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卷、7000页的《周作人译文全集》将作为"译人"的周作人重新还原。这一次是周作人译文的原貌与全貌。编者打磨掉当时时代的局限与遮蔽,让周作人的思想与观点得以真切呈现直到现在,周作人仍是一个毁誉参半的历史人物。但无论怎样,他在翻译领域的成就恐怕要被许多研究者重新评判。11大卷、总计7000余页的《周作人译文全集》将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版。  相似文献   

2.
人们对于周作人的了解远远不及对他的兄长鲁迅,反而更多地纠结在为何兄弟反目、周作人做了汉奸等问题上。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周作人热”已达到了火辣辣地热到烫手的程度,周作人的作品,可说已在全国泛滥起来了。这不是一种好现象。  相似文献   

4.
周指周作人,张为张爱玲。去年9月18日的《光明日报》上刊登了何满子先生的《反“好汉奸论”说周作人》一文,因为周作人与张爱玲是同时代的文化人,而且都是在改革开放后突然“红”起来、“热”起来的“名流”,这里便将他二位放到一起略加评说。  相似文献   

5.
这几年的图书市场上,散文类作品比较“火”,尤其是一些现、当代名家的书籍,更是炙手可热,《文汇读书周报》曾根据读者的阅读兴奋点,列举出一批作家的鼎鼎大名,而在现代作家中,排名最靠前的竟是周作人、林语堂.新闻出版署的一份材料透露,近几年他们的作品在全国出版了60种之多!堪称热点中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在读书界和学术界,止庵有两个为人所知的身份:一是继钟叔河之后周作人作品最主要的整理出版者,他先后整理出版《周作人自编文集》、《苦雨斋译丛》、《周氏兄弟合译文集》等七八百万字的著译;二是一个受周作人影响的散文家,他私淑周氏,研习其作品20余年,深得知堂文章的神韵。正由于以上原因,年初在鲁迅博物馆举行的“苦雨斋文丛”首发式上听止庵说,他的《周作人传》即将面世,我是充满期待的。  相似文献   

7.
出版(自由)权与著作权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生 《中国编辑》2007,(4):52-55,58
从公民权利体系角度看,出版(自由)权和著作权分属于不同的范畴,但是,由于这两个概念都与作品的复制、传播有关,因而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在理论上探讨两者的区别与联系的著述较少见,在实践中,对两者的混淆和误解却经常发生。前些年在北京审理的“侵犯《周作人散文集》著作权纠纷案”中,被告(一家出版社)就提出了一种有悖法理的观点:周作人已被剥夺政治权利[其中包括出版(自由)权],  相似文献   

8.
媒介是人类生存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补救性”特征和“人性化”趋向是媒介自身进化的两大根本属性,这也就决定了人类文化出版在经历了最初原生态的“按需出版”和机器大工业时代的“商业出版”之后,必然回归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更高级形态的“按需出版”.这是因为,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媒介形态如何变换,文化出版的根本使命必然是:利用最先进的媒介技术手段,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按需出版”既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需要,显然也是现代出版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周作人翻译的《卢奇安对话集》的副标题是“一部喜剧性讽刺作品”,这可能会引起误解,使人联想到《儒林外史》或果戈理《死魂灵》那类作品上去,因为同类型的作品在人们心中胶结为顽固的模式。其实这部对话集乃是生活在罗马时期的辩士、哲学家卢奇安讽刺天上人间地狱所有一切的一部作品,世人所贪恋的财富、权力,崇信的  相似文献   

10.
论“扫黄”     
一、关于“黄”的概念黄色出版物是出版文化机体上难以割治的毒瘤.长期以来,它对贯彻社会主义出版方针所造成的干扰,还远远没有消除.作为一个出版工作者,很有必要从理论到实践对它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黄”的概念究竟是什么?确实一时难以作出严格的科学的界定.这是因为:一则对“黄”作出事实判断所依据的客观事实,情况复杂.它包括语言文字作品、绘画、雕塑、摄影、音像制品等;语言文字作品中,又有文学  相似文献   

