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曾承担过一堂全校公开课,课题叫“母亲河”。回想这堂课的教学过程,深深体会到要做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历史与社会课教师是多么的不易。与此同时,也让我体验了教学的成功与教学的乐趣,并感受到教育的力量与教师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去年10月,深圳市举行了一次初中语新课程优质课大赛,参赛中有四人执教的是同一首诗《你是我的同类》。由于“兴之所至”,市教研员程少堂先生也当场给与会上了一堂示范课,课题仍是《你是我的同类》。这堂课赢得了不少人的喝彩。被誉为“大开眼界”“大获成功”的一堂课,程先生本人也把这节课视为自己的“经典课”之一。但看完课堂实录,笔却实在不敢恭维。  相似文献   

3.
《两位数减一位数》,我曾多次讲过,每一阶段都因教学理念的不同而产生迥异的教学效果。它就像一个个脚印,见证着我在追寻教育理想的征途中走过的一段段教学历程。一次教学:亦步亦趋精雕细琢我的第一次执教是在1991年。那是一堂教学研讨观摩课。教学设计大致环节如下:1.铺垫复习  相似文献   

4.
赵叙强 《山东教育》2004,(35):33-33
作家刘成章说,写散文应“勿忘我”,“哪章我‘我’哪章新”!我觉得语文课堂教学上也不妨套用这句话:“勿忘我,哪堂得‘我’哪堂新!”  相似文献   

5.
课例背景:这是新课程实验过程中的一堂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研讨课,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水平一教师用书。课堂教学采用了主题式情景教学,设计了“玩绳”的主题情景。  相似文献   

6.
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教师,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在有限的课堂里,抓住教学中关键的一"点"来发挥,往往就是抓住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最佳时机,抓住了这一"点",就可以推及其余,使学生主动、轻松、愉悦地接受知识,使他们成为真正会学习、会创造的人。以下是我对一堂不成功的公开课的一点思考。我曾执教一堂校际公开课《来画虫》,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做了大量的准备,搜集了很多昆虫的图片,绘制了精美的范图,还制作了漂亮的课件。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欣赏了大量的昆虫和大师的作品,讲解了作品的构图方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使学生“快乐”地学习“枯燥”的数学呢?钱昌本教授曾在他的“心动数学”中提出:“数学不妨玩着学!”这句话对我颇有启发。在预备年级“分数乘除法”的一堂公开课上,我就尝试着引导学生“玩”数学。  相似文献   

8.
教学之道“贵在引路,妙在开窍”。我去私立学校应聘,校人事处要我上一堂“试讲课”.然后决定是否录用。  相似文献   

9.
一件课堂的“意外”给了我教学的灵感。那是毕业班很普通的一堂练习课,我对着大屏幕声嘶力竭地讲解着,学生们却不时走神,这让我极为恼火,于是错误就出现了,  相似文献   

10.
于荣 《西北职教》2007,(7):40-40
“蛋白质生物合成”一节是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曾用讲述法配有黑板画的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但教学效果都不是特别理想,学生听得似懂非懂。在对2005级生物制药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时,我设计了一堂实践教学课,效果颇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齐春艳 《考试周刊》2013,(36):143-143
<正>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对教育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三大主张。"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论,也是其教学论。作为教学工作者,我对"教学做合一"这一主张深有体会,并把这一主张运用于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我就结合对"教学做合一"的理解谈谈如何上好一堂高效率的物理课。教与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离开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2.
戴荣船 《考试周刊》2010,(51):58-59
什么样的数学课才算是好课?这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话题。有人认为一堂好的数学课,就是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其实,这样的课只不过是把教材内容搬到课堂上讲给学生听而已。我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一堂好的数学课,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赵仓海 《考试周刊》2009,(17):207-207
近几年来,笔者一直从事高中物理教学,虽然在教学上花了大量的时间,也认真地钻研了教材,但在实际教学中总有一些内容困扰着我,或者说是我总吃不透这些内容,比如"感应电流"这一节的一些内容。  相似文献   

