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纽问题是音韵学研究领域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至今仍存在不少争议。文章通过分析三种主要韵图对《广韵》重纽字的处理来研究宋元时代重纽现象的变化。并进一步证实:重纽的语音对立到宋元时期进一步消失;重纽的三等、四等韵的区别,原因在于来源不同,因此这两类字到了后代也走向不同的演变方向。  相似文献   

2.
考察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中重纽反切的反切上字、反切下字以及重纽字作反切上字的情形,发现胡三省音注中重纽A、B类不互相用作反切上字,重纽A、B类都与唇、牙、喉音字以外的三等韵关系密切,而且胡注中重纽B类字与一等韵、二等韵、四等韵也有混切现象。胡三省力求恪守《广韵》的重组韵的区别特征,但也透露出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共同语的实际变化。  相似文献   

3.
南音唱词中的"鹧鸪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泛流行于闽南一带的南音,由于严格师承的缘故,其唱词保留了许多古代泉州音。而“鹧鸪音”则是南音唱词中一种独具特色的语音现象。章主要探讨了“鹧鸪音”名称的由来以及“鹧鸪音”的作用——区分洪细、开合、异韵、等第、重韵、重纽、声母等,指出南音唱词中的这种语音现象不仅对于构拟明代泉州方音系统及《彚音妙悟》的声韵系统、研究400年来闽南方音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近代、中古的汉语音韵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利用汉译《法华经》三种不同时期的陀罗尼译音材料进行梵汉对勘,得出了三个时期大致的韵母系统,并得出了中古汉语语音的特点:1.重纽三四等韵有别,重纽三等韵对译顶音,可能有特殊的读音;2.二等韵和三等韵在对译上有相似之处,可能也有特殊的读音;3.《广韵》的一些韵,有合流的倾向;4.三等韵虽对译没有介音的梵音,但不表示其丢失i介音。  相似文献   

5.
《释名》是汉末学者刘熙所撰的一部声训专著,以音同或音近字解释词义为其主要训诂方法。训词和被训词之间,仅声纽相关而无涉韵部,或仅韵部相关而无涉声纽的现象仅是少数,大多数在声、韵两方面都有一定联系。因此,这为我们研究汉末语音提供了一部分可贵的资料。由于该书的性质、体例所限,不可能全面反映当时的语音系统,但通过对全书组成声训的各组词声韵关系的比  相似文献   

6.
《切韵》系韵书是中古音研究的核心材料,该系列韵书所承载的语音系统是“前溯上古音,后联近代音”的重要枢纽。学界对该系列韵书语音一直保有高度的研究热情,该研究领域而今已是硕果累累。文章将从音系研究、反切考察、又音研究、重纽研究等四个方面概述《切韵》系韵书语音的研究成果,从项目申报和硕博论文选题等两方面呈现其研究趋势,并为后续研究提供些许建议,以求启迪后学,推动《切韵》系韵书语音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重纽问题是进一步了解《切韵》音系结构的关键,对重纽问题的解答不仅成为衡量整个中古音研究成果的标尺,而且对上古音及近代音及等韵学理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前贤时哲对重纽韵系中舌齿音之归属的检讨,对今后该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重纽问题的研究一直是音韵学研究的一大难题。本文分别就重纽研究中的三个焦点问题简要地进行了论述:一是到底那些韵系存在重纽,除传统八韵系的观点外,各家的看法不尽相同;二是重纽韵舌齿音的归类,在用系联反切下字的方法难以解决的情况下,日本学者提出的“类相关”理论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三是重纽韵究竟反映了什么样的语音事实。  相似文献   

9.
"通广""侷狭"门是等韵门法中较为重要、也较为复杂的一种。它主要反映了韵书中的"重纽"问题。然而各个韵书对于这一门之收字有不同的记载,这固然是有不同时代语音发展本身的原因,同时也有后世韵书或韵图审音不精的因素存在,但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在唇、牙、喉音的很多韵之三四等本来并无实质的区别,其在韵图中的三四等分列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这样就导致了后世的等韵门法书在对这一门的归字中出现种种混乱,但只要明白了其实在意义,便会发现这只是由于不同韵图在处理"重纽"字时的不同方式所导致,并无多大神秘之处。  相似文献   

10.
《王三》有36组音同或音近小韵在《广韵》中合并为36个小韵,这些合并小韵作用有三:一是弥补了《王三》甚至《切韵》的撰抄之疏;二是使《王三》新增小韵得到了合理归并;三是反映了语音演变的踪迹。  相似文献   

