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低视儿童随班就读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北京市盲童学校刘岩华按我国制定的视力标准,矫正视力在0.3到0.05之间为低视力,这样的低视力儿童属于视力残疾儿童。低视儿童在视觉能力方面,远远不同于正常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很多困难。目前在盲童和正常儿童之间存...  相似文献   

2.
发展超常儿童教育是美国支持卓越人才培养,保障超常儿童群体禀赋得以充分发展的重要举措。美国超常儿童教育发展的三重逻辑路向包括满足超常儿童差异化发展需要的育人逻辑,回应国际竞争对特殊人才供给需求的历史逻辑,维护教育与社会公平发展要求的社会逻辑。美国超常儿童教育发展表征为教育体系一体化、教育实践专业化和培养方式多样化等。美国完善超常儿童教育政策,构建超常儿童教育制度体系;确保超常儿童教师专业化发展,维持具有胜任力的教师队伍;拓展学校资优课程内容,满足超常儿童个性化发展;汇聚超常儿童教育机构力量,形成协同的社会支持体系等实践路径,对我国制定系统的超常儿童教育政策、设置多样的教育课程、培养专业的教师队伍和建构多元的支持体系,保障超常儿童特殊天赋和才能的发展,为卓越人才培养提供全面保障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快速发展.视觉障碍儿童的流行率逐渐下降。低视力儿童的入学安置较少地采用独立编班的形式,多与盲生混合编班。而低视力儿童学习汉字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积累的过程.较之学习和使用盲文,低视力儿童的书面语明显落后于盲生。因此,为保证低视力儿童汉字学习的正常进行,保证低视生和盲生语文学科教学的同步开展,教师需要单独辅导,个别教学。  相似文献   

4.
低视力学生的功能性视力,可以通过学习视觉技能、使用辅助器具以及改变环境而得到改善,在学校,可通过视功能训练来帮助低视力儿童学习利用其视觉能力应对各种情况。每个低视力学生视功能训练的内容都不尽相同,教师应先对其进行相关的评估检测,再根据评估的结果分类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5.
随着美国流动儿童数量的急剧增加,教育不连续性问题成为流动儿童教育治理的重要难题。为了治理流动儿童的教育不连续性,美国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流动儿童信息传输系统,开设流动儿童教育项目,创建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远程在线教学,并对治理过程及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估,形成了一套技术治理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果。美国治理流动儿童教育不连续性的技术措施及经验,可为我国解决流动儿童的教育不连续性问题提供参考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为了帮助越来越多的困难儿童,美国热心公共教育的相关组织和个人发起了访家教师运动,对这一时期的儿童、学校、家庭和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时代变迁,访家教师工作逐渐被窄化为家校合作、社会工作者的先驱.访家教师运动既是对学校困境的修正,也是新儿童教育方式的探索.尽管访家教师运动存在一定局限性,但它体现了美国在20世纪初开始寻求教育与儿童福利高度融合的儿童成长新道路,对儿童教育的社会化路径颇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超常儿童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特殊的支持。美国一直以来非常重视超常儿童的教育,各级政府通过对超常儿童鉴定、超常儿童服务项目以及超常儿童教育经费等相关方面进行规范与管理,给予了超常儿童教育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以达到最大程度上发展超常儿童潜能的终极目标。由于我国超常儿童教育的起步较晚,在支持措施上不够完善,借鉴美国超常儿童教育的相关经验,对我国超常儿童教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60年代以来,美国重视早期儿童教育已引起了各国幼教界的普遍关注。最近十几年,美国早期儿童教育又加快了改革和发展,并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拟就80年代以来美国早期儿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方面作些探讨.以期为发展我国幼儿教育提供借鉴。一、当代美国社会的宣化与早知儿童繁育观念的至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而更新教育观念的推动力则来源于社会的变化及其对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求。美国早期儿童教育学者认为,与美国早期儿童教育发展有关的社会变化有以下几点j:(l)由于女权运动与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9.
美国流动儿童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日益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介绍了美国流动儿童教育的现状和美国流动儿童教育的获得过程以及美国流动儿童教育服务的创新,总结了美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的特点,对帮助我国解决当前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有一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鲁迅作为一位曾经较长时间从事过教育工作的文学家、思想家,在儿童教育问题上亦颇有见地:基于他对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儿童观、父母观及其传统文化层面的考察,在儿童教育问题方面提出了要理解儿童、指导儿童和解放儿童的思想。他认为,应当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去理解儿童,从正确的儿童观出发去正确地指导儿童,从摈弃传统教育观出发去解放儿童。鲁迅先生关于儿童教育的这些认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今天儿童教育中如何科学地认识儿童、正确地指导儿童、理性地解放儿童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普教简讯     
普教简讯我市低视力儿童康复工作全面铺开。按照我国康复办的要求,我市在“八五”期间要为200名低视力儿童检查、配用助视器,并在1995年接受工作检查。去年完成了低视力儿童随班就读的调查,现在开始有关的教师培训,为学生配助视力器并开展康复训练。(据市教育...  相似文献   

