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坛的巨匠,其诗、词、文都造诣很深。他以卓尔不群的才力与创新精神,为各类文体开辟了新路,给文坛带来一股新气息。其中,以对宋词的革新最为突出。在风格上,开创了迥异于婉约派的豪放风格;在内容上,打破诗词之间的题材界限;在形式上,强调"辞达",冲破音律限制,并且发展完善词的题序,使其成为词不可或缺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2.
高坡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4):47-49
苏轼秦观都是北宋词人,秦观还是苏轼门生,二人生活经历也相似,然而二人艺术风格却存在很大差别。除个人性格因素外,主要还是二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或者说是世界观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起源甚早,苏轼继承和发展了先贤的民本思想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民本思想深刻影响着苏轼的文学创作心态,并进而影响到他具体的诗文创作,研究苏轼的民本思想为我们研究苏轼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另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起源甚早,苏轼继承和发展了先贤的民本思想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民本思想深刻影响着苏轼的文学创作心态,并进而影响到他具体的诗文创作,研究苏轼的民本思想为我们研究苏轼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另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5.
6.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苏轼对教育问题也十分关注,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他对学校功能、学习方法、考试改革和教育管理等方面作过精辟的论述,提出了许多独到的教育主张和建议,有的为朝廷采纳并加以推行,为宋朝教育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李惠玲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9(1):56-58
在宋词题序的发展过程中,苏轼是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扩大了题序的内容,赋予了词更加开阔的现实空间;开创了较长词序之先河,并注重文辞的琢炼,使其宛如一篇篇抒情蔓文;突出和强化了词序的记事功能。表现出浓郁的传奇色彩。苏轼使词的题序的创作更加成熟、完善,并成为其词独特性成果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9.
潘良炽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73-77
苏轼不仅在学、书法、绘画等领域中具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对政治改革也具有极大的热情,曾经针对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现状,提出过“丰财”、“强兵”、“择吏”等革新政治的主张。其中“强兵”主张充分地反映出他切时、务实的军事思想。苏轼不仅提出了改革时弊、增强国防力量的军事思想,而且在他出任地主官时,一直努力地实践着他的军事主张。对于巩固边防、稳定社会秩序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为北宋文坛领袖的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在灿若繁星的古代伟人群中,他一直闪耀着璀璨夺目的光华。儒道佛的思想智慧被诗人融会贯通。在诗歌的创作吟唱和人生的审美了悟中臻于化境。千百年来浸润着我们的精神和灵魂,而这正是诗人文学审美和人生关照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1.
王婷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3(6)
宋词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宋诗的影响和支持。宋词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吸收诗化异质,特别在主体形象和理性精神方面二者之间的深刻联系,表现出宋代诗词畛域逐渐模糊化的内在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13.
汪大金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0(1):26-29
《词论》是李清照阐述其创作理念的一篇词学专论,文本对词人的评价,大胆直率,文风犀利。本文通过探讨《词论》的理论建构与宋词演进过程中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作者试图勾勒文学形式之努力,揭示其理论创见与艺术实践上的统一性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14.
15.
16.
从诗与词关系的角度分析了词对宋诗艺术构成中的一些作用,认为部分宋诗中“歌妓情结”的凸露和对“富贵态”的追求是受到了同时期或稍前的唐宋词审美范型影响,又认为部分宋诗中的某些句法、字法以及取境构象的特点也是唐宋词影响诗体的结果,对此均作了初步的探索和论述。 相似文献
17.
黄宝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2):48-55
<词论>是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仅存的一篇词学论文,历来对它评析甚多,颇有歧见.文章将李清照的<词论>置于宋代词学流变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力图揭示出它的内涵及其在词学史上的地位.词体文学进入宋代以后,其发展表现为一种雅化的进程,或称之为"诗化".但在这一进程中也出现了突破过甚而疏离词之本位的倾向.李清照既认同词的雅化,又不赞同因雅化而背弃词的本质特征,其关注的焦点则是词的合律可歌的音乐性本位.正因为李清照的这一词本体论蕴涵了上述的两个向度,故其词学观不能以"婉约"与"豪放"的两分法加以概括.文章最后探讨了周邦彦为何不被李清照置评的原因,因周词虽恪守音律,格调典雅,但其词品仍不能免俗所致.李清照对周的这一态度也表达了她的词学思想的一贯性. 相似文献
18.
北宋文人延续了花间词人“诗庄词媚”的词学观念,以婉约为正宗的主流创作思想在词学批评领域的集中反映便是诗词分体意识的逐步加强,和对传统词风的维护与坚守。虽然一代文豪苏轼力主词之诗化,开创豪放向上一派。但在当时并未得到广泛的理论认可。 相似文献
19.
在编撰类书及相互唱和的过程中,宋人形成了崇尚学问的诗学观念;翻阅和熟读类书,则将大量的知识内化于诗人的创作能力系统.宋代著名诗人多有自编类书者,以备学力不到时临文一助.宋代诗人对类书的倚重与运用,是宋诗学问化特征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中,有不少文学作品曾经被文学批评家称誉为“绝唱”,这一重要的文学批评现象迄今为止尚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以此为切入点,搜集了从宋至清的众多词学批评文献,发现共有120首宋词被誉为“绝唱”.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相关数据对宋词“绝唱”的创作队伍、时代分布、作品的题材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宋词“绝唱”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