14.
吴桂珍 《现代教学》2010,(7):130-130
一堂好课的标准究竟是什么?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教学目的明确是上好课的首要条件,又有人认为教学方法得当十分重要。本人也曾带着疑问组织校内教师开展教学大讨论,还上教育网查阅相关资料等。但这些毕竟是看来的、听来的,没有亲身的体验感受。为探寻这一问题的真谛,我亲临课堂,多次琢磨研究,从中感悟到一堂好课的真正滋味。  相似文献   

15.
时下,评价一堂语文课的优劣,有一条很硬的标准,那就是:是否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这对促进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无疑具有积极的导向、推动作用.但是,为了迎合这一评价标准,显示教学手段先进,人们往往过分突出了多媒体的"整合",而忽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运用.于是,在许多公开课、竞赛课、示范课、研究课上,白色大屏幕堂而皇之地取代了黑板,板书黯然被黜出了语文课堂.我总觉得这种过于激进的"取代"未免矫枉过正,因为板书的某些重要功能,今天还不能完全被计算机大屏幕所取代.  相似文献   

16.
作为市级教学能手、学校教导处主任,暑假后开学的第二天,我承担丁校级公开澡,上课课题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课后,教研组开展了评课:教师在这章课上给学生创设了民主的氛围、探究的空间;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说、思考等能力方面有比较独特的方法;学生探究意识强烈……唯一的不足是知识性目标的达成度不够。最后大家对这常课的总体评价是:虽然这堂课有不足之处,但总体来说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有许多值得大家学习借鉴的地方。虽然,同事们给予了很大的鼓励,但我总感觉这堂课存在较大的问题,不能算一堂成功的课,可问题症结在哪里,一时却理不出头绪。暑假到了,整理和反思一学年的工作是我多年来的习惯。结合一学年的理论学习、实践反思,同头再细细品昧这堂课,我领悟到了很多,现将自己的点滴思考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不论当教师、做校长,还是做行政官员,我都希望中小学教育教学从"好玩"走向"玩好"。"好玩"就是"引趣",让学生感到学习十分有趣,这是学习的原动力;"玩好"就是"引深",让学生能不断钻研、深入探索,这是学习的内驱力。初为人师时,我没有什么数学教学经验,但学生的学习成绩却不错,这主要缘于我的"每课一趣"。所谓"每课一趣",就是每节课都要有一道以上的趣味数学题,或一个以上的数学游戏,  相似文献   

18.
教学是一门艺术,一门遗憾的艺术,公开课犹甚。 一 近期,结合学科落实“两纲”教育,以相应的语文学科教学要求为基点,我开了几堂公开课。而每每回味所上的公开课时,内心中却并不轻松。是教学设计不恰当?非也,备课时反复研读教材,搜集材料,拜师请教,教学目标合理,教学思路明确而清晰。  相似文献   

19.
有的同志说,上好一堂中学历史课的标准,主要是看教师能否正确、具体、生动地讲授历史基础知识,我同意这个意见。如果一堂历史课讲得不正确,讲得干巴巴,学生不要听,当然不是一堂好的历史课。因为正确、具体、生动地讲授历史基础知识,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智能的基础,这一点我看大家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分歧,问题在于要达到这一目的还必须解决一个教学方法问题,这正是目前争论之所在。譬如有的同志认为:中学历史课只要讲得正确、具体、生动,有条有理、逻辑性强,即使教师“一讲到底”也无坊。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值得讨论的。我们知道,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是密不可分的、互相制约的;教学方法应该服从于教学目的。“一讲到底”作  相似文献   

20.
樊铮 《四川教育》2004,(1):46-46
听一位老师教学《剪枝的学问》。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找出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并就这4个词语提问。学生的小手纷纷举起来:“我”为什么会满怀好奇?“我”为什么一脸疑惑?“我”对什么将信将疑?将信将疑是什么意思?……上述案例中,虽然学生提的问题不能说没有一点价值,但内容几乎是雷同的,归纳一下,不过就是对“我”为什么会有这些心理变化提出了疑问。这样看似自主的学习方式,实则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没有得到有效地训练和拓展。由此,我想到了另一堂语文课《最优秀的人是谁》(自选课文)。上课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