11.
《资治通鉴音注》一书所反映的语音系统中,入声韵主要发生了同摄入声合并、异摄江宕入声合并、梗曾入声合并的音变现象,同时也有少量异尾混注、阴入混注的现象存在。中古入声韵的塞音韵尾-p、-t、-k在《资治通鉴音注》中依旧保持三分的格局,入声韵与阴声韵相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颜师古《汉书注》音切声韵分别系联后考察师古韵类开合口和重纽的性质,认为师古音切韵类开合关系相当一致,唇音字不分开合;师古音切喉牙唇音重纽韵在反切下字上无对应关系,不能用师古的反切下字定被切字属于寅A类或寅B类重纽韵字。  相似文献   

13.
《史记正义》早已有残缺。20世纪初,日本学者泷川资言搜辑了一千多条《正义》佚文,后水泽利忠又辑有二百多条,一时轰动史学界。对于从日本传人的这些《正义》佚文真伪的讨论,国内学者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以程金造先生为主的否定派,他认为这一千多条《正义》佚文除去原注文转录的可信外(而这部分不能算佚文),其它的都不可信;一是以袁传璋先生为主的肯定派,他认为这些佚文完全可信。本文通过从宋人著作中搜寻的《正义》佚文,经过比勘、考证,认为泷川、水泽二人的《正义》佚文绝大部分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4.
分析虚词,较难完全依据字形,关键要借助于语音。本文试将“声近义通”之训诂学传统方法运用于主要体现语法功能的虚词的研究上,对有通用现象的一组字,进行包括声纽和韵部在内的语音上的全面考察。针对目前存在的“声近义通”研究中的重韵轻声现象,本文指出,在声纽和韵部皆可或同或近或转的前提下,在有实际语言材料证实的基础上,始可判定虚词用法的“声近义通”。  相似文献   

15.
《上博简八》中存在大量的通假字,这些文字的借用现象是研究上古语音的可靠材料。文章对《上博简八》中的143对通假字从语音关系上进行了探讨,归纳出古音通假建立在音同音近的基础上并且以音同为最佳,通假中韵同的数量大大高于声同的数量等结论;最后讨论了余母复杂的通假现象。  相似文献   

16.
1.题旨及摘要 《切韵》一书,虽然掺杂有一些方言分歧与历史陈迹,但就其整体而论,基本上应代表一个单一的音系,因此为之作细密的研究分析,才有可能也才有意义①本文试从严格的音位学观点,推测该音系中的元音音位,并据以解说该书分韵的道理,以及所谓“重纽、重韵”等现象。本文将绝对遵守两个大前题,作为分析的基础,即:(一)《切  相似文献   

17.
运用重纽研究类相关法对玄应《一切经音义》中重纽韵的舌齿音作切情况进行考察,可以发现章组、精组、来母与重纽四等唇牙喉音关系密切,知组、庄组与重纽三等唇牙喉音关系密切。这一研究结果可与黄笑山对《切韵》中重纽韵的研究结果相印证。  相似文献   

18.
邵荣芬先生的《切韵研究》可以称得上是继李荣先生《切韵音系》之后在《切韵》音研究上的又一部力作。《切韵研究》一书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不拘成见,提出并充分论证《切韵》基础音系是洛阳音系,并掺杂一些金陵音性质的学术观点;持论有力,对高本汉的学说进一步修改论证;广涉文献,补充并修正前人的相关论述;小心求证,对"重纽"等一直疑而未决的问题提出新解等;"古今通观"的学术思路。  相似文献   

19.
南宋语音处于上承北宋下启元代语音变化的阶段,反映着中古音系向近代音系统的过渡与转变,这一阶段的音变现象研究属于语音演变转型期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史熠《资治通鉴释文》三十卷正是一本作于南宋时期的音义著作,其中大量的音切集中反映了宋代的语音特点,分析声类变化中的“浊音清化”现象可窥宋代音变特点之一二。  相似文献   

20.
《广韵》二百六韵韵类的划分,自陈兰甫发明系联反切下字的科学方法之后,近现代音韵学家多作过进一步考究,方法和结论自然是“后出转精”的。但各家分类有所出入,意见一直有所分歧。争论的焦点在于重纽问题,凡正视重纽的,就与陈氏相近,韵类划分就比较多;无视重纽的,则与陈氏相异,韵类划分就较少。重纽实在是一个关系科学认识《广韵》音系的重要问题,不能置之度外。下面结合前辈语言学家的研究,对此问题谈点想法。一、《广韵》重纽的实质重纽问题自提出以后,在研究方法上就受了韵图的影响和限制,因而凡韵图中将支胀祭真育谆仙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