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人口与教育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底中国人口已达12.48亿,预计21世纪中叶中国人口总量将出现峰值15—16亿。未来中国人口的发展走势既受教育发展的重大影响,又使教育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全球人口突破60亿的日子里,探讨中国人口与教育发展的关系,无论对人口发展还是对教育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教育发展对实现中国人口转变具有重大影响1.1 妇女生育率与受教育水平有密切关系大量事实证明,受教育程度与妇女生育率成反相关关系。受教育程度高往往是促使妇女生育率下降的重要因素。首先,随着受教育年限延长,男女结婚年龄一般也往后推移,而妇女结婚越晚,…  相似文献   

2.
人口问题是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在我国,众多的人口使社会经济的发展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要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必须研究教育与人口的关系.一、教育与人口数量1、教育与人口生育率教育与人的生育有着内在的联系,人们接受教育的程度与人口生育之间存在着反比例关系。接受教育的程度越高,生育率越低,受教育程度越低,生育率越高。1982年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背景 近三、四十年来,美国的生育率一直呈下降趋势。育龄期(15—44岁)妇女的总生育率,即平均每一妇女所生孩子的数目已由1960年的2.31个,降为目前的2.074个。其中黑人妇女的总生育率由2.81个降为2.70个。与美国妇女生育率下降相对应的是,在这几年中,美国妇女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从2000-2010年中国大陆的人口生育率维系在1.22左右,在全世界处于最底端。影响生育率的高低的因素有传统的生育文化、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程度、政府的政策导向等。由于1980年以来我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目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等多重问题。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过去一胎化政策时期的教育目标做出修订,清理过时的内容;加快幼儿教育;提早儿童入学年龄,缩短中小学学制;改革高考招生制度等,以更好地适应二胎化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一、出生率与生育率出生率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总人口数之比。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称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生育率则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15岁到49岁妇女)数之比,它是决定出生率大小的基础。一般来说,出生率小于生育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教育平等视角出发,探讨新疆少数受教育状况。分析表明:新疆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在性别、族别以及地域上的差异性仍然存在,提高受教育程度对少数民族个体发展尤其对个体职业地位获得和妇女生育率具有显著影响。合理配置民族地区教育资源,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优化职业结构,保障族群权利,提升族群职业地位和身份地位是提高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加快教育平等化进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传统观念认为是人口因素,即中国妇女的早婚和普遍结婚所导致的人口迅速增长阻碍了工业革命在中国的发生。但是,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不论是在女性生育率上,还是在人口增长率上,中国与有着妇女晚婚和女子独身这一鲜明特点的同时期的英国相比是相似的甚至更低。这就意味着传统观念,即以人口因素质疑中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8.
从避免"马尔萨斯"式人口增长的人口转型视角考察城镇化,将城镇化所特有的外部性、溢出效应以及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引入人口转型的研究,结果发现,提高中等教育入学率和改善妇女性别平等状况会增强城镇化对生育率的负向影响,提高制造业出口中高科技产品比重会增强城镇化对生育率的正向影响,且结果具有稳健性。从政策角度来看,当有利于人口转型的公共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相对较小时,城镇政府会减少这些公共产品的供给,提高这些公共产品的价格;解决城镇公共产品不足的途径,是为城镇政府提供动力,将城镇良性发展的溢出效应内部化。  相似文献   

9.
对生育率变动原因进行定性分析可以使我们了解哪些因素对生育率有影响,这些因素又是通过什么途径导致生育率变动,进行定量分析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各因素对生育率影响的大小程度及作用方向。本文主要对影响我国人口生育率的社会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本文的资料来源于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1988年2‰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中国人口资料手册1988》和国家及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局1987年统计公报的资料。(注: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生育率发生了重大转变,随着90年代以来人口生育率的逐年下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将面临学生数量下滑趋势,未来高等职业院校可能会出现生源不足的困境。但是由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还比较低,政府财政对高等职业教育支持的力度也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尽管生育率会不断下降,高等职业院校整体上生存不会受太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女童教育的经济学与社会学意义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童教育成为20世纪末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它是平等问题、人权问题、人口问题、妇女问题、民族宗教问题、贫困问题在教育上的综合反映,是妇女解放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女童教育的状况直接关系经济发展速度和社会进步程度。  相似文献   