11.
出版社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近现代意义上的出版社出现后,基本以纸质作为出版材质生产出版物并延续至今。改革开放以来,电子出版物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目前已占据出版领域的很大一部分。从文化积累角度而言,无论纸质出版物还是电子出版物,对一个出版社都起着夯实其文化基础的作用。尤其是其“看家”图书,始终对一个出版社的文化积累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新疆人民出版社作为一个“公益性”事业单位,其社会职责和作用无可置疑地应表现在文化传播和文化积累这个基点上。因此,“看家”图书更是表现其社会效益和文化价值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杨闻宇 《今传媒》2005,(10X):47-47
眼下。什么都可以归入文化,建筑、园林、旅游、服饰、饮食,甚至茶与厕所等。可是,若要将“二战”时期汉奸们的文字称日“汉奸文化”,则有人大摇其头。  相似文献   

13.
列入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纸阅读文库”第三辑的沈文冲著《中国毛边书史话》于2012年5月正式出版。本书由著名作家、学者黄裳、丁景唐、钟叔河、陈辽、高信、陈学勇、陈子善、龚明德作序,是鲁迅、周作人兄弟将“毛边书”概念引入中国一百多年来,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考察与叙述毛边书这一版本形态历史的开山之作。  相似文献   

14.
"汉奸"时下仍然是一个非常活跃的词语,尤以网络媒体中出现的频率为多."文化汉奸"、"经济汉奸"、"汉奸卖国贼"、"汉奸带路党"等等用法,不一而足."汉奸"话语聒噪不休,却鲜少有人对这一概念的形成和历史进行过认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意志不坚沦为汉奸 周作人,笔名知堂,1885年生于浙江绍兴,早年毕业于南京水师学堂,后留学日本,辛亥革命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是日本人,1912年入中国籍.  相似文献   

16.
李中法 《出版史料》2006,(4):101-103
在我国现代出版史上,曾经有过一位人物:当他作为北新书店创办人和自始至终的实际负责人时,人们会记起他为出版史写下的闪光一页;而当他作为鲁迅先生与北新书局的“版税事件”中的一方时,他又常常受到人们的贬责。他———就是李小峰。在30年代,北新书局曾经最早地把鲁迅、郁达夫、冰心、苏雪林(笔名绿漪)、柳亚子、蒋光慈、周作人等重要作家的许多作品推向读者,使它们成为中国新文化的宝贵财富。这诚然应该归功于作者们,但作为北新书局编辑部的负责人,李小峰也为它们倾注了自己的心血。这证明李小峰不仅仅是一位出版家,还曾经是脚踏实地而又…  相似文献   

17.
有不少论者都谈过杂文作者要有杂学,这是有道理的。周作人说,他的“杂学”包括有:“非正轨的汉文”,“非正宗的古书”,“非正统的儒家”;“欧洲文学”,“希腊神话”,“神话学”,“文化人类学”,“生物学”,“儿童学”,“性心理学”,“蔼理斯的思想”。“医学史与妖术史”,“日本的乡土研究”,“写真集与浮土绘”,“川柳、落语、滑稽术”,“俗曲、童谣、玩  相似文献   

18.
眼下,什么都可以归入文化,建筑、园林、旅游、服饰、饮食,甚至茶与厕所等。可是,若要将“二战”时期汉奸们的文字称曰“汉奸文化”,则有人大摇其头。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前夕,本人写了篇千余字的《“汉奸文化”商议》,文中认为:中外战争史上,出卖中华民族利益的汉奸是个大得让人  相似文献   

19.
这里说的文化新闻要“文化”,这个“文化”指的是:文化内涵、文化背景和文化色彩。 文化新闻要有文化内涵   文化新闻要有文化内涵,这是一个关于文化新闻题材的命题。一条文化新闻的含量,就是指这条文化新闻的内在力量,在这个文化新闻的题目下,读者能得到多少东西──多少文化信息、多少文化知识、多少文化积累。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文化现象:一个歌星的一次商业性质的演出,一个企业的一次广告性质的晚会,一个作家的一部媚俗作品的出版,一家杂志的一期女性专号的问世,等等,你说这些信息除了浪费我们的银子一样的新闻纸…  相似文献   

20.
丁宁 《出版参考》2005,(8):55-56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钱理群先生所著的<周作人传>,这部书在学界引起极好的反响,被公认为这套现代作家传记丛书中最出色的传记之一.该传最大的成就在于把周作人这个复杂的生命个体,放在社会动荡不安、文化新旧交替的大背景上来认识,揭示其思想文化上的种种冲突,探讨其心灵的痛苦历程,描述其命运的变幻起伏,展示其渺小与伟大,从而引起人们对社会变革、文化重建、文化人的存在方式、存在价值、历史地位等问题的思考,并反观自身.用一位评论家话来说,<周作人传>是一部具有哲学著作品格的传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