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帕梅拉》小说中主人公帕梅拉的心理活动以及思想变化来透视其自我定位、自身价值观以及对待B先生情感的复杂性,进而探索小说作者理查德森对当时社会道德准则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英国18世纪作家塞缪尔·理查森的《帕梅拉》是一部书信体长篇小说,对18世纪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以米歇尔福柯的权力——反抗理论为依据.试图打破社会或者心理的单一批评思路,从权力反抗的微妙转化来看待帕梅拉与B先生二者的关系。帕梅拉对B先生自觉不自觉的反抗有多种方式,如通过话语、行动、求助等等。而其中尤其突出的是通过身体和心理的注视与反注视而体现的权力之争。最终,二者在社会地位和道德心理的优势互相渗透影响,权力也随之转化,取得了双赢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塞缪尔·理查逊的道德小说<帕梅拉>中塑造了具有坚定贞洁信仰的女性帕梅拉.他通过意识差异、融合而引起的矛盾对话反映帕梅拉的女性美德自省,并利用大众阅读后产生的心理共鸣进行道德说教.具有女性意识的帕梅拉的自我塑造及自我提升过程反映了的中产阶级上升论及关怀女性的道德论.  相似文献   

4.
《帕梅拉》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小说,在世界文坛上具有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理查森如何通过书信体展现、刻画人物内心矛盾,寻找作者运用男性话语建构出的女性内心世界,进而发掘被父权制长期压制、扭曲的女性声音。  相似文献   

5.
朝鲜朝后期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为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提供了多元的表达空间。反抗传统女性规范的新女性形象的出现使女性在气质、特征等方面都有了与传统形象不同的表现,她们有了更丰富的人格和多层面的性格。  相似文献   

6.
书信体小说从一诞生,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理查森的《帕梅拉》作为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本书信体小说,促进了小说的发展,理查森也被誉为"英国小说的奠基人"之一。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文称陀氏)的《穷人》也运用书信体来塑造俄国经典的"小人物"形象,使其一举成名。《帕梅拉》和《穷人》的书信体写作,揭示书信体小说不断产生流变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帕梅拉》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小说,在世界文坛上具有深刻的影响。理查森在创作《帕梅拉》时深受清教的影响,因此作品内容也反映了清教的局限性。本文旨在辨证地分析清教教义在此文中的运用,就宗教的启示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杰出的悲剧力作。本文主要是从女权主义角度来分析苔丝形象,并通过对女权主义的兴起、发展历程的研究,反映出维多利亚时期广泛兴起的女权运动对当时社会的深远影响以及哈代笔下的苔丝形象所体现出的女权主义意识的特点。同时哈代透过其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传统道德的弊端与父权意识形态下,女性的低下地位与不公平待遇,也借助苔丝的反抗,向人们展现了一位勤劳勇敢、独立自强、具有反抗精神的现代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9.
《摩尔·弗兰德斯》和《帕梅拉》两部小说均以边缘化的女性来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两位女主人公在经历了相似的人生起点和迥异的人生轨迹之后,终于如愿以偿地一步步立足于男权社会,过上幸福生活,但她们的价值实现却无一例外地以丧失部分自我为代价。  相似文献   

10.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生动光辉的女性形象,与一般的传统女性不同的是,她外表平凡,身份低微,但却具有极强的自尊,顽强的毅力和高度的反抗的精神。本文主要从文本出发,根据简·爱的不同时期的经历来分析其反抗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以及女性反抗压迫的女性主义思想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思想运动,英国的简奥斯汀和中国的张爱玲就是反抗男性压迫,支持女性独立的两位女性作家。她们通过自己笔下的角色,写出了女性的心声,同时,也解构了男权社会中所塑造的光辉,伟大的男子形象。  相似文献   

12.
将泰戈尔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归为两类,一类是传统伦理道德压抑下的女性,另一类是反抗意识下的女性。这两类女性形象,反映了泰戈尔对印度社会的深入思考,为印度女性的解放指明了道路。深刻的个人原因和复杂的社会原因以及他对文明冲突的深入思考,促成了泰戈尔既复杂又进步的女性思想。  相似文献   

13.
论繁漪、陈白露、愫方的觉醒和反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曹禺先生通过笔下女性形象的觉醒和反抗阐释了“人的觉醒和解放”这个时代人主题,本文通过比较繁漪、陈白露、愫方三位女性形象在觉醒和反抗的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揭示和反映在新旧交替时期女性觉醒和反抗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4.
汤亭亭在其处女作<女勇士>中成功地改写了花木兰的故事,借此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华人女性形象--女勇士.这个女性形象具有现代西方女性的独立性和反抗性,同时也保留了某些中国传统女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其呈现出典型的后殖民杂交性.该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美国主流文化中的中国女性的刻板形象,同时也表达了汤亭亭对中国父权文化和美国社会种族歧视压迫的反抗.  相似文献   

15.
《安娜·卡列尼娜》塑造了一个超越传统视界、富有反抗意识的女性形象--安娜。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安娜的形象,通过女主人公安娜对丈夫、家庭、社会的反叛,试图挖掘小说中具有的复杂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孙萌 《现代语文》2010,(1):121-122
从小说《源氏物语》、《德伯家的苔丝》、《玩偶之家》到《简爱》,女性的地位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处于受压迫受剥削的地位到不自觉的反抗再到自觉的反抗,最后走向社会,这种变化有着其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文章从这两方面围绕几个典型形象对女性的解放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女性的解放是逐步的,不应过于激进。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小说中的多个女性形象分析以及与《台北人》中女性形象的对比,探索其在灵与肉追求过程中的心态变化,揭示出《僧舞》中所体现出的女性主义色彩;近而挖掘到小说中的"反传统"意识以及对当今社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伍艳妮 《培训与研究》2007,24(7):4-5,24
莎士比亚在他的戏剧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喜剧中的女性大部分处于主角地位,她们充满智慧、才能和美德,大胆反抗传统道德,追求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是体现人文主义理想的新女性。悲剧中的女性退为次要人物,她们要么是纯洁的天使,要么是狠毒邪恶的恶魔,体现了作者对英国社会现实生活的深入认识。喜剧和悲剧中女性形象的变化,反映了作者认识生活和创作思想的变化,也可以看出作者男权意识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梳理福克纳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出福克纳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厌女主义者",而是对女性存在着一种敬与畏的复杂情感。对于继承了传统美德的女性,福克纳表现出了深深的敬仰,而对于那些背离传统、反抗传统的女性,他却表现出了恐惧厌恶之情。  相似文献   

20.
女性对男性话语中心的等级制度及社会道德的反抗,往往呈现出盲目或非理性的状态,导致其反抗行为意义的缺失,《祝福》与《金锁记》的意义就在于通过祥林嫂与曹七巧这两个女性形象揭示出这种反抗无意义来达到一种全然的悲剧效果,引发读者对制度、道德、金钱与人性的长久而深入的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