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锁记》和《怨女》是张爱玲用同一素材创作的两部小说,但从《金锁记》到《怨女》不仅仅是篇幅的加长,更是张爱玲生活积淀的展现和艺术技巧的成熟。《金锁记》多电影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怨女》多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金锁记》和《怨女》做了比较性阅读:主人公七巧与银娣的比较;悲剧的比较,即从主要的人物悲剧到多重悲剧;主要意象的比较,月亮意象和镜子意象。  相似文献   

2.
从《金锁记》到《怨女》,最显著的情节改动就是长安的消失。通过分析两个文本之间的异同与文本改写期间张爱玲母女关系的变化,可以发现《金锁记》多次改写并最终定型为《怨女》的前因后果。"消失的长安"像是一个隐喻,它既揭露了张爱玲多年来致力于不断改写文本的缘由,也暗含她对母女关系的独特体悟。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其中篇小说《金锁记》的成就获得高度评价.后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将《金锁记》扩写成了长篇小说《怨女》.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两篇小说的比较分析来探讨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葛艳奇 《现代语文》2009,(10):81-83
张爱玲的《怨女》与《金锁记》有很多的相同点,但在形象塑造、角色配置、人物问相互关系、叙事结构和整体风格方面又都明显不同。本文力图在透视人性弱点,思索女性命运的同时阐释张爱玲的文艺观。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是著名的女性小说写家,在她一生的著作中,女性形象是主要的,也是塑造得最成功最亮眼的。众多的作品与人物形象中,张爱玲对《金锁记》与《连环套》是最偏爱的,文学界也特别关注这两部作品。夏志清在文学史上给张爱玲定位时,曾将《金锁记》誉为“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张爱玲在二十三年的沉淀之后,又重新提笔将《金锁记》改写为长篇小说《怨女》,可见她对《金锁记》恋恋不舍的珍惜。  相似文献   

6.
略论张爱玲的《金锁记》谢裕华张爱玲是一位四十年代就名噪上海的著名作家。1943—1945年是她小说创作的丰收期和成熟期,如《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倾城之恋》和《金锁记》都写于这一时期。《金锁记》是其中最好的小说,也是她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7.
新批评视野下,文本的开放为新诠释提供可能。张爱玲小说《金锁记》题为"金锁",实为"情锁"。由《金锁记》与同题材改写小说《怨女》对比,可见女性情欲对曹七巧人生的深层主宰;由小说主人公七巧与季泽对比,可证"情欲"与"金钱"的强大主题性反讽张力。文章经由论证"情欲"为第一义的摹写赋予文本"阴性书写"的明显特征,从而演绎该小说一种后现代女性主义解读可能。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的《传奇》用空间书写的方式建立痴女怨女与都市哀乐的联系,写尽了上海和香港市民的普通"传奇".《传奇》的空间形态分为场景虚幻空间、故事意义空间、心理空间.张爱玲空间叙事的策略极具张力,参差对照,是"启示性"而非"完成性"的.读者从空间叙事的角度可以更加透彻感受张爱玲笔下的两座城以及张爱玲的独特笔法.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的《怨女》与《金锁记》有很多的相同点,但在形象塑造、角色配置、人物间相互关系、叙事结构和整体风格方面又都明显不同。本文力图在透视人性弱点,思索女性命运的同时阐释张爱玲的文艺观。  相似文献   

