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封建制五刑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封建刑罚体系的核心内容。其形成肇始于西汉文帝废除肉刑的改革,历经魏晋南北朝,确立于隋朝,达800余年。本文对其发展脉络作了较系统的梳理和扼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去年秋有人写论文称述商鞅变法促进奴隶使用制发展,今年夏更有人写论文称述商鞅新法为奴隶占有制的法律。这些说法都从商鞅变法使秦国公有制开始转变为私有制的角度考察而提出商鞅新法和封建制无关的结论。但是,我们探讨史实却不能不认定商鞅变法的重要性,可从它对秦汉帝国封建土地制成长的影响中看出,并没有具体史实表明商君变法对奴隶制超过重大作用。商鞅变法纵使不是扭转正在发展的奴隶制转向封建制的趋势,至少它是通过这种趋势来助长封建制的成长的。依据史料记载,我们只能肯定秦国在变法前,它的公有制早已转变为私有制并发展了奴隶使用制,而在变法后却又导致封建制的成长。下文先从西周春秋时的秦国社会的发展作为讨论的开端。  相似文献   

3.
人与社会的统一核心是社会适应问题。要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就必须有与时俱进的精神,主动地融入社会。同时,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心理开放,需要在各方面积极做好适应社会变革的准备。特别要加强心理训练,努力提高适应社会的心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人与社会的统一核心是社会适应问题。要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就必须有与时俱进的精神,主动地融入社会。同时,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心理开放,需要在各方面积极做好适应社会变革的准备。特别要加强心理训练,努力提高适应社会的心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秦国自立国尤其是商鞅变法以来,因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极其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历代有为秦君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与措施,致力于粮食安全的构建。最终,秦国通过实施粮食安全的国策,达到了国家富强与军力强劲的目的,为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西欧封建制的解体与其形成一样,是中外史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围绕这个问题,开展了深入的讨论。现将讨论的情况,择要介绍如下: 一、关于封建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传统的观点认为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现在有些同志提出了不同看法:一种认为,应将生产力和农民战争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考察,既不宜把农民战争强调成“唯一”的动力,也不能否定农民战争在推动社会前进方面的作用。另一种认为,生产力是最根本的动力,促使封建社会发展因素很多,但其中生产力的发展是基本的一条。还有一种认为,商品经济是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物质基础。它导致了西欧旧制度的瓦解和资本统治的确立,而暴力则为其开拓了道路,因此,只有经济力与顺应它发展  相似文献   

7.
秦国斩首考     
秦国自孝公时,在法家思想指导下,从农战两个方面革新内政,争霸中国,经过几代君主的努力,终于以武力统一中国。在兼并过程中,普遍存在斩首现象,秦汉之际一致认为秦国是崇尚诈力的虎狼之国,鲁仲连更明确提出秦是弃礼义尚首功之国。对于秦国的斩首现象,清代史家梁玉绳作过一定研究,统计出秦国有记载的斩首数量是166.8万人,认为"史所缺略不书者尚不知凡几,  相似文献   

8.
秦国客卿议     
一春秋战国时期,泰国出一个杂居于戎狄之间的落后国家,一变为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的强大帝国,原因何在? 司马迁因《秦记》而作《六国年表》。他肯定了秦“法后王”的传统,但认为秦国之所以“卒并天下,非必险固便,形埶利也,盖若天所助焉”(《史记·六国年表序》)。这说明他对这些重大历史事件成因的分析仍然摆脱不了天命观的束缚。  相似文献   

9.
客卿是秦国从弱到强的一支重要力量。从百里奚到李斯,大批三晋和楚国士人西入秦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春秋战国时代背景以及秦国独特的社会历史环境密切相关,也有士人阶层自身的原因。这些客卿主要信奉诸子百家中的纵横家、法家两派,他们在服务秦国政治的过程中,既改变了秦国的选官制度,也促进了秦国的强大,同时在客观上还加剧了秦国内部的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10.
【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译文】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使它丧失主帅;一个男子汉,却不能强迫他放弃自己的主张。”  相似文献   

11.
秦国婚姻制度包括王室嫡庶妻等级婚制和庶民一夫一妻婚制。前者发轫于春秋,形成于战国秦惠文君称王之后。特点有三:一是秦王室虽然实行嫡庶妻等级婚制,但继承君位的往往不是嫡长子;二是秦君庶妻之子一旦为王,其母即可尊为太后,不受出身贵贱,班次高低的影响;三是秦国太后生活淫乱,贞节观念淡薄。后者是商鞅运用国家政权和法律的强制力量,拆散大家庭而形成的。特点有四:其一,庶民婚制一般只能构建父母妻子型和夫妻子型两种家庭形态,而不能构建父母兄弟妻子型大家庭;其二,秦可能有婚姻缔结要经官府认可的规定;其三,秦有弃妻登记的法律规定;其四,秦律禁止夫妻关系淫乱。  相似文献   

