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月满西楼》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优秀代表作品,李清照词、苏越曲。它结合中国古诗词与西方艺术歌曲形式。笔者通过对艺术歌曲《月满西楼》的歌词与音乐特点分析与演唱等方面的介绍与分析,从而更好的完善作品的展示。  相似文献   

2.
从音乐学的角度来解读《诗经》,认为它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部歌词集。在乐谱无传的情况下,通过对《诗经》文本的节奏句式、韵部转换和章节划分三个方面的考察,在杨荫浏先生的研究基础上,作了更全面细致的分析,认为同调反复的分节歌形式是《诗经》时代的基本曲式,而后代民歌与艺术歌曲的一些常见曲式,在《诗经》时代已基本具备。  相似文献   

3.
据《羊城晚报》消息,都说古典诗词是阳春白雪,流行歌曲是下里巴人,但这条界线近来却日益模糊化——继歌坛融入古诗词的"复古风"流行之后,不少网友反其道为之,将《爱情买卖》、《月亮之上》、《忐忑》等流行歌曲的歌词改编成"诗经体"。国学专家表示,所谓的歌词"诗经  相似文献   

4.
赵季平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他的创作范围广阔,体裁丰富,其中艺术歌曲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还具有民族性,是艺术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关雎》是赵季平根据《诗经》首篇而创作的一首古诗词艺术歌曲,该作品曲调优美,极富古典韵味,深刻地诠释了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和精神内涵。从歌词"古诗"韵律、曲调"古风"韵味、声腔"吟诵"诗韵三个方面来探索其艺术特征,其中曲调又从旋律、调式、结构、伴奏四个方面进行进一步剖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博大精深,要想演唱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者首先要有扎实的声乐基本功,还要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传统文化底蕴等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将古诗词的"意境"表达出来。本文以中国古诗词《渔翁》为例,从创作背景、音乐本体、演唱探究三个方面来分析这首古诗词艺术歌曲。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的古典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一种声乐体裁,它最显著的特征是歌词大多以古典诗词为主。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黎英海选取了古诗《登鹳雀楼》创作整理成艺术歌曲,这首歌曲以独特新颖的艺术构思和形象的表现手法,诠释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魅力。文中主要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创作技法和演唱分析,充分展现作品内涵与音乐形式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以赵季平艺术歌曲《关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关雎》的歌诗意蕴与"水韵"意味的解读入手,揭示其借物寄情、隐喻含蓄的情感表达方式与要求。结合自古至今《关雎》歌曲相关传谱情况,解读赵季平艺术歌曲《关雎》音乐本体结构的相关特征以及音乐意蕴的深层表达,探寻歌曲在"水韵"之背景下,化成"歌声"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艺术歌曲是随着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热而兴起的一种歌曲体裁,中国艺术歌曲产生于民国初期,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本文以《大江东去》为例,从创作背景、调式调性、旋律风格、歌词、伴奏音乐等五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旨在帮助我们在欣赏、演唱此类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时候,能够比较全面而准确地把握这类艺术歌曲的风格和审美价值,对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声乐体裁,展示着中华民族的风貌,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其歌词文学性极强,具有深厚的文学内涵及文化底蕴。《唐诗三首》以艺术歌曲为切入点,诗情画意的勾勒不同的韵味意境,将诗词的语言美、旋律美展现出来,把东方音乐的审美特征寓于艺术歌曲的体裁形式之中,使人们对艺术歌曲这一题材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玫瑰三愿》是黄自先生璀璨的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歌曲作品,他一生致力于我国的艺术事业,以该曲目为例,他将中国的古诗词及五声调式与西洋作曲技巧相融合,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中西结合",使《玫瑰三愿》成为国内艺术歌曲甚至是西方艺术歌曲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11.
由倪维德作词、韩兰魁作曲的艺术歌曲——《多情的海鸥》,是一首歌词与旋律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音乐与歌词的结合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笔者以艺术歌曲《多情的海鸥》的词曲关系方面为视角,从歌词内容与歌曲体裁、语调与音调、曲式类型与歌词段落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主要就是以古典诗词与音乐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声乐体裁,歌词大多都是源自于中国古代的名诗,从而由作曲家进行编曲创作。本文主要对古典艺术歌曲《鬲溪梅令》的音乐特征分析与演唱分析,从而探索中国古典艺术歌曲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20世纪早期的音乐创作方面,首次开始尝试着把中国古诗词与近现代的音乐结合在一起,出现了许多有创新精神的作曲家,其中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点绛唇·赋登楼》在当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黄自的艺术歌曲在其音乐创作风格上和其文学内涵上都是中国艺术歌曲中的典范。黄自先生的艺术歌曲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也是其创作的众多音乐作品中最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从而成为了我们国家近代和现代艺术歌曲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这一艺术歌曲极具浪漫主义气息,在音乐气势上也极为明亮和宽广。在此,本文将从创作背景、歌词意思、演唱处理等方面对《点绛唇·赋登楼》这一艺术歌曲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黄自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优雅、清丽、意境悠远。在演唱方面要求演唱者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演唱技巧,能够把握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本文将以黄自的两首古诗词艺术歌曲《点绛唇》和《卜算子》为例,对歌曲的音乐风格和演唱技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黄自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创作之一。他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借鉴了西方艺术歌曲表现手法的同时,融入了民族题材。音乐旋律与唱词与我国的民族语言、民族气质和民族情感表达方式特点相结合,具有较深的文学性。因此,黄自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本文以《花非花》作品为例,简要分析其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音乐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6.
锐话题     
流行曲歌词堪比《诗经》 香港浸会大学教授朱耀华建议香港将流行曲歌词纳入中学教科书,他曾著有《香港歌词导赏》一书,分析了不同年代的流行歌词.让读者大开眼界。“《诗经》、乐府至宋词元曲.就是一部中国歌词史。”  相似文献   

