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例证,总结了诗性语言的三个特点:追求修辞语用的美感形态;追求意象性的空间想象;追求表意方式的主体性和动态化。进而分析诗性语言面临的窘境。认为诗性语言不仅是诗意的,更是"宇宙中最温馨的家"。  相似文献   

2.
小说《尘埃落定》的语言通过以“甲”事物表现“乙”事物、语言的陌生化、语言的不确定性(多义性和复杂性)和短句子的张力等方式大量使用了隐喻修辞,从而使小说的语言具备诗歌语言的诗性特质。  相似文献   

3.
理论修辞学是关于修辞研究的反思,提出修辞学的基本问题。本文仅从王希杰《汉语修辞学》(修订本)所获得的启发,对语言与世界的关系、语言的修辞特性、修辞学的元理论等方面继续提出问题来思考。世界的存在是难以言喻的,修辞起源于语言表达的难度,从语言与世界的距离看,修辞的基本原则应是精确表意,其次才考虑言语交际过程中的表达效果。诗性或修辞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从德国浪漫主义到尼采、海德格尔以及认知语言学,都认为反讽、隐喻等并非语言的附加成分,不只是语言中的修辞手段,而是语言的基本面貌。《汉语修辞学》对相关修辞学元理论问题的思考,已显著提升了修辞学的科学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4.
徐漫 《红领巾》2004,(2):86-88
阎连科在小说语言的修辞中所显示出的辞格综合使用得心应手、比喻辞格喻体的丰富性和转类辞格的新奇与精妙,是作家突破语言表达逻辑常规的诗性感悟.他把读者的注意吸引到了汉语修辞格上来,令读者体认到解读作家修辞文本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变异修辞是常规修辞的偏离形式。变异修辞意象审美是通过表达主体心灵体验激发审美意识外射而产生的不同寻常的审美意识,接受客体则通过心灵震撼刺激产生审美意象体验,从而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的心理刺激,产生诗性化的语言幻象,达到常规言语表达难以比拟的审美效果。作为审美意象的载体,变异修辞能有效帮助实现言语表达中的意象审美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文学作品这一特殊信息载体的信息源、制作过程、传播手段、储存代码、审美需要、结构变异以及汉语的特殊诗性性质等方面的具体分析,印证模糊性是文学语言的重要特征,旨在揭示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存在的客观性.初步探讨了模糊语言的修辞意义,以说明模糊语言的特殊效应.  相似文献   

7.
人文主义语言观是从语言的主体意识、主观精神即人文性出发,强调社会、文化和人的价值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中国的修辞学研究,历来表现为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倡导“修辞以立其诚”的观念,并将修辞和人格修养联系起来;重视修辞的社会教化功能;强调修辞要合乎人文情景。通过以人文主义语言观为切入点,分析了中国修辞学研究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及其表现。  相似文献   

8.
文学以独特的话语方式凝聚了人类对真善美的文化精神追求,且以契合学生形象思维或诗性思维的心理特质,帮助学生在充满美感的文化语境中品味语言的精确用法,感悟语言的魅力,并透过语言贴近学生的文学世界。借此,文章从一线的课题教学实践入手,阐明诗性思维在初中英语文学阅读活动课中的可行性及其意义,分析诗性思维在自主阅读和阅读活动课中的切入,并提出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由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余松教授著的《语言的狂欢》一书 ,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语言的狂欢》是一部对诗歌语言与诗歌修辞研究的专著。全书共分诗化语言的发生和内在生成机制 ;诗化语言的存在与表现特征 ;诗歌语言的能指形式 ;诗歌语言的所指——诗性意义 ;诗歌语言的审美修辞 ;语言的困境与诗人的使命等六章。诗歌语言是艺术语言中审美品格最纯粹的语言 ,其最大的特点往往用情感逻辑来替代理性逻辑。余松教授这部专著 ,渗透着新时代的理论气息 ,把人们带入一个新的理论世界 ,宏观透视与微观实证的结合 ,中西诗论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汉语的重感悟、体验的特点在构词、造句、篇章、修辞诸方面皆有体现。汉语这种偏重心理、略于形式的特点被许多东西方学者称为“诗的风格”。汉语的这种诗性风格是有着其深刻的根源的---那就是民族文化。文化是语言的底座,它在语言中的渗透是无处不在的。  相似文献   

