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歌唱管道”机体组织被阻塞的情形进行分析,阐述了影响“歌唱管道”调节能力的原因,借助“视觉提醒”在歌唱纠错训练中的明示作用。针对“歌唱管道”训练“从可见部分开始”的创新训练模式优化设计及其要领的探索创新,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程如林 《中学物理》2012,(11):28-29
在高中物理“气体压强”教学中,通常会遇到“大气压强”问题,教师通常会建立两种压强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有关问题,这两种模型分别是“重量模型”和“碰撞模型”,由于初高中教材衔接不够紧密,所以,学生搞不清“气体压强”和“大气压强”有什么区别,也搞不清“重量模型”和“碰撞模型”有什么关系,教师如不及时化解,就会影响学生对现有知识...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问题呈现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12.2.1作轴对称图形”的第二节课安排了一个探究问题:如图1,要在燃气管道Z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A、B两镇供气,泵站修在管道的什么地方,可使得所用的输气管线最短?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和发展,高考题目逐渐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移,考察的题目中出现了一些和日常生活或生产实际结合的题目,其中有一些题目在解题的过程中,研究对象的选取竟是解题的关键,根据题目的共性,总结成一个模型,不妨叫它“管道模型”。  相似文献   

5.
在大庆油田第四采油厂第二油矿技教室的课堂上,中油石油天然集团公司技能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何登龙正与徒弟们津津有味地玩起“儿童智力拼图”游戏。这些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塑料模块。在何师傅手中对接、拼凑。顷刻间,一组“油田工艺管道”立体模型神奇地出现在他的手中,这另在场的徒弟们个个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6.
在电磁感应综合类问题中,通过问题串,分别从动力学、动量、能量观点分析“单杆”模型、“双杆”模型,提炼解题方法,提升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数学问题“模型化”的主要思想就是构造一种“实物”作为数学问题的元素,把数学问题中元素间抽象的相互关系解释为这种“实物”间的一种具体关系.于是抽象的数学问题就有了一种解释,也就是把这个数学问题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实践表明,在解题过程中,建立和运用模型思想,有利于整体性和创造性地处  相似文献   

8.
在解答一些较繁难的数学问题时,如果直接解原问题难以入手,我们就要对条件进行适当的变更或改造,使问题化归为某种原认知模型。一、原认知模型例如,“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问题之一,在小学数学竞赛中经常出现,小学生对解答此类题大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够熟练掌握这类题中基本题型的特征和解法,从而建立起一种认知模型,称为“鸡兔同笼”模型,以后如遇由此演变出来的问题时,就会利用这一原认知模型来解决问题。“鸡兔同笼”问题的原认知模型:鸡和兔(两种动物)头的总数腿的总数鸡、兔各几…  相似文献   

9.
<正>“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1].近年来,一类特殊的双动点问题即主从联动问题,也叫“瓜豆”模型问题,成为了中考的热门考点.为了加强学生对“瓜豆”模型的认识,掌握该模型的解答技巧,本文从“瓜豆”模型的界定、类型以及应用几个方面进行说明,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非质点类”模型物理特点,采用“迁移法”,利用机械能守恒对“非质点类”模型运动情况进行分析与计算,论证了迁移法在解决“非质点类机械能守恒”问题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郭铨 《物理教学探讨》2004,22(22):29-30
由气体、液体或电流在一定的横截面内沿固定方向稳定流动,就构成了物理问题中的"管道模型",它在生产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的就是"管道模型"中联系实际的若干典型问题.  相似文献   

12.
纵观2005年普通高考中所使用的几套高考题,笔认为,高考考查的重点大都落在典型的“模型”问题上,其中“碰撞”模型一直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而“完全非弹性碰撞”更是备受高考命题组青睐,多次出现在高考试卷中.  相似文献   

13.
一、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以“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作为小学数学课程的一种基本叙述模式,并已经在教材中体现出按这一模式编写内容。这是数学新课程体系直接体现“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反映。“建立模型”是这一模式的核心环节,因为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不是“揭示”和“传授”,而是要求学生通过主动的数学思维,自主建构,因而,  相似文献   

14.
力学问题中常涉及到“双绳”与“双杆”的问题。学生对这类问题普遍感到比较困难。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受力分析比较复杂,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抓手。对于“双绳”与“双杆”,往往都是抽象成“轻绳”与“轻杆”模型,它是由各种实际情况中的杆和绳抽象出来的理想物理模型。作为这一模型,一般情况下,“轻”是指其质量可以忽略(相对于其它物体来说),所受重力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5.
中学数学课本介绍了基本的排列组合问题,但有些问题并不能直接看出它们的特征,我们可以在基本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一类问题的模型。“分球入盒”模型就是其中最有效的模型之一。  相似文献   

16.
薛长山 《中学理科》2000,(11):42-42
“绳线”在动力学问题中经常出现,作为模型它具有轻质、柔软和不可伸长的性质,从而在动力学问题中有其相应的特征.现就几例对这种“绳线”模型在动力学中的速度、加速度、作用力及能量方面的特征,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考化学命题委员会在思维能力要求中指出:考生要具备“能将实际问题(或题设情境)分解,找出解答的关键,能够运用自己存储的知识,将它们分解、迁移转换、重组,使问题得到解决的应用能力”。解决问题时,常要在对题意正确理解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解题需要构造特定而合理的模型,使问题简单明朗化。即建立起已知与未知间的“理想模型”,然后分析、比较“模型”与实际问题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模型认知”进行了阐述:“能运用各种模型来描述和解释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变化,预测物质及其变化的可能结果。”可见,培养学生的“模型认知”素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任务,而化学模型的建构和应用是培养“模型认知”素养的核心方法。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自主建构模型,进而利用模型深度理解新知识的本质,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下面以“羧酸”的教学为例详述通过问题驱动建构T-ADCEI模型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9.
动量守恒定律在高考中是很重要的考点,纵观近几年高考考题,笔者认为题目考查的重点大都落在典型的“模型”问题上,其中“碰撞”模型一直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而弹性碰撞问题及其变形是中学物理中常见问题,弹性碰撞模型能与很多知识点综合,联系广泛,题目背景易推陈出新,掌握这一模型,举一反三,可轻松解决这一类题,切实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十字架”模型一直是各地模拟考试和中考的热点,而隐藏在特殊四边形中的“十字架”模型更是解题的难点.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平移、连线、补全图形等方式将隐藏的“十字架”模型化隐为显,以帮助学生形成同类问题的解决策略,积累解题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