12.
格塞尔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在自己的成熟论和心理观基础上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儿童教育思想,其内容包括儿童发展观、儿童教育原则和方法等.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社会,由于经济的发展不均衡,流动人口剧增,导致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成为了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许多研究表明,流动儿童的教育难度要大大高于非流动儿童教育,而且意义十分重大。本文着重分析了美国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并对美国应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对我国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有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杜威和陶行知在反对传统儿童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并形成了他们各自的儿童教育观点,其核心是尊重儿童,解放儿童,儿童教育与生活和社会相联系。二者的儿童教育观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本文主要是对二者的儿童教育观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5.
视障儿童的分类教学是盲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变革.我校从1986年开始低视力教学研究与实践,至今已有18年之久,有关低视力教学的经验章很多,但对如何科学合理使用视障儿童的残余视力的问题,尚没有见诸献报道。本试从低视力教学实践出发.谈谈视障儿童残余视力的科学使用与保护。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上海盲校于1978年开始进行盲和低视力的分类教学,并于1992年开始对低视力儿童的剩余视力进行利用和训练。2002年,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系和德国汉堡大学的“在中国建立低视力训练教师体系”合作项目的开展,我国的视障教育工作再度把目光投向这里,重新认识低视力和低视力教育,开展针对视力残疾儿童的视功能训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早期教育》2001,(7):20-20
一、教育教学:1.认真制定计划:每学期初,在上学期对儿童评价和全面观察、了解全班所有儿童现有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根据本年龄段儿童教育目标,制定合乎本班儿童的学期发展目标;每周五,主班教师及时填写本单元儿童发展评价,供下周主班教师参考;主班教师要在儿童上周发展的基础上,制定单元教育计划,不照抄《单元教育大全》。  相似文献   

18.
崔琦 《早期教育》2008,(10):24-26
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尝试教育信息化,80年代计算机进入学前儿童教育领域.学前教育信息化逐渐走人了人们的视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计算机技术日益成熟和广泛应用的今天,计算机已经成为美国学前教育活动的重要工具,美国学前儿童教育工作者在计算机技术的理论研究、软件开发、实际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学前教育信息化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因患病而长期或短期住院治疗的儿童应与普通儿童一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以美国“儿童生命服务”项目为代表的住院儿童教育服务模式自20世纪20年代萌芽,发展至今已逐渐形成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科学系统的住院教育服务体系。重视儿童在院期间的住院体验、帮助儿童做好应对医疗的心理准备、保持儿童与外界的沟通、支持家庭发展应对医院的经验、保证儿童出院前后的学习与发展衔接是该项目的主要服务内容;由美国儿科协会以及儿童生命委员会联合高校组成的外部支撑、由实施项目的儿童生命服务专家及其所在医院组成的内部支撑是该项目成功运行的机制保障;关注住院前后儿童经验的连续性及教育性、通过跨学科团队合作为住院儿童提供综合性支持、多主体协同运作共同提升住院儿童福祉是该项目的显著特点。我国应在借鉴该项目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住院儿童教育服务体系与住院儿童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我国住院儿童的受教育权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美国在提升流动儿童教育质量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完备的流动儿童教育综合需求评估体系是其重要成果之一.为全面了解流动儿童的教育需求,提升相关教育援助的适切性,美国组建了集评估专家、学科教育专家、流动教育工作者、流动儿童父母等多方利益相关者为一体的多层次评估团队,构建了基于流动儿童独特性的评估内容框架,提出了评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