11.
诗学体现说的认知语言学验证及其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瑞敏 《天中学刊》2007,22(3):78-81
诗学体现指诗性语言向元语言的“转换翻译”,认知语言学的体现指大脑对概念信息的加工过程,是一种具有很强解释力的语言范畴,可以解释语音、语法、修辞、语用等语言学领域中所探讨的许多重要问题。同时,这一范畴更需要从语音、语调、语法等诸语言范畴及跨语言范畴进行验证,以期对大脑的体现能力做出更全面的认识,揭开大脑加工语言信息的秘密。  相似文献   

12.
汉语的重感悟、体验的特点在构词、造句、篇章、修辞诸方面皆有体现。汉语这种偏重心理、略于形式的特点被许多东西方学者称为“诗的风格”。汉语的这种诗性风格是有着其深刻的根源的——那就是民族文化。文化是语言的底座,它在语言中的渗透是无处不在的。  相似文献   

13.
韩寒作品词语修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寒是中国文坛"80后"作家中的标杆人物,其作品语言秉承了钱钟书"修辞立其诚"的精神,讥诮峻厉,针砭时弊,冷静中不乏热情,幽默中透见睿智,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本文将从词语的陌生化和词语的艺术化两方面分析韩寒作品的语言修辞,并探讨语言修辞产生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4.
散文中的诗性问题是一个相当古老,同时又关乎散文未来的发展、品位提高的问题;要理直气壮地倡扬散文的审美诗性,又要尽可能地为散文的诗性“去蔽”;诗和散文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在诸种文体中两者又最为接近;散文的诗性从本质来说是一种内在的整体性和综合的美;散文的诗性世界分为三个层面:主体诗性、文化诗性、修辞诗性;散文的诗性是一种度量,是以诗性来度量散文的质量,特别是内在的质量达到了何种高度;散文的诗性不仅能有效抵御现代技术文明加诸人类的危害,还是提升和问离日常生活的审美手段。  相似文献   

15.
修辞哲学即修辞参与人的精神建构.如果说"人以语言的方式拥有世界"是道出了人的普遍存在方式,那么,"人以修辞的方式拥有世界"则道出了审美存在的方式.卡西尔说过"全部理论认知都是从一个语言在此之前就已赋予了形式的世界出发的;科学家、历史学家以至哲学家无一不是按照语言呈现给他的样子而与其客体对象生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6.
林徽因的散文作品虽不多,但篇篇来自心灵的深处,散发着悠悠诗意与脉脉情理,流荡着“纯真的美质”——诗性美。其诗性美在情感方面体现为真诚、细腻;在精神方面体现为智性、坚韧;在语言方面体现为流丽、诗意、画意美。  相似文献   

17.
赵树理小说,美的语言修辞材料,美的语言修辞方法,形成美的语言修辞效果。由于赵树理对语言修辞材料和修辞方法的成功驾驭,形成了赵树理小说语言的独特的修辞美学,产生了富有独创个性的修辞效果———幽默风趣之美,朴实自然之美,含蓄隽永之美。  相似文献   

18.
当下大学英语教学的困境得从语言自身分析。海德格尔以不同模式的语言特征阐述了工具化的逻辑陈述语言与走向存在的诗性语言之区别,呼吁回归将人类精神带回家园,进而使得天地神人圆满呈现的语言形式。俄国形式主义专注于语言的自我指涉功能,以陌生化手段突显语言的丰满魅力。因而只有改变视语言为实用性工具的做法而转向饱含生命力的语言本身,从教材选编、教学管理等方面入手,彰显人文主义精神,才能走出当下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诗性语言研究》一书以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新颖独特的研究视角,突破已有诗性语言研究的思路,构建出自己的新体系,拓展了诗性语言研究的新空间;全书结构布局严谨缜密,富有鲜明的时代品质和当下意识,是一部高质量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20.
以诗人身份闻名的雷平阳在其散文创作中蕴藉着丰富的“诗性”因子。《雷平阳散文选集》是作者从私人的角度,以“诗性”之笔构写云南的篇章。从语言、空间想象和现代性叙述形式三个方面介入,对雷平阳散文中的“诗性”进行解码,可以窥见雷平阳散文在“诗性”书写背后所隐含的对文化“同质化”反抗和拒斥的写作姿态,以及对“底层”生命存在价值的质询,进而管窥主体在散文“诗性化”背后的精神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