17.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它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中国的众多艺术歌曲中,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我国艺术歌曲中的典型代表。古诗词歌曲是作曲家根据中国古代诗词谱曲。笔者以《点绛唇.赋登楼》为例,从艺术歌曲的创作手法、创作特点、以及歌曲演唱风格的研究等方面来浅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之美。  相似文献   

18.
在两千多年的《诗经》诠释史上,文学的视角从未成为主流,政治教化、道德教化、历史训诫的角度才是主流。郑玄与王肃两位《诗经》诠释大家也以这样的视角诠释《诗经》。王肃自幼习郑学,然成年以后,却越来越觉得郑玄的《诗经》解释在在都有问题,立志重新诠释《诗经》,取代郑玄的权威地位。郑、王均以"述先圣之元意"为职志,但所看到的"先圣之元意"却大不相同,这是经典诠释学中特别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诗经》诠释中的"郑、王之争",是中国经典诠释史上的一个热点问题,清理这一热点问题,梳理历代《诗经》家在这一问题上的取舍,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中国经典诠释学的曲折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19.
艺术歌曲,特别是中国艺术歌曲,普遍是以著名诗词、典型或英雄事迹为歌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艺术歌曲的艺术表现力,对人们重新认识和学习中国音乐文化与传统文化具有作用。基于传统发展中国艺术歌曲的目的,文章以艺术歌曲钢琴伴奏为切入点,以艺术歌曲的演唱与伴奏为依据,简要分析艺术歌曲的艺术特点与伴奏功能,着重探讨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艺术表现,促进艺术歌曲演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李暮凡  陈晓 《黑河学院学报》2023,(5):173-175+188
歌曲《葬花吟》从最早的电视剧《红楼梦》插曲经过钢琴伴奏的编配,已经成为中国经典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代表。《葬花吟》歌词文学内涵,反映了该音乐作品中作曲者和钢琴伴奏编配者的音乐创作构思。通过文学分析、曲式分析和旋律分析等方法,可以探究出该音乐作品的古法音乐调式,音乐材料与乐段的协调,及古调式复杂化的构思创作。《葬花吟》的真实性创作与表演有机结合,实现历史文学与现代表演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