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庄哲学是先秦道家哲学的代表,魏晋玄学是以解读老庄哲学为基础的,有学者认为其是对道家哲学的发展。魏晋玄学的目的是利用"自然"来挽救"名教",玄学家们通过否定道家的"道"而提出了各自的思想本体,因而在本质上是与道家思想相偏离的。重玄学者通过"双遣"的方法,超越了魏晋玄学的"有无之辨",实现了向先秦老庄哲学思想的回归,促使道家哲学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老庄哲学是先秦道家哲学的代表,魏晋玄学是以解读老庄哲学为基础的,有学者认为其是对道家哲学的发展。魏晋玄学的目的是利用“自然”来挽救“名教”,玄学家们通过否定道家的“道”而提出了各自的思想本体.因而在本质上是与道家思想相偏离的。重玄学者通过“双遣”的方法,超越了魏晋玄学的“有无之辨”,实现了向先秦老庄哲学思想的同归,促使道家哲学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化主要是由两大系统构成:一是中原文化;一是楚文化。南北方经济型态不同,思想文化观念也不同。在史官文化的背景下,中原产生了儒家学派;在巫官文化的背景下,楚国产生了道家学派。老庄哲学是楚文化繁荣、鼎盛的标志。战国晚期,随着中原文化的幅射和迅速融合,楚文化衰落。老庄是楚文化理性思辩的代表者,老庄哲学中最高范畴“道”是楚人的宇宙意识的外化和凝聚,弥漫着一种强烈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4.
黄檗禅的核心思想是"即心即佛"、"佛即是法",这与老庄道家有相互融通之处,具有浓重的老庄特色,主要表现在"忘心"、"息机忘见"、"非有非无"、"佛"、"以默为本"、"自在"六个方面。这分别与老庄的"坐忘"、"绝圣弃知"、"无"、"道"、"言无言"、"逍遥"相印证,既是超凡哲学,又是行乐哲学,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哲学思维具有超时空性。陶行知教育思想与老庄哲学思想是两种有着两千年巨大历史时空差距的文化思潮,存在差异性是自然的,但令我们感兴趣的是,两者有着诸多契合之处,在辩证性、批判性等多方面似乎还是"近亲"。学术界对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关系颇为重视,其实它与老庄思想亦有很深的渊源。从哲学的高度去把握和认识这两种思想的起源与契合,对于我们进行理论教育以及哲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老庄哲学对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和艺术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老庄哲学的思维方式影响了中国人探究美的本质问题上的致思方向;二是老庄哲学方法论对意境理论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三是老庄的精神追求和哲学旨趣影响了中国艺术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7.
庄园 《文教资料》2007,(21):92-94
本文阐述了老庄语言哲学中道、意、言的内涵,并由此探索其语言观的特征,讨论了他们对语言符号认知功能的论断、任意性的揭示、局限性的认识,及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体现。老庄语言理论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在现代工业社会背景下,完成对老庄语言观的价值重建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方古典哲学的自由观是建筑在主客相分基础上的,自由是人对必然性的驾驭;老庄的自由观则是建筑在主客一体的基础上的,自然即自由;西方的自由观强调"人为",老庄的自由观则强调"无为";西方的自由观重视"有用",老庄的自由观则重视"无用之用"。与老庄相通的思想在西方晚近的哲学中才出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哲学领域的很多专家学者对老庄哲学的研究注入了大量的精力,也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宗教和道教学者们对道教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这是我们值得肯定的.然而,将老庄哲学与宗教结合起来对比交叉研究尚不是很多,尤其是把老庄哲学在道教和道教理论基础的产生、构建、发展、完善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道家常见哲学语词的演变与活用黄得莲老庄著作中的许多哲学用语,在发展过程中,超越了哲学的界限,进入了日常生活语言的行列,给自然语言输进了新鲜血液。而这些转化成了自然语词的哲学用语,同它们的本来面貌大有改观。老庄哲学用语(主要是庄子的寓言)演变为现代日常...  相似文献   

