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劳工公约为女性劳动者提供了两大类特殊保障:公平就业权和女性不负担过重劳动的权利。对照我国设定的相关标准,在对女性的公平就业权方面,与《1951年同酬公约》(第100号)所倡导的"同等价值、同等报酬"原则仍存在一定差距,只达到最初级的保护层次;而在女性的特殊劳动保护方面,既有保护不周之处,也有优于国际劳工标准的规定之处。未来立法时,我国应制定和进一步完善反歧视立法,对"歧视"、"报酬"等概念做细化规定,以全面保障女性劳动者的平等地位。还应建立"平等劳动权保护"失衡的矫正机制,使女性在劳动领域受到性别歧视时,能够及时获得救济。此外,还要更多地考虑女性的平等就业权与劳动安全权之间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2.
国际劳工标准是国际劳工组织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基本标准。在农民工权利保障缺乏的背景下,用“核心国际劳工标准”保护农民工权益有着特殊的意义。我国应该按照国际劳工标准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积极有效的维护农民工的平等就业权,建立健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促使农民工组成工会组织,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海外劳务输出为扩大我国就业渠道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海外劳工权益受损现象也日益凸显。面对我国在海外劳工权益保护上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健全外交和领事保护的预防及应急机制、建立全方位多主体参与的国际和国内保护协调机制,积极加入国际劳工标准及缔结双边和多边劳务协定,完善海外劳工权益保护的涉外立法。通过国际法和国内法的配合协调,将能逐步实现我国海外劳工权益的充分保护。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劳工标准的相互影响深远且复杂,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是通过国际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的问题体现出来。因此,中国需要积极、认真应对国际劳工标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劳工标准问题上取得主动权,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保证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取得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国际劳工标准中移民劳工的社会保障机制正对其缔约国产生深切影响。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移民劳工跨国移动的现象日趋频繁,其权益保障问题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此种背景下,国际劳工组织率先制定了一系列致力于保障移民劳工的公约。公约具有独特的发展路径与共同准则,并从法律角度界定了国际社会的合法与非法劳工的问题。相关条约立法与法律实践对缔约国发生着深刻地影响。中国是所涉公约的缔约国,履行公约是中国所承担的国际义务。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社会对于劳工权利保护意识的增强,国际性的劳工保护运动的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劳工权利保护问题逐渐成为消费者购买产品时考虑的因素。而中国企业的海外市场拓展近年来也受到劳工权利保护名义下的贸易投资壁垒的阻碍。随着中国企业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浪潮的兴起,东盟国家的劳工权利保护、劳工标准和劳动待遇等问题也势必成为影响中国企业投资的利益实现。该文尝试通过对中国与东盟国家国内法关于核心劳工标准的法律进行比较分析,对中国投资者和投资企业如何合理利用东盟国家劳动力资源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国际劳工标准与我国劳动标准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国际劳工标准,保护劳动者的基本人权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劳动立法的重要发展趋势。与国际劳工标准相比,我国的劳动标准立法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应该逐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涌向城镇。是一切正在迅速发展的国家都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相关性政策研究.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文章就职业教育如何积极推进学生和劳动者就业、创业和再就业与政府如何加大政策力度来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就业两方面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相关性政策进行梳理、分析,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视角,基于城乡人力资源一体化探讨通过构建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劳动者的就业技能、提升工作福利以实现体面就业,进而促进农民市民化。重点探讨对城镇化催生的大量待转移劳动力、产业内现存低技能存量劳动力、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扶持。该就业服务体系由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就业技能培训体系、创业指导体系、劳动与社会保障体系构成。促进该体系的良性运行需要积极和消极的就业保障政策并行,其中积极的政策包括建构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就业奖励金制度、职业准入制度、就业公积金制度;消极的政策指失业保险与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0.
《河西学院学报》2017,(4):73-76
随着全球化时代到来,劳动力短缺问题使非法劳动力市场日益壮大。美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外来劳工问题从来都是它重点关注的对象。通过参与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美国加州F市苗族外来劳工的由来、特点和基本情况进行说明,简析其对社会的影响,试图为中国外来劳工问题研究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