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
“文革”之初,北京出现了一桩著名的“称谓大案”——中国革命博物馆陈列了一枚印章:“前身祢正平,后身王尔德,大儿斯大林,小儿毛泽东”。印章中的“大儿”、“小儿”并非詈骂之语,而是汉代的特殊称谓,是对杰出男子的尊称。可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有人竟因此残酷迫害当事人。中国古代,人的称谓复杂多变,为便于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兹介绍如下:姓·氏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同一母系后代不通婚。为了区别不同的婚姻集团,便有了姓,故《说文》释姓为“人之所生也”,从女从生。古代的姓多从女旁,如姬、姜、嬴、姒、妫等。因子孙繁…  相似文献   

2.
柳亚子《感事呈毛主席》与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一组七律唱和诗,因研究者取材与取法不同,故对其中实指长期悬而未释,聚讼纷纭。本文得出结论是:“弹铗”缘于“无以为家”,“牢骚”缘于“眼量”不足。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位先哲的至理名言,也应该是许多老师的座右铭吧。我们为什么称孩子为“小朋友”,“小朋友”顾名思义就是小的朋友。朋友之间需要真诚和尊重,那对我们的小的朋友,除了真诚和尊重之外,还需要我们教师的爱。  相似文献   

4.
王某复印16张假柴油票。办案人员存在伪造印章罪、伪造有价票证罪、构成非法经营罪、不构成犯罪四种意见。王某的行为构成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和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圃体印章罪。这类案件违反的是“临时保障制度”,打击该类犯罪对维护市场的稳定和市场秩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静夜》选自闻一多先生的诗集《死水》,原题《心跳》,后改为《静夜》。这是一首直抒胸臆的抒情诗。 个人天地的安宁和社会的剧烈动荡,是《静夜》描述的两极。“灯光漂白了的四壁”之内贤良的桌椅、贞女般洁白的茶杯·古书的清香、母亲怀中接呷的小儿和熟睡的大儿,在钟摆摇来的一片闲适里,合成了一个充满着“浑圆的和平”的静谧世界。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粤海饮茶1926年春天,毛泽东同志在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当时柳亚子先生也在广州,他们两人结识了。柳亚子对毛泽东同志关于民族解放斗争的正确主张十分钦服,这位年轻的共产党人给南国诗人留下深刻印象。1941年柳亚子写诗呈毛泽东同志,其中提到“云天倘许同忧国,粤海难忘共品茶。”毛泽东后来写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也有“饮茶粤海未能忘”句,可见,这段初交的情景,彼此都清晰记得。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诗词注释颇多,对《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观鱼”用典的源出,却诸说不一:有说取自《庄子》“濠梁观鱼”的,有说“观鱼”即钓鱼的,有说取自宇文泰与苏绰故事的,有说诸说皆可论味的。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诗词集》取第一说。笔者认为“观鱼”用典取自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八十五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诸葛亮安居平五路”一章,这样理解诗人的艺术对话才更符合当时情境实际。并且和柳亚子先生的答诗“躬耕原不恋吴江”才更合拍  相似文献   

8.
教育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真诚的情感交流,是师生之间共同营造的一种和谐氛围。但长期受“师道尊严”传统观念的影响,老师们似乎总放不下“先生”的架子。一些老师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还认识得不够深刻,总是把学生看成接受教育的对象而已,而不是把他们看成是与我们平等的人,对学生虽然给予父母般的关爱,但这种关爱只是停留在一种“亲子模式”之上,殊不知新世纪的青少年需要的不仅仅是关爱,更是尊重。  相似文献   

9.
柳亚子“孤岛”诗五首考述─—因校读而钩稽史事王尔龄柳亚子先生《磨剑室诗词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所载关于鲍惠僧、马相伯、李息霜(弘一法师)三题五首,当年初刊于“孤岛”时期上海《中美日报》。经检出旧日抄录的卡片对勘,发现诗题、诗序、诗注均有不...  相似文献   

10.
“尊重学生的体验”,这是新课标中的新理念。那么,何谓“体验”,如何“尊重”呢?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一、体验的涵义体验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指主体把自身当成客体,从而获得关于客体信息的一种感知方式。体验包括心理体验和实践体验。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的体验常以心理体验为主。心理体验,指主体在观念上把自己当做客体,使自己暂时根据客体所处的环境、立场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从这种体验中去获得关于客体的信息。二、尊重学生体验的几个误区及对策1.曲解“尊重”———偏离主题不指正从教师的“一言堂”到“尊重学生…  相似文献   