11.
传承于印度古老修习方法的禅一经传入中国,并与老庄哲学中的“天人合一。、“心斋”、“坐忘”等哲学理念相融合,诞生出“禅宗”这一特立独行的宗教流派,禅讲求“寂、空、静、虚”的心灵状态,对我国山水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学而优则仕"是两千多年来中国读书人奉行的原则.读书--考试--做官,这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所谓"正途".然而,这期间也出了不少读书人,往往选择一条退隐的道路,还有一部分人则因为在官场上遇到挫折了才想到退隐,这时候,他们往往会搬出"老庄哲学"来自我安慰.这里的"老庄",就是老子和庄子.他们两位为后世文人提供了"出世""退隐"的理论基础.所谓"出世"就是跳出世事圈子,不当官隐居于民间,它与"人世"相对应.可以说,中国古代凡有点学养的官员无不学会一点老庄哲学,都有一套"清静"无为的本领.  相似文献   

13.
论老庄与柏格森的直觉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理想主义诗人哲学家,老庄和柏格森对待科学与哲学的态度以及形而上学方法上有着不谋而合之处。文章用自然科学的新成就重新审视老庄与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发现含有理性主义的认识功能。  相似文献   

14.
老庄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之一,它的“道”论奠定了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基础,“无”论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里程碑,“无为”的思想是人们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其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老庄哲学特定的理论基础和悖论的思维方式,以否定的形式再现对社会的理解,使之成为批判的哲学、解放的哲学、怀疑的哲学和启发的哲学。老庄哲学所给予现代人的是一种恬静、怡悦和旷达的人生理想和追求精神自由的无限,使人们领悟到一种神奇的生命的归宿。  相似文献   

15.
功成身退的理想是李白企图调和盛唐时代精神与道家哲学的产物,但二者之间的深刻矛盾使得功成身退不可得兼,李白的功成身退因而主要侧重身退,其核心是对自然的归依与坚守.具有自由与不朽的价值指向.盛唐时代精神的强烈感召使李白不可能执守老庄哲学的原初价值,其对自然的退守因而也便具有了不同于老庄哲学的时代亮色.  相似文献   

16.
近代进化论思潮是在科学旗帜下形成的思想运动,这一思潮在当时的老庄学中也有鲜明的映射。无论是援引社会进化学说解《老》,抑或用生物进化论释《庄》,还是比较"天择"与"天钧"之优劣,都说明近代老庄学具备了全新的思想内容与时代特色。对于老庄与进化论的互证互释,其思想学术价值需要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互动的角度进行认识。一方面,随着西学在近代大量传入中国,中西文化之间势必产生激烈的交锋,老庄学不仅以其开阔弘大的学术品格,为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学术平台,而且为应对与消化西学提供了深刻的哲学基础;另一方面,在回应西方各种学说的过程中,老庄道家显示出了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就与进化论的关联来说,老庄不仅能与进化论相通,还能补进化论之失,由此说明了老庄哲学的普遍性、深刻性和超前性。  相似文献   

17.
作为美学范畴之一 ,它不是事物自然的形态 ,而是被主流文化所边缘化了的一种文化价值观 ,其本身所蕴含的哲学、美学内涵历来又被主流文化所抹杀。老庄思想中有关丑的美学内涵是对儒家正统美学观念所进行的一次失败了的反叛行为。  相似文献   

18.
老庄哲学对《红楼梦》的创作构思产生了深远影响。《红楼梦》中僧道形象展现出的独特美丑观、真假神俗之间的二元转换体现了老庄朴素辩证法思想;以物喻人、以物观物是对齐物论的继承;"因空见色、自色悟空",以"无"来导向人世的最终归宿,则是老庄哲学返璞归真理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意境说早在唐代就出现了,若要溯源,还可从老庄美学中寻得根据.再加上佛教的传入,以及宋明理学对佛、道思想的吸收、融汇,都渗透进士大夫文人的心灵世界.意境说不可能没有儒、释、道哲学的烙印,尤其不能脱离老庄的哲学美学思想,同时中国文艺的特点就是哲理智慧和艺术体验、艺术表现不分家,呈现出浑然一体的风格.文章正是从意境的哲学根基来探讨老庄与其的渊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先秦老庄思想占有重要的位置,老庄哲学以"道法自然"为其哲学的构架基础,在此构架之下,道家奠定了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和自然人生观。"道法自然"的宇宙观就是道家自然人生观的基础所在。道家"推天道以明人事",认为与自然相违背的就是人为,道家反对一切的人为,从而倡导一种自然无为的人生观,由此来揭示人的生命存在的自然性,揭示生命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同时,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无论是老子的谦下不争、朴实无华、无知无欲、返璞归真的人生观,还是庄子的无用之用、不为物役、逍遥自在的人生哲学都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