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比较题目,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这个单元当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两篇课文,第一篇课文是什么?生:《狐假虎威》。师:它是一篇寓言故事,也是一个成语故事。第二篇课文是什么?生:《狐狸分奶酪》。师:这是一篇民间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相似文献   

2.
一、充分初读,整体感知 师:我们学的这篇课文的课题前加了“*”,说明这是一篇——生:略读课文。师:学习略读课文,我们有个好帮手,就是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现在请大家自由地读读“阅读提示”,看看本课的学习任务。(学生自由读“阅读提示”。)  相似文献   

3.
一、为什么要教这篇课文? 我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教着一篇篇课文,尽管我们也都知道是在“用教材教”,不是在“教教材”,但我们是否思考过,为什么偏偏要教这篇课文?不难预料,可能的回答会有以下几种:①教材这么安排的,②教师本人喜欢或擅长教这种类型的课文,③教研活动组织方指定的。  相似文献   

4.
师:《尊敬普通人》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前同学们都认真地预习了课文,是否发现这篇文章的选词用语很有特点?生:这篇课文有许多成语和四字词。师:我们一起读读这些词。(出示)浑浑噩噩 难以企及 唉声叹气 不思悔改 微不足道 轰轰烈烈 盛赞不绝 不义之财 茫茫人海 默默无闻 饱经沧桑 各有所成 纵论辉煌 恭恭敬敬  相似文献   

5.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丑小鸭》。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这篇课文讲了一只丑小鸭因为长得丑被别人欺负,最后变成白天鹅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教学中,我们常常面临这样的现实:上课伊始,老师告诉学生说:这篇课文我们要重点解决如下几个问题……课的结束,老师对学生强调说:这篇课文我们们要重点掌握这样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一、温故知新:在梳理问题中形成任务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手指》。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简单的话语说一说。生:这篇课文语言风趣幽默。师:请你把“风趣幽默”写到黑板上。生: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把手指拟人化了,读起来很有意思。师:这是课文的一种创意表达。也请你把“拟人化”写到黑板上。《手指》是谁写的?  相似文献   

8.
师:《明天,我们毕业》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即将毕业之际,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描述了记忆中的小学生活。感情真挚.语言朴实丽优美。每次读这篇课文,总能勾起我对小学生活深深的回忆。其实,同学们也面临着小学毕业,我想,这篇课文也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篇课文,尽情地感受、动情地朗读、深情地回味。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随时圈画深受感动的语句。[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爷爷的芦笛》这篇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之后,同学们按照我们已经掌握的制图方法制作了这篇课文的阅读地图,请大家拿出自己制作的阅读地图来互相交流一下。  相似文献   

10.
郑宇 《小学语文》2010,(10):54-54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里有几篇比较难的课文,六年级上册《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要算其一。这篇课文主要难在两方面:一是文化背景的差异。这篇课文是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一篇演说词,字里行间传达的是印第安人对自然和生命的认识,这些认识与我们的自然观、世界观不太一样,  相似文献   

11.
马士钧 《辽宁教育》2011,(11):54-57
师:进入第七单元,我们学习了《倔强的小红军》和《小兵张嘎夺枪记》这两篇课文。这是两篇战争题材的故事,写得生动形象。今天,我们放慢学习的脚步,回味学过的两篇课文,来研究研究如何把大家熟悉的事写成一篇好作文。A同学,你喜欢看电视吗?  相似文献   

12.
起:感觉。第一印象落诚意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三顾茅庐》这篇课文,通过初读课文,刘备三顾茅庐,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相似文献   

13.
[案例] 这是《桂林山水》的第二节讲读课。教师开讲:上节课我们读读讲讲,气氛十分热烈。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诵读课文。大家已经知道这篇课文感情强烈,气势磅礴,但如果我们懂得它感情强烈、气势磅礴的语言文字使用方面的原因,我们诵读课文就不仅仅只会是“凭着感觉走”了。  相似文献   

14.
九年级上学期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心声》,它是我最讨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小说。小说的情节大概是:程老师宣布上一堂《万卡》的公开课,学生李京京很喜欢这篇小说,读了好几遍,特别同情小万卡的可怜遭遇。老师预先布置几个同学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5.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手术台就是阵地》。据我了解,课前同学们已经读过了课文.学习了生字.下面王老师来检查一下。(出示一组词语:继续连续陆续)谁来读一读?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课文写了一个美好的故事,里面还包含着一首诗,谁能猜出是哪篇课文呢?  相似文献   

17.
<正>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互动:教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学习《好的故事》这篇课文。略。)二、摸准学情搭好脉师:同学们预习过这篇课文,谈一谈你对课文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这篇课文很美。生:我感觉这篇课文有点难,鲁迅好像从睡梦中醒来,讲了一连串的梦中故事。生:我觉得《好的故事》表达了鲁迅先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相似文献   

18.
《我们成功了》是一则消息。平常,我们大多采用教记叙文的路子来教这篇课文。很多老师认为,二年级孩子无需了解消息这种文体知识,但是我们不能给孩子造成这样一种错觉:教材中无论什么文章都要当成文学作品去理解、感受、欣赏,都应该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有感情朗读。对于这篇课文。我们应该换一种思路,把消息当作消息来教。  相似文献   

19.
一 认识契诃夫,认识凡卡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个人.他就是契诃夫。契诃夫活了44岁,创作了700多篇小说,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说过“简洁是天才的姊妹”,他的小说故事情节总是那么简单,可又是那么令人震撼;语言也是那么简单,但给人的感觉还是震撼。《凡卡》这篇课文就节选自他的同名短篇小说,我们读过也预习过这篇课文,想一想:凡卡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渎课文。2.通过精读、感悟课文,体会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从中受到孝敬父母的教育。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为什么说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复习生词。3.过渡: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知道“我”家门前的开了很多红艳艳的月季花,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