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国大学"概念验证中心"定位于弥补大学研发成果与可市场化成果之间的空白,是跨越"死亡之谷"的新尝试。此类中心起始于私人捐资建立的李比希中心、德什潘德中心,并探索出获得资助者不离开大学实验室并得到中心顾问的帮助,进行概念验证、市场定位和商业谋划,进而与天使或风险投资衔接,迈出跨越"死亡之谷"的第一步。2010年以来美国商务部、NSF和NIH分别牵头实施i6计划、I-Corps计划和转化中心建设,形成政府、非营利机构和大学共同推动此类中心的新局面。通过比较分析,美国的经验对中国有借鉴意义。中国建立此类中心有必要性、可行性,政府部门和大学应支持此类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基于生物医药、纳米、新材料等科学集聚领域建立起的新创企业崛起。由于这类企业的知识基础源于发展中的科学,不可预知的风险增加了其生存难度,生存驱动路径和机制亟待探讨。本研究提出了基于科学的新创企业跨越“死亡之谷”的整合分析框架,并运用fsQCA方法对英国44个基于科学的新创企业案例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1)基于科学的新创企业跨越“死亡之谷”是多个条件变量复杂作用的结果,企业存活的驱动模式有3种,分别是技术能力主导驱动型、大学主导驱动型和融资主导驱动型,技术能力在其中发挥核心作用,融资驱动型分布最普遍;(2)在基于科学的企业成立初期,大部分企业的专利和产品很少,支撑这些企业存活的主要是融资和大学的资源投入:广泛的融资能够分担研发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大学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前沿知识,也为企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3)基于科学的新创企业需要紧跟科学前沿,也需要提高管理技能,企业更需要发展技能互补的董事会。研究拓宽了相关理论的适用范围,为基于科学的新创企业跨越“死亡之谷”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3.
"死亡之谷"是发明到产品之间的鸿沟,美国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在短短50多年时间里,为世界带来了互联网、GPS等技术与产品,常常成功跨越鸿沟。从产业发展角度,跨越"死亡之谷"需要物质、智力和社会等三种资本,还要跨越技术培育和转移各个关键阶段。DARPA利用其独特的政治地位、雄厚的资金和有远见的战略思想,依靠优秀项目官员、办公室主任和局长的协同合作,以及长年培育的"DARPA社区",一次次成功跨越"死亡之谷"。近年,DARPA为缩短跨越"死亡之谷"的时间,还采取了"众包"等一系列新举措,最后总结了DARPA成功跨越"死亡之谷"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加速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当前世界各国自主创新的竞争更多地体现为科技成果产业化速度和质量的竞争。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浙江必须把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不仅从理论上探讨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理论框架,还专门对浙江某科技企业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具体过程进行实证研究,并根据浙江当前科技成果产业化面临的形势,从宏观政策和企业角度提出提升浙江科技成果产业化绩效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6.
7.
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有待逐步完善,主要有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配套服务有待完善等。提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对策,主要有完善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开辟融资渠道、引导高校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完善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中介服务。  相似文献   

8.
“死亡之谷”是发明到产品之间的鸿沟,“美国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在短短50多年时间里,为世界带来了互联网、GPS等技术与产品,常常成功跨越鸿沟。从产业发展角度,跨越“死亡之谷”需要物质、智力和社会等三种资本,还要跨越技术培育和转移各个关键阶段。DARPA利用其独特的政治地位、雄厚的资金和有远见的战略思想,依靠优秀项目官员、办公室主任和局长的协同合作,以及长年培育的“DARPA社区”,一次次成功跨越“死亡之谷”。近年,DARPA为缩短跨越“死亡之谷”的时间,还采取了“众包”等一系列新举措,最后总结了DARPA成功跨越“死亡之谷”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创新系统视角下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研究——以瑞典为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创新系统的视角,对瑞典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采取的政策措施及成效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增强需求侧政策作用、跨部门联动制定系统性科技成果产业化政策、加强政策绩效评估以优化提升政策的实效性和影响面等建议,旨在对中国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湖北省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存在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产业化程度不高和缺乏专业的创新人才等问题。从建立科学的投入机制、健全激励制度、开发信息平台和打造区域合作的产业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科技成果产业化领域现有各种理论的局限。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过程和主体两个角度,分析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两个基本规律。提出新时期科技成果产业化应当实现从系统观向生态观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港湾理论,并对其核心要素和运作模式进行了初步剖析。  相似文献   

12.
论风险投资在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金融体系不建全和资金不足.提出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是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从两者作用机理的分析可以看出,风险投资有效弥补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缺口,促进高校科研面向市场,同时对理顺高校科技食业的产权关系,减少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风险,提高高校科技企业后续融资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明显,包括地域性特征明显、基础性与公益服务性突出、转化周期长、影响因素复杂、不确定性和风险大、转化受体类型多样、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存在现象的独特性等。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也存在明显的问题,包括:成果的源头产出与供给不足;转化率不高与市场交易不活跃;成果产出主体从事转化的动力与能力不足;成果转化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缺乏适应市场机制的专业化服务性中介队伍;转化受体对农业科技成果的依赖性和重视程度不够;政策法规制度的设计不健全等。文章提出了促进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对策,包括:增强农业科技成果的源头产出与供给能力;鼓励和发挥多种主体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提高农民和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承接成果转化的积极主动性;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和制度设计;加强服务性中介队伍建设,拓展并完善投融资渠道,构建信息服务平台;重点推进若干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体系建设与领域方向发展;以辩证、系统、开放的观点与态度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若干政策》,本文从部门协作、成果发布、市场导向和中介服务四个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解读,以期更为深刻的理解这一政策的背景和现状。  相似文献   

15.
针对科技成果信息公开存在信息公开适用规范、信息公开主体、产权保护、救济等制度性措施问题,在分析问题成因基础上,提出国家科技成果信息法定公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信息公开主体制度和信息公开监管协同创新的制度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科技成果转化测评探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特定科技成果的转化进行测评,应明确坚持分类测评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测评指标体系,并以几种典型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例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提出科技成果转化的测评在新时期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有多种,但科技人员对发现及创新概念的顽固、僵化的理解是关键因素.引导研究者和管理者接受“把发现、发明的东西的派上用场也是一种更大的创新”的新观念、改良院校科技成果评估和奖励机制、建立复合型人才和经营型人才组成的成果转化团队、强化科研管理者在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是促进科技转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监测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我国当前科技管理领域的重大任务之一,但当前我国对于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监测仍然不成体系,事实数据的匮乏已成为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重要障碍.为全面、系统地监测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及其绩效,本文在全面树立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及其分类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各类科技成果的一系列转化过程,并根据其转化过程的差别提出了一套动态监测科技成果转化效果的指标体系,最后探讨了该指标体系如何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19.
施金南 《科技通报》1994,10(6):394-397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号召下,高校科技活动蓬勃发展,成果累累,高校在推广科技成果,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工作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也必须看到,高校的科技体制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弊端,特别是作为科技研究出发点和归宿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障碍和问题,需要在改革中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阻碍因素和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科学研究,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我国目前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依然很低,大量的科研项目成果仍停留在纸面上。着重从高校自身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的原因,并对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