12.
明初,中国封建制得到了再强化,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在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在经济上,不仅封建自然经济得到维护和加强,而且扩大公田,广行屯田,封建农奴制得到再发展,在思想文化上,文化专制主义更加强化,理学达到一家独尊的地步,窒息了知识分子的创造力。从总体上考察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这是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它使中国在关键阶段至少丧失了两个世纪的宝贵时间,致使中国渐渐成了世界上的落伍者。  相似文献   

13.
<正>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重要的诸侯国,其历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例丰富课堂内容,教师在讲授秦国历史时经常拓展学习内容,在开阔学生对秦国相关内容的认识的同时可能存在对秦国一些内容缺乏论证的情况,如夸大秦国生产方式的落后、突出秦国礼制和文化的野蛮、刻意强调秦国在商鞅变法前的孤立和弱小等问题。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同时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显然,课堂教学中的这些现象有违中学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理念。基于此,本文就中学历史教学中秦国相关内容易出现偏颇的几个问题进行质疑与明晰,以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4.
近学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反复琢磨“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深感道理无穷、蕴含丰富。于是翻开了以前的历史课本———战国时期 ,秦、楚、齐、韩、赵、魏、燕七雄争霸 ,霸主为谁 ,这与历史车轮的滚动似乎无关紧要。然而 ,车轮如何滚动、滚向哪里 ,恐怕不能不说与之命运攸关。眼睁睁的事实是秦统六国 ,始皇雄踞天下 ,启动了中国封建历史的巨轮。“哐铛哐铛”一路辗来 ,这一辗就是两千多年。焚书坑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千载犹行秦政制” ,封建思想逐渐走向极致 :高度中央集…  相似文献   

15.
争霸称雄的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西部开发极具典型意义。秦国之所以成功地开发西部,并最终统一中国,客卿制度的实施,无疑是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各诸侯国先后建立起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这种国家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于官吏的选拔、俸绿、考绩、奖惩等作出规定。当时较有见识的国君和政治家,鉴于富国强兵的需要,无不注意把统治阶级中的优秀人物吸收到各级官僚机构中来,并且诱之以利,绳之以法,即运用法律手段明确各级官吏的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功利主义”角度对秦国的兴亡作了分析。肯定了功利主义有助于秦、使秦取得成功的一面,也指出了功利主义对秦的伤害、使秦很快走向衰亡的一面,可望对秦兴亡的研究与对功利主义的辩证认识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虎符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用铜铸成虎形,背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留存朝廷或君王,左半发供地方官吏或统兵的将帅.调发军队时,须由使臣持符到地方验合,方能生效.盛行于战国、秦、汉时期.本期封底刊登的战国时期秦国杜县虎符,1973年在陕西西安南郊山门口公社兆沈村出土.虎符长9.5、高4.4、厚0.7厘米,现存半符,为左符.虎作踞形,叱鼻昂首,尾端卷曲,造型生动逼真.背面有槽,以备合符之用,颈上有一小孔,虎身有错金小篆九行,共四十字: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隊火)之事,虽毋会符,行殴.铭文中的"杜",是地名,西周有杜伯国,公元前687年秦武公时置县,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南郊杜城村,虎符出土地距杜城村二公里.这次发现的虎符与历史记载的有关情况是相合的.虎符铭文的大意说:军用兵符,右半存君王处,左半存杜县的军事将帅处.凡调动杜县军队五十人以上,县必须得君王的右符与自已的左符会合才能行动;如遇紧急军情,烽(隊火)举火,不必会君王的右符,就可以行动.  相似文献   

19.
春秋时代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历史大变革时期。我国奴隶制生产关系是怎样瓦解、封建生产关系是怎样产生和发展并取得统治地位的?这是我们研究春秋战国史时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很多同志认为:“井田制”是我国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基础;私田制是我国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基础。“井田制”的瓦解、私田制的确立,就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化的关健。我们认为,“井田制”与奴隶制、私田制与封建制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20.
论秦国用人     
一从公元前七七○年周平王东迁雒邑,至前二二一年秦王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这段时期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之为春秋战国。奴隶制由盛而衰,逐渐崩溃,封建制因素产生、发展、壮大,直至完全取代奴隶制,把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阶段——封建制时代。在这一段漫长的过渡时期里,具体的变化表现为:周朝奴隶制王权的衰落;各国诸侯、大夫势力的兴起,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以及吴越等春秋大国争霸;继之,韩、赵、魏三家分晋,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并峙,称雄争长。各国之间,兵戎相见,战争频仍,相互兼并。而长期争战的结果,最后由秦次第歼灭六国,于公元前二二一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