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贵州大学潘雪在《试论媒介的权力及其异化》一文中指出:随着传播手段和技术的日趋现代化,媒介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媒介权力的范围及运用等方面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化。异化的主要表现有:权利滥用、角色错位、权力越位和媒介化生存导致受众自我迷失。  相似文献   

2.
论媒介权力的来源与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媒介技术造成的“信息落差”是媒介权力的根本来源。媒介权力必须在公众参与下才能得以实现。媒介权力的本质是一种公众权力,是公众委托给“把关人”行使的权力。各种社会权力向媒介渗透,使媒介权力呈现出不同的面目,但作为公共权力的内核是没有改变的。媒介权力具有两重特性:即工具性和社会性。我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为凸现媒介权力的社会性创造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现代媒介的发展经历了由传媒受控向媒介自控的转化,这一转化过程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自由意识的形成。然而,在媒介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显示出自身的主体价值的同时,媒介对自由传播的滥用,又使其走入了自由的另一个误区。面对这一情况,媒介只有首先实现自身的自律,为自身确立一个自我约束的机制,才能发挥媒介的自由的价值,以维护现代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Web2.0环境下,新媒体将传播权完全交还给网民,极大地刺激了网民的参与热情,从而营造了新媒体的空前繁荣.但网民自主解构了传统的"把关人"权力,新媒体的多元技术瓦解了传统媒体的共有意见平台,新媒体呈现的海量信息又很容易湮没媒体的中心议程,新媒体的娱乐性和网民极致的娱乐化追求与媒体引导的严肃性产生对冲.这些特征使新媒体在其媒介权力塑造中面临二律背反.遭遇媒介权力取舍的悖论和路径选择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麦克卢汉媒介技术的差异性视角揭示了媒介对于沟通与文化、个人感知之间的决定性影响,将其理论视角延伸至媒介权力,将有效地解决媒介权力研究缺乏媒介技术分析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在消费社会里,电影的消费受到电影本身及其内部符码的操纵,进而构成一种权力,控制着观众的消费行为;媒介技术的发展对电影的消费也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叙事的感官化。这一系列相关的消费逻辑就是电影消费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7.
姜葵 《文教资料》2009,(4):95-97
媒介素养是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价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就是针对多种媒介对人的影响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法.国内外开展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已日趋成熟,但是我国目前的媒介素养教育还存在教育实践缺乏、教育学者缺位和如何向基础教育普及等问题,这是媒介研究者和教育学者要共同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媒介融合以及由此带来的受众分享传播,人类进入真正的大众传播时代,受众如何积极应对这一时代成为当下媒介素养讨论的核心。大众传播时代的媒介素养应该在批判认知的基础上加入媒介生产维度。媒介技术关系到媒介生产和批判认知,媒介生产需要考量传播伦理。大众传播时代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建构积极的受众。  相似文献   

9.
“恶搞”文化已在当今媒体刮起肆虐的风暴,社会各界为此展开激烈探讨。虽然观点分歧较大,但讨论大多仅侧重对“恶搞”文化自身文本的文体分析和道德评价,对造成“恶搞”文化泛滥的关键因素——大众传媒的权力之手却视而不见抑或有意回避。鉴于此,在媒介研究的视野下,透过“恶搞”文化现象审视媒介权力的异化。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媒介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状况不令人乐观,大众传媒的低俗化现象给受众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加强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教育入手,这就需要提高媒介从业人员的自律意识,建立完善的媒介保障制度等,以促进传媒的健康发展以及与受众的良性互动,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做过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卢卡奇的“物化”是贯穿《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的重要思想,法兰克福学派则继承了其中的批判思想,着重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传媒进行分析和研究。随着电子时代的来临,异化更加严重,文章就传媒所造成的三个方面的异化进行论述,力图为媒介批评提供一个新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美国媒体上虽有不少反思、揭露性报道,也出现了一些与政府不一致的声音,媒体编辑权的空间似乎较为充分.但是,在收益最大化原则、政府干涉和激烈的竞争面前,新闻专业主义显得颇为无力,编辑权随着媒体的垄断有不断缩水的趋势.美国媒体编辑权空间缩张的真正动因.  相似文献   

13.
台湾大众传媒在脱离了威权政治时代统治阶层的枷锁之后,反而在市场力量的驱动下,自动向那些在政治经济系统内占据优势地位的统治阶层靠拢。究其主要原因,这是台湾大众传媒市场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效应。从台湾大众传媒市场的四个层面切入对上述现象的考察,通过对传媒企业规模的扩张、传媒趋利性倾向的加强、传媒可控性的增强、台湾民主政治的危机等方面进行探讨,有助于切中台湾大众传媒经济权力的扩张效应的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14.
大众传媒当今已成为特定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的载体,主要立足于现代高科技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对受众进行着全方位的潜在性的范导与控制,每一种新媒介的诞生都会对受众产生巨大的影响。作为工具性质的大众传媒,承担了意识形态的执行和渗透的功能。大众传媒对受众潜在的范导与控制的深层本质,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是新的异化现实在意识形态上的曲折复杂的折射,在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成为引导人们迈向美好生活的健康向上的精神大舞台。  相似文献   

15.
危机事件处理中,媒体沟通是决定组织危机沟通成败的关键因素。媒体在组织危机处理中具有扩音、媒体审判功能,媒体对组织的形象设定效果将直接决定公众对组织形象的接受与评价程度。提高媒体沟通效能从而改变媒体对组织的形象设定效果,是组织在危机处理中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多屏化时代是一个媒介"更强调策略、更强调创意、更强调整合、更为注重受众"的时代。文章探讨了多屏化时代的传播新特征,分析了"多屏"的到来,使媒体形态和传播格局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并重点探讨了新的传播环境,引发了媒体的多元变革与传播革命。  相似文献   

17.
随着最近两年“超级女声”等娱乐综合节目的风靡全国,出现了一个日益庞大的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节目的接受群体。从精神生态的角度来看,群体心理和大众传媒节目的相互作用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大众群体精神的和谐健康发展。因此对这种群体化心理的形成原因、特征以及这种群体心理对个人以及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和探讨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传媒时代的大众传媒对预防和平息突发群体性事件有着极为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控制突发群体性事件的有效举措在于加强民众的法律意识形态,法律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在法律现象中的具体表征,在和谐理念下有着新的内涵。大众传媒因其提高法律意识、强化法治价值、矫正法律意识形态等功能应成为阐释和谐理念指导下的法律意识形态内涵的主要载体。大众传媒应通过传播法律知识、提供沟通交流平台和舆论监督等进路建构以和谐理念为根基的法律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9.
分析媒体呈现的女研究生报道的叙事文本后,发现媒体的报道特点是突出女研究生的负面新闻,凸显其婚恋、情感和私领域的活动,遮蔽和忽略其在学业、事业上的成就。运用社会性别的分析视角,揭示媒体如何把女研究生客体化、公共角色私人化,建立其心目中的女性形象标准,进而把女性社会角色边缘化。这种对形象的歪曲和重塑事实上是男性话语霸权控制了媒体传播,男性话语形塑着男女两性角色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