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朱利安·巴恩斯《终结的感觉》中的非虚构写作是个人经验和历史记忆的另类书写,它通过记忆回巡和现实探访,从而寻觅失落已久的历史真相。《终结的感觉》所长的不是真实地记录历史,而是生动地讲述故事。故事叙述喜爱戏仿历史侦探,擅长细节再现与反讽,表现出文学趣味的一面。同时,巴恩斯醉心于描绘人物意识流动的状态,这种超时空的对话也让该书存真了现实的另一种真实。可以说,《终结的感觉》中的非虚构写作的价值不在于反映客观真实,而在于历史、文本、现实之间的互动以及其对生命个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焦扬 《英语广场》2023,(26):72-75
朱利安·巴恩斯作为英国文坛巨匠,在历史幻想长篇小说《英格兰,英格兰》中探讨了记忆与身份构建之间的关系,质疑了记忆与历史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受不同因素的影响,记忆有时会被删减、歪曲,甚至虚构,而基于记忆之上的身份也会随之重构。巴恩斯通过主人公玛莎的自我追寻和自我探索,深刻揭示了个人乃至民族在身份构建过程中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当代英国小说家朱利安·巴恩斯在其小说《10?章世界史》中用拼贴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历史的不可靠性。历史被个人化,艺术化,精神化了。文章着重提取小说第五章的第二部分,与巴恩斯一起品评籍里柯的名画《梅杜萨之筏》。由于画家对艺术的追求和观者受时代与个人限制,被艺术化的历史事件,其"真实性"已经微乎其微了。  相似文献   

4.
朱利安·巴恩斯是当代英国作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其作品充满后现代主义色彩,其多部作品在叙述历史与个人记忆的过程中,体现了空间与时间的跳跃性与多维性。文章探讨了朱利安·巴恩斯的小说对于记忆与历史的文学再现。  相似文献   

5.
《英格兰,英格兰》是英国当代作家朱利安·巴恩斯以记忆为线索,巧妙地将历史、想象、身份编织于一体的作品。小说讲述了出生于英国典型白人中产阶级家庭的主人公玛莎·柯克伦从年幼被父亲抛弃、中年加入对怀特岛建构至年迈回归旧英格兰的人生经历。文章拟从身份缺失的个人记忆和文化认同的集体记忆两个方面来探析小说中的记忆书写,并认为深藏在脑海里的记忆于个人或集体而言都有着很大程度上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进而揭示出现代人类正面临的无法清晰辨认记忆与真实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6.
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的长篇历史幻想小说《英格兰,英格兰》以"英格兰,英格兰"主题公园的设计规划与成功运营为主要内容,贯穿其间的是"原版"英格兰的日渐凋零和女主人公玛莎不断追寻自我与幸福,却始终失落迷惘的一生.在这个个人与民族命运交织的故事中,巴恩斯质疑了记忆与历史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并深切关注由此导致的个人与民族两个层...  相似文献   

7.
朱利安·巴恩斯在《福楼拜的鹦鹉》中以娴熟的后现代手法对鹦鹉、福楼拜的生平、以及评论进行加工、探讨,尝试找到真实的历史。以琳达.哈琴的历史元小说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小说中戏仿、元小说以及拼贴等后现代手法,从而得出巴恩斯对真实、历史、客观、语言等方面的质疑。各种文体的戏仿、高度自我意识的叙述者以及各种内容和叙述角度的拼贴都传达了作者对传统的质疑和批判。历史不再是客观和线性发展的,而是主观的和矛盾的。  相似文献   