10.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一篇极有影响的中篇小说。在《金锁记》中我们看到了张爱玲创作所独有的悲剧意识。无论从她自身的原因还是从作品的取材及写作特征来看,张爱玲式的“苍凉感”始终笼罩着她的作品。张爱玲将一种从乱世中悟出的人生体验变成了一种女性敏锐的艺术直觉,叙写了一个个悲哀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滁州学院学报》2015,(6):22-24
张爱玲的人生和创作是一种耐人寻味的传奇。从她的代表作《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金锁记》中,我们深切体味到张爱玲刻画人物形象的深度远超过一般现代作家,是一位洞悉与解剖人性的高手。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上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的小说的艺术魅力和“张爱玲式”风格总是引起一次次的轰动。《倾城之恋》、《金锁记》等作品带给读者说不尽的感慨和思索,而今随着遗稿《小团圆》的面世,新一轮的“张爱玲热”也相伴出现。同时纵观《小团圆》,不难发现它与前期作品存在着一些差异。今即从文字、意象和人生观察透彻方面人手,以《倾城之恋》、《金锁记》和《小团圆》为代表,初略地探讨半个世纪以来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变化和“花开花落”。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创作的小说反映出她对爱情和婚姻的理解,尤其是《金锁记》中的婚姻观,反映出在当时社会中人们比较普遍的守旧婚姻观。对《金锁记》中各主要人物的命运进行简要分析,揭示当时整个社会的婚姻观实质及其对现代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天才作家,中篇小说《金锁记》被公认为是她的代表作。对《金锁记》中的比喻进行分析,并对其精妙之处进行探究,可深入赏析《金锁记》中的修辞之美。  相似文献   

15.
彭娟 《海外英语》2012,(17):153-155
张爱玲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才华横溢的作家和翻译家,她将自己的很多作品相应翻译成英文,形成翻译界奇特的自译现象。该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对张爱玲的翻译理念和《金锁记》的英译本进行解读,指出张爱玲的翻译理念与实践都体现了生态翻译学中"译者中心"、"选择适应"等概念,《金锁记》的英译本成功地实现了"三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整合适应度较高的翻译。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极具个人色彩的女性作家,她以冷静的笔调在《金锁记》中塑造了曹七巧这样一个被旧社会压迫而丧失了正常人性的封建时期女性形象,轰动了整个文坛。而远在十九世纪的英国,天才作家艾米丽勃朗特笔下创造了另一部举世瞩目的巨作,就是《呼啸山庄》。在张爱玲和艾米莉的文学世界对比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是风格上还是情节和塑造的人物形象方面,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度,而两位伟大的女作家的风格差异就成了背后原因的重要一环。文章试图以《金锁记》和《呼啸山庄》为例进行对比,从而将张爱玲与艾米丽的创作风格进行研究对比并得出一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刘锋杰 《学语文》2002,(1):34-34
张爱玲的《金锁记》曾经获得傅雷的好评,他认为这是一部“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并说它“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虽然这种评价不无保留之处,但毕竟是用新文学的高峰——鲁迅的创作来比照张爱玲的创作,这样说,在心高气傲的傅雷那里,已经是对张爱玲另眼相看。至海外的夏志清,他对张爱玲的推崇备至,超出大陆学者的想象。夏志清称《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语压群雄,惊世骇俗,不免为人非议。但我个人认为,夏评不是过誉,而是实事求是的公允之论。夏志清没有受到大陆文学史观的侵淫而保持了口味的纯真,才见山说山,见水说水,将自己从张爱玲作品中所读出的感受和盘托出,成了一段妙论。若夏志清先将自己的切身感受交予文学史的陈旧法庭去作评判,然后才敢将之公布于世,我以为,那样做的结果,恐怕他的见解也就消融在文学史的惯例之中,反而不能大胆立论。  相似文献   

18.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学欣赏性。作品中的人物深刻揭示了因人性扭曲给自己、他人带来的苦痛,作品不仅体现了张爱玲独特的创作风格,更体现她对于人生、人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金锁记》被誉为张爱玲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其中曹七巧这个人物被张爱玲认为是"最彻底的人物"。本文试从少女时代、嫁入姜家后、守寡后的七巧三个阶段来剖析金钱对她人性的异化。  相似文献   

20.
孙智正 《初中生》2009,(5):41-44
张爱玲,1921年生于上海,祖父为清末名臣张佩纶,祖母为李鸿章之女。张爱玲原名张瑛,小学入学时,妈妈替她改名为“爱玲”,为英文“ailing”(烦恼)的音译。1943年,张爱玲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一举成名,同年创作《沉香屑·第二炉香》、《心经》、《金锁记》、《倾城之恋》等重要作品。1995年她在美国逝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