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澜教授指出:“将结构化后的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书本知识重新激活,就要实现与三方面的沟通: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沟通。”因此,教师要把数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进行整合,找到生活与知识的契合点,并以此为切入点来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2.
叶澜教授指出:"将结构化后的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书本知识重新激活,就要实现与三方面的沟通: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沟通。"因此,作为教师就要把数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进行整合,找到生活与知识的契合点,并以它为切人点来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3.
叶澜教授指出:“将结构化后的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书本知识重新激活,就要实现与三方面的沟通: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沟通。”因此,作为教师就要把数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进行整合,找到生活与知识的契合点,并以它为切入点来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4.
刘秀凤 《江苏教育》2012,(13):52-54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笔者以为,好的数学教育,应该是在致力于激发儿童学习欲望的前提下,实现书本知识和儿童经验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实现书本知识与数学整体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力图超越传统的"记忆型文化",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环境,敏锐地捕捉隐藏在数学中的"文化"要素,实现数学与现实世界、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这正是新课程对理想的教学状态的期盼.  相似文献   

6.
综合化课堂可以实现"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各种能力的整体发展、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数学学习过程变成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相关学科知识和能力迁移运用的过程,也是各种学习方式综合发挥作用的过程。数学教学走向综合化,根植于现实,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时代发展呼唤课程综合化,新课改也给数学综合化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我们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教科书上的知识激活,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把无声的"数学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这样给课堂输入"生活"的活水,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享受精彩纷呈的生活数学,才能生成智慧,促进发展,提升数学的价值,并且使学生切切实实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陈娟华 《考试周刊》2012,(93):62-63
一、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小学学科教学(尤其是语文、数学、英语)偏重"科学世界",而忽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导致学生不喜欢语文课、数学课,觉得语文课"老一套",数学课"太枯燥"。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缺少与生活的沟通,固守旧有的教学思想与观念,导致知识目标至高无上,能力目标被不断放大,思想和情感目标则成为点缀与装饰。课堂教学仅仅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轻视在生活大课堂中探索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评价偏重于书本知识的掌握,满足于形式上的模仿与套用,由此,教学没有了激情,没有了创造,没有了灵性,没有了活力。  相似文献   

9.
教育与生活世界长期高度隔离说明我们的理论还不够"创新",进一步求助哲学的深刻论证已成为教育改革强烈的要求。哲学变革表明,知识的真理性的确来自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但课堂中的书本知识仅仅只是知识得以可能的前提,与生活世界隔离开来不可能使学生学到现实完整的知识,更不可能获得其他现实的素质。当前仅囿于课堂、学校的改革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实践,联系生活世界已成为教育改革最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论数学课堂与生活世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数学教育的几个方面与生活世界的关系的分析,揭示了数学教育中导致“分裂人”的原因,并提出了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实现数学教育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以免出现“分裂人”。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新课改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知识观。二者对知识的性质、不同类型知识的育人价值以及知识的生成机制的看法存在明显的分歧。本文在分析两种知识观产生的多种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并进行深入探讨的四个要害问题:书本知识有没有独立自主性;应如何处理中小学生学习书本知识与获取直接经验的关系;中小学生应怎样学习书本知识;我们应树立什么样的互动知识观。  相似文献   

12.
教学作为一种"人为的""为人的""人在其中"的意义世界,应该是促进人意义认知、意义选择与意义实现的实践过程,然而现实教学实践中意义失落现象比比皆是。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实体思维造成知识本身成为目的,人成为学习书本知识的手段;二是工具理性导致考试仅仅成为学生"谋生"的工具;三是知识拜物教导致了教学活动文化性的丧失。回归丰富的意义世界,需要教学由实体思维向实践思维转向,由事实立场向意义立场转向,由符号教学向文化教学转向。  相似文献   

13.
陈晓雏 《新教师》2020,(2):47-47,73
素养指的是沉淀在人身上的对人的发展、生活、学习有价值、有意义的道德涵养及知识。它使学校的育人过程不再只是简单地进行"知识传递",而应是重在"知识建构"。数学素养是要让学生会用数学的观点、数学的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来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关注数学素养也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更加体现出"人"的身影,得以和学生的发展融为一体,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立足于"学科育人"视野,数学教学要从"知识传授"走向"素养生成"、走向"生命价值的挖掘与提升".从学生生命成长出发,教师要从内容、教学和学生视角去发掘数学"学科育人"的价值.通过资源融通、经验融通以及生成融通,让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真正落地生根.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深度发掘与融通转化,是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根本指向.  相似文献   

15.
当今语文试卷的命题方式,应努力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与学生经验世界和成长需要的沟通,把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其中,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语文试卷应注重主体性、基础性、整合性,关注读写结合以及联系生活。  相似文献   

16.
建立统一的数学和物理知识体系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过程,数学、物理学统一的关键是智慧观知识观和方法论的转变以及对知识本身的研究。全息数理以对传统的方法论、知识论和智慧论进行深入反思为基础,以开当智慧、认识世界的真相为目的,更新和拓展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根据知识与知识所反映的对象、知识与知识载体、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把繁杂的数学和物理知识体系整合为科学的、统一的全息数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探求彻底认识世界和人类自身的途经。  相似文献   

17.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资源,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有兴趣,真正学到“有用的数学知识”。传统的数学教材和教学模式不重视数学与实际的结合,只注重数学书本知识的灌输,这容易使学生觉得书本知识枯燥无味,从而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本文作者做了一些课堂教学的尝试,主要是为了唤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渴望,努力实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知识构建是把书本知识按内在逻辑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把结构化的知识重新激活,呈现生命态。教师是信息之"重组者",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  相似文献   

19.
梅艳 《新课程研究》2010,(5):108-109
一、创设生活情境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现实世界是语文的丰富源泉,课本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生活范例”,为我们学习生活语文提供了一种视角,搭起了一座平台。这样把生活和语文知识关联起来。使学生明白知识来自生活.生活是对书本知识学习的一种印证、补充、拓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本文试图分析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提出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既包括学生当下的发展,也包括学生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