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对中国人人格结构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把西方人格结构与中国人人格结构进行比较。方法:本研究根据词汇学假设,以4个西方人格量表和3个中国人格量表为基础编制成包含169个项目的人格词汇问卷,对785位被试测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因素分析得到包含48个项目的7个因素,总解释率为50.91%,7个因素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588-0.924之间,且建立了常模。结论该量表7因素结构良好,信效度达到了测量学标准。  相似文献   

2.
人格是心理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一个人的比较稳定的特点。人格特征受到生物因素和文化环境因素的多重影响,特别是文化的影响。人格是社会化的产物,因而中西方的人格结构存在差异。中国人以其特有的社会文化环境造就了不同于西方"大五"人格的"大七"人格结构,因此要推进人格研究的中国化,用中国人的视野和思路来研究中国人的人格和社会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格是人们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行为模式或倾向性,其形成与发展既有来自遗传的因素,也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按照人格的特质分类研究,王登峰等人得出了中国人"大七"人格结构,并编制了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人格研究中国化应当成为我国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国内对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起初是借鉴西方的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的理论,在最近国内兴起的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浪潮中,我们开始反思这种照搬照抄的研究模式中的一些问题,并从哲学的角度来反思我们的研究,以期找出中国人格心理学的方法和途径,找到最适宜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思路,得到正确的研究结论,从而构建中国人自己的人格结构理论,建立中国人自己的人格心理学.  相似文献   

5.
《竹林中》是芥川的代表作之一,现有研究多从表述不确定性、人性之恶等角度出发。作为一种尝试,文章运用弗洛伊德的"三部人格结构"理论解读芥川的小说《竹林中》,进而对芥川笔下的人格状态、价值取向作深入分析。从强盗多襄丸的强势表现出发,分析"本我"人格对"恶"的无力感;从武士妻子的困境出发,分析"自我"人格所处的痛苦困境;从武士之死出发,分析"超我"人格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6.
采用UCLA孤独感觉自评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368名大学生的孤独感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1)男生的孤独感体验明显高于女生;(2)云南省外的学生的孤独感受强于省内学生;(3)云南省内大学生的孤独感体验显著的高于全国大学生;(4)孤独感与人格结构中的精神质呈显著相关。建议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孤独心理的干预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出发,探讨“自我”、“本我”、“超我”在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不同的人格结构,通过探讨指出我国大学生人格结构的缺陷,提出在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理想人格’’的改造。  相似文献   

8.
论教师的审美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在前所未有的意义上提升了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完善的人格是教师从教的最基本的条件。而教师的审美人格作为高层次的人格要求 ,对于完善教师的人格结构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地对不同人格特质进行分析,从而采取适度的原则,对西方人格及古代传统人格进行"扬弃"中构建大学生的现代人格模式。  相似文献   

10.
由"实然"状态的中国社会所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难题,以及社会转型中所出现的传统人格的失效、现实人格的失范、理想人格的失落等现象和原因,表明公民的人格问题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命题。人格是一个诸多要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综合体,它是个体人独特的心性结构、动力组织和对环境的反应模式及精神素质。理想信念、价值观、道德品行、智慧与意志力这五个要素构成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和人格的魅力,这是个体人在生产实践、交往实践和学习实践中文化与人的心灵互动的产物。传统伦理在公民人格建构中的应用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对公民人格的灵魂——理想、信仰与意义世界的建构。建构公民人格必须回到传统,检视我们自己的生命存在,重视开发和利用优秀的文化传统,充分开掘和利用中西方人格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之体育教育对人格发展的伦理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人格概念而言,伦理学上可分为个体人格和总体人格。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教育注重总体人格而忽视个体人格的发展。这既有一定的政治原因,更有现代社会深层次的历史和经济原因。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下,从伦理学角度出发,将体育教育对人格发展的作用放在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视野中加以研究,通过对构建现代人的信念伦理、责任伦理和沟通伦理三方面的探讨,以期为和谐社会成员的人格发展提供育人思路。  相似文献   

12.
张嫣格 《美育学刊》2020,11(1):107-111
在新的文化语境下,作家、艺术家以中国艺术精神为参照系,在文艺创作中探索中国艺术人格的精神建构。在中西文化的对峙中,中国艺术人格立足于传统文人精神,着眼于和谐社会,强调主体审美自觉,追求人格的价值尺度,使中国人格美学思想既具有现实关怀又充满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审判实践引发了于定罪中是否要考虑人格问题的讨论。厘清人格的概念,分辨人格与人身危险性以及主观恶性的界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从刑事立法以及司法的现实情况来看,在刑法中导入人格是必要的。作为发挥出罪功能的人格要素,应当归于犯罪主体要件,使平面化的犯罪主体要件鲜活起来,于定罪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体育人格美认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学生在对体育运动人格美的认知上具有较高的近似性。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不同层次院校6个教学班级300名大学生,就体育美的基本要素中人格美的认知状况做调查分析,证实了大学生对人格美既有一定的感性基础和理性认识,又存有待改善的认知误区。并从社会学及心理学角度揭示其原因,以促进体育教育的良性发展和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生体育选项课项目选择与个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量表和自编体育选项课教学调查问卷对浙江省4所高校1 500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个性心理是影响高校学生体育选项课项目选择重要因素,主要影响因素是聪慧性、兴奋性、有恒性、怀疑性、实验性、自律性,积极的个性心理更有利于学生按兴趣爱好选择运动项目,并指出影响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体育舞蹈、游泳选项课学生按兴趣爱好选项的主要个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人格权的商品化问题早已引起了我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不同学术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权利定性出发,对人格权益中财产利益的保护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我国《人格权法》的修订为契机,再次探讨此问题。首先在人格权体系中提出人格标识的概念,并进一步界定人格标识中的财产利益;然后对比分析国外发达商品经济国家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和法律规定,以及我国目前相关问题的学术研究和法律规定;最后针对提出和分析的问题,阐述某些观点和看法,以求有益。  相似文献   

17.
听觉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人格特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儿童版)为测量工具,对云南省272名听觉障碍儿童和283名正常儿童具有的人格特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听觉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的人格特质差异显著;年级和性别是影响听觉障碍儿童人格特质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以160名女子柔道运动员为被试,进行运动员心理疲劳以及人格测试,并尝试揭示女子柔道运动员的心理疲劳状况、人格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出:我国优秀柔道运动员心理疲劳程度并不严重;运动员在临赛前一个星期较赛前二个月情绪/体力耗竭以及运动的负评价显著提高;人格因素中的兴奋性对成就感的降低以及情绪/体力耗竭两维度均有可靠的负向预测作用;稳定性对运动的负评价维度具有可靠的负向预测作用;紧张性对情绪/体力耗竭有可靠正向预测作用;次元人格中适应与焦虑对成就感的降低以及情绪/体力耗竭均有可靠正向预测作用,内外向性对成就感的降低、情绪/体力耗竭以及运动负评价都有可靠负向预测作用。应用性次元人格中健康者的人格对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对成就感的降低、情绪/体力耗竭以及运动负评价均有可靠的负向预测作用;稳定性、敏感性对临赛前成就感的降低维度的变化有可靠的负向预测作用;次元人格中只有内外向性对临赛前成就感的降低以及情绪/体力耗竭维度的变化有可靠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体育与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分析体育与人格的关系,总结出体育对人格培养的作用。说明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培育学生健康人格的关键,并对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格进行了一定的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