8.
自传体记忆是个体加工、组织和存储个人重要生活事件的一种心理过程,其加工、组织的内容不仅包含经历事件的事实过程,还包含整个过程的情感体验。自传体记忆与记忆中的其它概念,如工作记忆、情景记忆、内隐记忆等存在显著的区别和一定的联系。本文试图通过对自传体记忆与其它相关记忆概念的区别和联系的探讨,达到对自传体记忆概念的进一步认识,为更深入的对自传体记忆进行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朱利安·巴恩斯是当代英国文坛三巨头之一。巴恩斯小说内容丰富、形式多变,是学者进行文学批评研究的重要对象。巴恩斯小说研究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迄今已有不少学术成果。国内外巴恩斯研究主要考察小说的后现代特征。李颖的系列论文拓宽了巴恩斯小说的研究范式,其专著《论朱利安·巴恩斯小说的身份主题》的出版对巴恩斯小说研究意义重大,填补了国内巴恩斯研究空白。该书视角新颖,通过作者和历史文化的在场研究全面系统地阐释了巴恩斯小说的身份主题研究。本文以杨金才教授主编的《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规范与方法论研究》所阐述的批评理论为指导,从文献综述撰写、分析问题方法与解决问题路径三方面对《身份主题》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0.
历史记忆是心理学的研究问题,最近几年成为多们学科关注的话题。历史记忆离不开社会、集体,是在现有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对过去的构建。进入21世纪,影视传媒一如既往地发挥着强大的社会功能,影视传媒是形塑历史的最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以《艺术家》对20世纪好莱坞默片时代的历史记忆为例,探讨电影构建的历史记忆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亚瑟与乔治》是巴恩斯的代表作之一,描述了两位主人公亚瑟与乔治的一生以及亚瑟为乔治平反冤案的过程。《亚瑟与乔治》中的戏仿集中表现在对传记、福尔摩斯探案集、围绕亚瑟王的骑士文学的戏仿。该小说在细节描摹、主题确立、人物特点驾驭、布局谋篇、联想、心理活动方面不同于传统传记,巴恩斯在戏仿传记的过程中有机结合了传记与小说的特征,充分发挥小说家的自由想象力,将真实与虚构并存。巴恩斯戏仿福尔摩斯探案集,并在叙述模式、叙事层面、侦探人物塑造方面有别于福尔摩斯探案集。巴恩斯亦戏仿亚瑟王传奇中忠诚、英勇、虔诚、博爱与珍爱荣誉的骑士精神和典雅爱情。巴恩斯的戏仿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他对当今碎片化的后现代的深思与反省。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思潮和语言哲学的发展对历史的再现功能提出质疑和挑战,历史事件不断地被解读,从而建构了不同的历史事实,该解读和建构过程亦被称为历史事件的情节化解释。小说《奈特·特纳的自白》从人性的角度,将美国历史上奈特·特纳黑奴起义事件进行情节化处理,艺术地再现美国南北战争前的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重塑起义领导者及主要参与者的人物形象,诠释该历史事件的深刻寓意,建构不同的历史真实。作为虚构叙事,《奈特·特纳的自白》修正既定的历史叙事,质疑代表官方宏大历史叙事的真实性,有效地对抗官方权力话语的制衡力量,还原了另一个版本的历史真实。因此,被看作边缘之声的小说叙事参与了一个民族历史文化记忆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陈瑞生 《考试周刊》2013,(74):149-150
历史故事以生动的语言描述、曲折的故事情节还原历史的真实情景,揭露历史的动态过程,描述历史人物的内心活动,丰富历史事件的内容,这对于改变历史课程的枯燥性,促进历史理论教学的深入浅出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将历史教学演变为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历史影响的记忆,使历史课变成一种枯燥无味的记忆课,学生对历史课程缺乏兴趣。本文从历史故事的使用策略出发,探讨有效提高历史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初中历史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是靠推理掌握的知识少,靠记忆掌握的知识多。特别是到了复习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角色不同的历史人物,千变万化的时间地点,如果没有科学的复习方法,单靠机械的记忆想把这门功课学好,简直是望洋兴叹。在长期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这门学科并非千头万绪,知识也并不是支离破碎,它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正>一.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案例与故事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袭的,它所反映的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1.应该讲述一个故事。案例必须要有完整而生动的情节。要能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  相似文献   

16.
学习历史离不开记忆,但又不能单纯、机械地死记硬背,那样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和掌握历史知识。一、因果联系理解法历史的发展是连续的,各历史事件之间大都存在着因果关系。这就要求在历史学习中,要用联系的观点去把握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7.
不少青少年对记忆历史年代,既感枯燥乏味,又易混易忘,这里介绍几种巧记方法。一、理解记忆法。即根据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记忆历史年代。如《攻克冬宫》、《火烧赵家楼》、《开天辟地的大事》三课所述历史事件似不相干,实则有其内在的因果关  相似文献   

18.
我们应当如何解释“记忆”总是以“移动影像”的形式浮现脑海的这一现象呢?个人的记忆与群体的记忆之间又有何联系?追溯关于记忆的图像是否能向我们提供一种抓住历史真实的方法呢?  相似文献   

19.
一、阅读能力——即材料处理能力 阅读能力是历史科的基本能力,历史试题考查的大趋势。这是因为历史材料适合于对阅读理解、分析、归纳及文字表达等能力的考查。 二、记忆能力——即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记忆能力,不是指死记硬背的能力,而是指要弄清楚历史事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记忆、理解记忆。实际上讲考能力与考记忆是统一的,脱离记忆,能力的提高是一句空话。高考历史科在记忆能力方面考察的趋势是:历史的时空观念、历史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历史事件之间的有机联系。 三、思辨能力——即阐释能力 学习历史,是为了认识历史,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1995年高考历史试题问答41题来看:“是什么”试题已给你指出和限定,其内容所占分值3分,而“为什么”所占分值为11分,试题的着眼点是“为什么”!这是问  相似文献   

20.
联想是指由所感知或所思考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他与之有关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思维过程。记忆必须以联想为基础,联想又是打开回忆大门的金钥匙。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与别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有一种联系就可以导致一种联想。教学中充分利用利用这种联想,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