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教师教育研究》2017,(1):87-92
教学场域既是教师的自主行为空间,也是规约的存在空间,两者之间既有矛盾也有张力。在教学实践中,规约往往居于强势地位,教师的教学自主行为受制于规约而处于退缩之势,出现不想做、不敢做、想当然地做的消极表现。教师教学行为的释放可以沿着以教师信念支持"我想做什么",以自我认同确证"我能做什么",以教师学习获得"我怎样做"的路径实现。  相似文献   

3.
厘清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是实现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基本前提,也是技术时代讲好教育故事的必然选择。历史地看,技术与教育的双向互动,呈现出“傲慢”与“偏见”的相互博弈,技术对教育大致经历了从“沉睡”到“觉醒”再到“扩张”的阶段性旅程,教育对技术则进行了从“无视”到“接纳”再到“迷失”的即时性回应。基于此,文章从场域冲突的视角,分析了技术“傲慢”与教育“偏见”的成因:“技术意向性”与“教育对象性”的结构冲突、“形而下之器”与“形而上之道”的惯习冲突、“技术成事”与“教育成人”的权力冲突。由此,造成了主体性消解、创新性束缚、生命性遮蔽等问题。为更好促成两者的深度融合,需要在“载道于器”层面上把握技术辅助教育的功能定位,在“以道御器”层面上把握教育主导技术的育人核心,在“道器相长”层面上把握教育协同技术的相向而行。  相似文献   

4.
教学的本质是人与人的关系而非人对物的改造与加工,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宰”就是一种惯习。这种惯习,使课堂交往中的教师不自觉地主宰课堂,而学生则配合着教师的“主宰”。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课堂教学场域的规则已经转变,然而在理念更新背后,“教师主宰”的惯习却未来得及被形塑,也就造成了交往阻梗。本文将从场域和惯习的视角对阻梗进行简要的分析与出路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教师通常必须面对来自学生、家长、上级管理者,以及学校组织制度等各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在教师的周围构筑了一个压迫性的“场域”,从而引发教师在职业生涯中的倦怠心理。本文分析这一场域结构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及其对教师职业态度的影响,并希望能由此激发起人们对现存的教育场域结构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场域”压迫与教师的职业倦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通常必须面对来自学生、家长、上级管理者以及学校组织制度等各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在教师的周围构筑了一个压迫性的"场域",从而引发教师在职业生涯中的职业倦怠.本文分析这一场域结构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及其对教师职业态度的影响,并希望能由此激发起人们对现存的教育场域结构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场域”压迫与教师的职业倦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通常必须面对来自学生、家长、上级管理者以及学校组织制度等各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在教师的周围构筑了一个压迫性的“场域”,从而引发教师在职业生涯中的职业倦怠。本文分析这一场域结构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及其对教师职业态度的影响,并希望能由此激发起人们对现存的教育场域结构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整体形势不容乐观的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上,悄然出现了一股就业“回流潮”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既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的理性回归,同时也是社会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健康理性的资源流动对大学生个人及内蒙古地区的整体发展都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伴随社会转型的深化,诚信观念的缺失现象在青少年学生中逐渐增多。在学校场域中,相对于教师群体来说,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学业成绩差的学生拥有较少的资本,教师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教育行为又有意无意地强化了这一点。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根据自己所拥有的各种资本的数量和结构采取行动,以增加或维持他们的资本,甚至部分地或彻底地改变场域的固有规则。由此透视青少年学生身上所发生的非诚信行为,不仅可以看出他们背后隐藏着的对自己弱势地位的无奈的抗争,同时也显示出他们对生存策略的主动寻求和体验。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场域”压迫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也日益突出,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的情况更加严峻,这将严重冲击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社会根源主要来自高职教育系统存在的"场域"压迫.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茅盾继续从事弱小民族文学的翻译。不管是其个人所述,还是现存的研究资料,都将其翻译行为主要归结于国民政府推行的审查制度。本研究借用布迪厄的文化生产场理论,通过分析审查制度对文学场等场域和《文学》、《译文》杂志的干预情况以及茅盾的翻译习性等,试图说明茅盾的翻译选择和翻译策略等行为是审查、场域中的张力关系和译者习性等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根据布尔迪厄"场域"理论,对武书连的"中国大学评价"进行了深入考察,分析了其具有较高权威性的原因,对其指标体系、权重设置进行了全面诠释,对这样的高等教育评估模式的价值作出了独立判断,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4位在读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以布尔迪厄场域理论为基础,从本科生学业境况、人际关系、心理状态、毕业选择四方面探究大学生“内卷”表征。研究发现处于“内卷”中的大学生存在“深陷其中”和“置身事外”两种相反的态度,其与大学生所处的场域、自身惯习及资本有关。研究结论有助于我们跳出网络场域中关于“内卷”夸张成分的局限,辩证分析“内卷”现象,既要看到它的积极效应也要规避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博士生研究场域作为兼具“学术规训”与“知识探究”功能的场所,是专业社会化普遍规律与学科文化差异特征相互交织的产物。结合布迪厄场域理论与韦伯理想类型法,对书斋、实验室、田野与数字网络四大研究场域进行多案例考察。研究发现,不同研究场域因空间形态的差异,直接规定了博士生关系网络联结、研究惯习形成、文化资本积累与角色身份建构的性质与进程。基于此,研究建构出一个类型学整合框架,并提倡在博士生教育研究中“把研究场域作为方法”,重新认识到博士生专业社会化是联结制度规则与主体行动的成长叙事。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场域与外部场域的相互交融以及场域内部此消彼长的互动,是促使高校运作机制的有效性,构成高校位置分层的制度依据。场域中的相应位置会带来一定的资本,即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场域效应是各种资本数量、质量、结构相互合作、竞争所带来的必然结果。由此可见场域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表现为高校之间和内部学业机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田倩 《英语广场》2021,(10):106-108
以英语教育为主的外语教育在新时代面临着各种新机遇、新挑战,为了促进高等英语教育切实与时代接轨,实现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转变,高等英语教育急需重新进行正确定位。本文旨在分析在面临时代、经济、文化等因素的挑战时,高等英语教育如何将社会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教育应让学生从小树立脚踏实地勤劳作的人生态度,深植仰望星空乐创造的劳动情怀。学校的劳动教育需要不断探索打开方式,可在学校课程中浸润劳动教育,在生活日常中贯穿劳动教育,在体验场域中拓展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18.
从场域视角出发,以新闻媒体对“李一事件”的报道为例,通过对该事件所呈现的新闻场域和宗教场域的关系分析,揭示出媒体的传播逻辑,即新闻场的商业化逻辑、宗教场的大众化逻辑、媒体借力构建新闻场的营销逻辑.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场域中,权力以学生身体为作用点,以知识为基础,以话语为媒介,在宏观的战略性运作下尽可能轻便、迅速、有效地施行一系列具体的策略、手段与技术,并通过学生的自我知识和自我检视,制造与生产出驯服—有用的身体和自我规训的主体。作为渗透着权力效应的载体,学生便被整合在知识、话语、权力和能动性的共生体中,其获得的知识形式和主体形式也正是知识、话语、权力和能动性等各种关系综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训诂学与方言学皆为传统语言文字学的分支,是概念不同、侧重点不同的两个"异场域"。通过爬梳以往文献资料及现今学界的研究成果,把二者置于一个层面上比较分析,我们发现两个学科在基于文献史料方面乃至其他领域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碰撞,并日益显示出颇为深刻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