11.
孔子"辞达而已"一说的提出有其具体的文本和文化语境,对此的理解需要放在"辞"与"文""言"等不同用语的比较中。通过对不同文体的文本解读和分析,能够发现"辞-言-文(道)"是一个彼此独立但又相互勾连的系统。"辞"作为语言修辞,其独立性表现在孔子"修经"的过程对待不同文体的文本有意识地区别其阐释空间的差异,以及在解读时运用不同的阐释方法。而在"辞-言-文"这个结构里,孔子对待不同文体文本之"辞"的方式在根本上又是一以贯之的,这表现在"六经"都是"道"的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12.
祁县处于晋语的中心,在对山西87个县市"儿化、儿尾"情况调查中发现,祁县话属少数只有儿尾没有儿化的县市,且它的儿尾是一个自成音节的辅音,它的音值、分布、表义功能都很有特色,祁县话儿尾从读音上讲处于儿韵发展史的拼合阶段,而从意义上来讲,它已彻底虚化为一个构词后缀。  相似文献   

13.
明代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使市民阶层成为社会中颇受瞩目的一分子,同时也使得明代民俗发展呈现出一些不同于传统社会的追求。这在"三言、二拍"中商人的形象上有较为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动 将”式是近代汉语中一种极有特点的结构,它始于魏晋,晚唐五代统一为“动 将 趋向补语”这一形式,于元为盛,明中后期逐渐衰落,最终为“动 了 趋向补语”所取代。《二刻拍案惊奇》中“动 将”结构的两类,也大体统一为“动 将 趋向补语”形式,出现在多种句式之中。“动 了 趋向补语”结构亦在该书中频繁出现,并已开始了取代“动 将 趋向补语”结构的步伐,但尚未成为主导。  相似文献   

15.
悲伤辅慰有广狭义之分,它是一项涉及生死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民俗、宗教诸方面的系统工程。对丧亲者的悲伤辅慰工作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广阔的增殖空间,但是,目前国内对这一工作的社会意义和发展前景的认识尚不广泛深入,学界与业界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导致目前国内悲伤辅慰事业发展举步维艰。中西方生死哲学资源必须从理论向实践转化,以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为主要方式,依托殡葬业的悲伤辅慰工作来展开。殡葬服务在借鉴国外和港澳台地区优质经验的同时,必须强化以"死而上学"为理论支撑的悲伤辅慰工作。  相似文献   

16.
欧阳修"穷而后工"说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文学命题,它的内涵极其丰富,既有情感真实、人格高尚方面的祈向,也包含艺术境界之美的追求,涵盖了文学艺术创作上"真、善、美"的全部要求.如将这一命题的内涵放到北宋"诗文革新"的背景中加以解读,可以发现命题的提出既缘于宋初文风之颓废,又立足于崇实尚用文风之建构.  相似文献   

17.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两拍"),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由文人独立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然"两拍"的明·尚友堂原刊足本在国内长期湮没无闻,《初刻拍案惊奇》的各种清刊本又残缺不全,《二刻拍案惊奇》甚至没有清刊本,因此对"两拍"的研究相对滞后.直到20世纪,"两拍"的明刊本才由访书、访学于日本的学者发现、引回.文章考述了"两拍"的各种版本,并重点介绍了其明刊本及从邻邦日本引回后的影印本和经学者整理、校注的重要的铅印本.  相似文献   

18.
从北魏孝明帝正光(520—524)年间领兵征讨开始,到530年被杀身亡,在短短十年时间中,尔朱荣先后经历了策动河阴之变、压平葛荣、平息六镇、拥立孝庄帝、平定元颢叛乱等重大政治事件,并且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军事集团。尔朱荣军事集团对北魏末期政坛,以及其后的北齐、北周政治格局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南方方言区的普通话教学中,"儿化"是个难点,这与初学者的母语影响有关,也与我们的教材过于简省有关,而且现有教材中的某些表述似值得商榷.焦点在如何理解"r"[z]和如何发好"儿化"的"r"[z].本人通过教学实践,作了粗浅的研究,并在此提出一些教学意见.  相似文献   

20.
柳诒徵先生为近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他大力提倡利用谱牒资料进行历史研究。本文利用《京江柳氏宗谱》考察柳诒徵成长的家族背景,主张“学行兼崇,不分汉、宋”的家学渊源,同时展示《京江柳氏宗谱》中丰富的家族文化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