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鹿守权 《语文天地》2013,(11):60-61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是教师与学生。通过观照客体也就是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影响学生的解读过程。  相似文献   

2.
张建双 《成才之路》2011,(21):82-82
语文教材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那么中学语文教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呢?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材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就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当前,中学语文教师对文本  相似文献   

4.
浅谈中学语文的文本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材足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就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过程.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材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就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材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就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语丈教材是中学语丈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材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就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卞德荣 《考试周刊》2009,(40):70-70
关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不是把自己或权威的解读灌输给学生,而是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10.
关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关于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不是把自己或权威的解读灌输给学生,而是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必然千差万别的。在这里,这种差别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也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差异。从教育和学习的双向性和主体性来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的处理,无疑更具影响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对学生之间差异的处理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差异的体现。文本解读的价值在于解读的过程,即对此文本的解读过程中的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潜在可能,而非对文本的机械意义的解构或完成。所以,教师的解读作用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而非让自己解读的结果替代学生的解读过程,否则只能造成…  相似文献   

12.
丁玖 《教书育人》2010,(2):62-63
关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关于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主要包括老师与学生、老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不是把自己或权威的解读灌输给学生,而是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13.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教学的关键能力,教师文本解读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语文教师在文本解读过程中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照搬教参、网络资源,缺乏自己对文本独特的理解;二是刻意追求解读的新意,对文本进行过度解读。语文教师既要勇于、乐于、善于追求文本解读的个性化,同时,个性化解读还需有界,教师的文本解读应基于学生经验、立足文本语言,适度追求个性。  相似文献   

14.
教学文本的解读具有自身的特点,它要求教师将解读的过程和结果有选择性地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给学生。因此,教师文本解读的能力和角度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和品味鉴赏能力。教学文本可以从语言、人性、社会三个角度进行解读,从语文的角度解读文本,有助于拓展文本解读的思路,提高文本解读的效度,基于教学的文本解读策略将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一定的助益。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解读文本的过程就是对文本的感知、理解、体验与评价的过程。在解读文本时要开展教师、学生、作者之间的相互对话,并达成某种共识。个体总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解读文本也就风格各异。教师的作用就是引领,用教师的解读来影响学生的解读,这样,学生既受到教师风格的影响,也体现出自己的个性。一、正视现实,准确地发现文本解读的不足1.文本内容偏重政治化苏教版初中语文内容涉及  相似文献   

16.
本刊第二期《让文本解读走向深入》一文,给读者介绍了追问式时文评点教学案例,从整体上概述了一种文本解读模式。该模式是否能真正使解读走向深入,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教师本人对文本的解读是否深入,二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引导是否科学。只有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走进文本深处,获得对文本的深刻解读。 下文作者以具体教学为例,阐述了自己对这两个关键因素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一线教师需要建立基本的文本解读范式,因为只有拥有了自己的范式,才能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真正形成自己能够掌控的教学思路,才不至于人云亦云。从作者视角、教师视角、学生视角解读文本,能够让学生顺利完成文本意义的建构,从而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相似文献   

18.
时下语文教学,依然给人感觉:教师视课堂为自己才华展示的场所,力图使教学设计或课堂教学做到最优解。然而,我们当牢记: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语文是学生的语文。如何从教师的"最优解"走向"满意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思维、自主发展,下面仅从文本解读的视角谈点看法。文本,广义言之,所有现象所有事件皆是,它向读者开放。为此,解读文本,在尊崇学生体悟之际,当从哲学解读、文学解读、文化解读三个层面展开,从而使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19.
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文本解读能力是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文本解读时,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思考,寻找拓宽解读的角度,让学生有更多新的发现。升级学生旧知结构、促进学生阅读互动、更换阅读设计主体、拓宽学生生活视野,都能给学生的文本解读带来新的体验。教师要根据文本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以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水平,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材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就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存在两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一是作为静态文本的教材编选政治化。选材范围比较狭窄,主题比较单一。教科书中似乎很少关注现实生活中与学生自身切切相关的情感世界,比如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欢乐、痛苦、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