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衡阳市中心城区历史发展受到政治因素的深刻影响,政权机构中心迁移导致城市的兴衰。衡阳市中心城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担负着不同的职能,有不同的动力支撑。在清朝末期,衡阳市中心城区空间格局已基本定型。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衡阳市要认真思考城市功能定位、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化质量提升三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承认城镇化是特殊历史阶段必经之路的前提下,分析了伴随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作为全球化浪潮的城市化在21世纪中叶的中国必将全面实现。剖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冲突,认为目前经济结构大调整是中国城市现代化以城镇化上升城市化的契机,提出重组乡镇企业产业布局、发挥地区工业聚集效应、农业规模经营及其产业化、“政府推动型”与“社会安全网”等。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是近代以来世界上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脱离传统而进入现代社会的必然进程。城市化发展程度也是衡量一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一、关于城市化的几个基本问题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一个含义广泛的变化过程。国际学术界对城市化的研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由于各个学科对城市化有不同的理解,分别对城市化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人类学认为城市化意味着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即由乡村生活转为城市生活方式;经济学认为城市是人类从事非农生产活动的中心,城市化是指农业活动向非农生产活动的转换过…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和“城镇化”基本涵义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化”是一个舶来品,“城镇化”一词更符合中国国情。城镇化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从实质上看,城镇化就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城镇化既是物质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精神明前进的动力。中国城镇化的特征可以从发展进程、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发展规律、发展规模、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是21世纪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农村城镇化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在城市就业容量增加趋缓、农村劳动力日增且素质低下、乡镇企业由于分散而面临困境等诸多现实问题面前,实施农村城镇化战略是推动我国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这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对处于城市化初期阶段的老少边远农村地区来说,我国整体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势头,以及老直辖市、东部沿海与西南边陲省区城市化的不同发展进程.给这些地区的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带来更多的是挑战和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核心动力机制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发展的核心动力机制是推动城市化发生和发展所必需的动力的产生机理,以及维持和改善这种作用机理的各种经济关系、组织制度等所构成的综合系统的总和。该文从农村工业化、比较利益、农业剩余、制度变迁、人的现代化水平提高等五个方面对其动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农村城镇化与湖南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是实现湖南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推进湖南农村城镇化进程,应实行城镇化与工业化、知识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的战略;实行与中心城市发展相协调的非均衡择优发展小城镇的战略;实施农村城镇化发动主体的多元化战略。同时,应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区域的农村城镇化模式,市场机制与行政机制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经济通过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实现了第一次飞跃;但在向市场农业迈进、实现新的飞跃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矛盾和障碍,如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滞后等,影响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和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因而必须走农村城市化道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产业的高级化也为农村城市化提供了可能。走“一县一城、以县城为中心、以特色镇为纽带”的聚集型城市化道路,是实现农村经济新跨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当代发展观念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发展观念作为发展理论和发展科学的前提和核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嬗变:第一阶段是从发展的客体论到发展的主体论,即从把发展归于人之外“物”的发展,以经济增长和财富的积累为尺度转向以人本身的现代化为发展动力和根本标准的发展观;第二阶段是主客体相关论,其理论有“中心—边缘”理论或依附论以及佩鲁的发展主体、文化价值和世界交往的整体结构论;第三阶段是从消极的多极主体交往论所造成的“文明冲突”转向多极主体模式所体现的全球化发展理论,并展示了跨世纪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根据世界城市化发展"S"型曲线规律,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开始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地缘性"贫困是我国新时期贫困现象的主要特征。发达地区中贫困山区的存在是加速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的一大障碍。以梅州为例,就发达地区中贫困山区城镇化特征与动力机制进行初步分析,以探索发达地区中贫困山区城镇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过程是个客观的历史过程 ,也是生产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城市数目增多 ,各个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加大 ,从而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比重的大小正是衡量某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程度的最重要指标。发达国家比重一般达到 60 %~ 80 % ,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速度却超过发达国家 ,但许多国家的城市化水平 ,主要不是随国内农业和工业生产的持续上升提高的 ,而是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 ,以及人口增长过快 ,农村劳动力过剩等原因造成的。近几十年来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 ,由…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因此,可以说农村的城镇化与农业的现代化、农民全面实现小康是同一个历史过程,必须城乡统筹考虑,两个题目一起解。同时,城镇化也是现化文明向农村传播的重要传导机制。推进城镇化,用城市文明影响农村文明、改造农村文明、带动农村文明,是促进农村社会进步,提高农民素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正>一、概念解析城镇化又称城市化(Urbanization),是指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引起人口由农村向城市集中,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等。从高考复习的角度来看城镇化,我们必须关注与之相关的人口迁移、城乡关系、工业发展、城市建设等历史知识,以城镇化为线索将这些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城市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提升新疆经济水平、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的必然选择.新疆城市化尚处于发展的初期,城市的形成发展受历史和地域、资源的影响,具有与东部地区风格迥异的特征.这就决定了新疆地区在选择城市化道路的时候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探索有新疆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本文着重分析形成新疆城市的动力机制和城市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农村城市化,是农村社区形态向城市社区形态转化的一种过程和发展趋势,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城市化水平是反映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农村城市化就其本质而言,是指大部分农业人口逐渐脱离农业,向城镇集中,从而使城镇人口和非农业比重逐渐增大的过程。目前,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部分大中城市的郊区,正向着城镇化、城市化的方向迈进。农村城市化,向成人教育发出了新的呼唤。产业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要求将乡镇企业的职工教育、外来民工教育、征地工的上岗培训及一部分劳动力的转岗培…  相似文献   

17.
【背景材料】材料一: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材料二:城市化又称城镇化、都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  相似文献   

18.
目前制约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有:资源分散利用导致规模效应缺乏,结构转换滞后导致协调发展困难,利益机制扭曲导致发展动力欠佳,制度安排缺失导致运行质量不高等问题.经济持续增长的路径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城乡统筹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根本途径.应通过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实现城乡统筹,从制度安排、统筹计划、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要素流动等方面为实现效率型经济增长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是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大多数国家已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的社会发展趋势。它是由工业化发展引起的,伴随着现代化过程而产生的人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思想等各个领域变迁演化的一种承前启后的历史分化过程。具体表现为:“是由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变迁过程,是由乡村经济 (农业经济为主 )向城市经济 (初期为工业经济、中后期为技术经济和知识经济 )的转化过程,是由乡村传统空间社区向城市现代空间社区的变迁过程,是宗族传统文化向市民现代文化的演化过程,是政治领域由村社权威系统 (亲选型、裙带主义 )向普选制度、党派制度和…  相似文献   

20.
朱平 《地理教育》2004,(2):21-22
一、城市化的内涵 城市化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居住地域上,表现为人口从农村向城镇转移,农村人口比重日渐减少,城镇人口比重日渐增多,这是城镇化一般表现形式;二是在从业领域上,表现为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第一产业从业人员逐步减少,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越来越多,这是城镇化本质特征,也是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和决定因素;三是在生活方式上,表现为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是由小到大、由粗到细、由低到高、由分散到集中、由单一到复合的转换或重新组合过程;四是在社会文明上,表现为在一定区域(居民点)的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经济成分、运营机制、管理手段、服务设施、环境条件的壮大和优化过程,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的城市社会所替代,乡村文化向城市文化发展,城市文化在全社会的主导地位日益提高,乡村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小,这是城镇化深层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