12.
生育率变化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我国生育率发生了重大转变,随着90年代以来人口生育率的逐年下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将面临学生数量下滑趋势,未来高等职业院校可能会出现生源不足的困境.但是,由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还比较低,政府财政对高等职业教育支持的力度也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尽管生育率会不断下降,但是高等职业院校整体上生存不会受太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如何看待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控制数量的同时关注人口素质的提高很多人觉得,"全面放开二孩"的消息来得有些突然。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看来,这一决定体现了我国的人口发展战略。30年前,《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号召每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这是基于当时人口增长过快、过猛的一时之策。而当前我国生育率已出现下降趋势,生育率是1.6%。有研究表明,生育率在1.8%才有利于经济长期健康发展。除此之外,老龄化社会、劳动力供应、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等方面的问题,都呼唤人口政策的  相似文献   

14.
洪泽 《地理教育》2005,(3):15-15
自70年代中期至今,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广泛开展和不断加强,生育率开始显著下降,死亡率继续稳步降低,人口再生产类型出现重大的转变.这一阶段,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提高到目前的近70岁,人口出生率由60年代的3.5%下降到90年代前7年的平均1.8%,同期妇女总和生育率从5.8%下降至2%左右的水平.可以说,70年代以来至今,中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从总体上说已进入了"现代型"的转变完成阶段.  相似文献   

15.
《成人高等教育》2006,(3):37-37
最近,首发的首部《妇女绿皮书》透露:在全国6岁以上女性人口中,小学和初中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占比例最大,文盲只占14%,而且主要是老年妇女。同时,接受过高中和大专以上教育的女性人口比例还相当低,只占17%。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人口结构转变、人口红利正逐步消失的背景下,研究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对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影响,探讨中国出口导向的增长方式是否会加剧人口红利的消失、进而对经济增长造成不利的影响,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理论上,出口的扩张能够影响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就业供给,或者通过改变行业的生产和资源的重新分配来影响劳动力的性别构成,最终影响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使用200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企业层面数据,经验研究发现,随着出口密度的增加,女性劳动参与率显著增大。在解决内生性、改变变量定义及更换样本估计之后,研究结论均较为稳健。由于女性劳动参与率与妇女生育率之间可能存在的负向关系,说明出口在提高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妇女的生育率,出口会对一国人口结构的转变产生影响。因此,中国转变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政策意蕴,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还将有助于缓解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的负面影响。这意味着,除了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调整之外,通过调整出口导向型的贸易发展方式,也是缓解中国人口困境的一个渠道。  相似文献   

17.
生育问题是人类社会中的重大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家庭个体,同样也会影响社会。生育对古代社会起到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本文正是针对唐代妇女生育率相对较低这一现象,探究影响唐代妇女生育的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正> 马克思主义认为:妇女的解放是人类解放的尺度。也就是说妇女解放的程度愈高,社会就愈向前发展,离人类的彻底解放的日子就愈益接近。而妇女的解放与妇女受教育的程度是互为促进的。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女子教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中国普及教育问题,大半是女子教育问题刀。“中国最难普及的是女子教育”。陶先生每每在回顾历史和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时,都为女子教育的进步感到欣慰,  相似文献   

19.
在对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灰色GM(1,1)模型和布朗二次指数平滑法分别得到未来河南省妇女总和生育率和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预测数据,然后使用国际人口预测软件PADIS-INT对河南省2013年至2020年人口发展及其趋势做了简单预测,得出河南省人口在2020年之前将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城乡人口结构差别和城市化的差别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出现了分城乡的老龄化速度由农村较快转变为城镇较快且双双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城乡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增速双双幔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城乡的总和生育率降速双双慢于全国平均水平等值得注意的现象.这些现象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城市化的城乡人口差别效应;因此,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充分关注城乡差别和城市化的城乡差别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