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国胜 《广西教育》2013,(2):61-61,66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教学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着放手让学生去互相修改作文、去点评作文、去展示作文,以赏识的目光支持学生开展各种写作活动,包容学生作文一些缺点,让学生通过活动逐渐克服掉这些缺点。当然老师的“教”一直没有停止过,只不过是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是为了不教。  相似文献   

2.
在作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命题,学生“奉命作文”,作完“交差”,敷衍了事.教师把一大摞作文收来,花费许多的时间和精力,把学生作文斟词酌句修改成“满篇红”,大多数学生拿到作文只看一下评语和分数,很少去探究老师为什么这样修改自己的作文,结果是老师费尽心思竟然是前功尽弃。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老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不就能养成自己改的习惯了吗?这是终身受用的。叶圣陶先生的这些话击中了传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培…  相似文献   

3.
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不会写作文,令许多语文老师头疼,为了让学生学会写作文,就鼓励学生去背范文。这种作法也许可以让那些面对作文题目不知从何下手的学生能尽快找到一种格式去套用。但是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别人的思想,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观点。他们所写的是一些硬挤出来的、笨拙的、背诵下来的句子和词组,使学生作文走人误区。只要写作文,学生就赶紧从自己的记忆中去寻找背诵过的范文来套用。  相似文献   

4.
总观作文教学,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作文时要么无米下锅,无从着手,要么出现千篇一律、无病呻吟的状况。学生作文出现的问题,除了学生在日常没有留心观察,去感悟、去体验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在作文指导中统得过死,管得过严,导得过窄。由此来看,我们的作文教学应引起反思,尽快走出误区,倡导学生自由表达.让学生倾吐心声,表达真情实感,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心,我文抒我情”的习作境界。  相似文献   

5.
关于作文批改的问题,有一种主张是少改甚至不改学生的作文。对此,我不敢苟同,因为作文教学的实践已证明那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做法。我以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批改的方式方法上。尽管作文批改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我认为重6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l、要有针对性。作文批改要抓主要问题。精批细改固然有好处,而事实上教师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再说精批细改的结果往往是教师虽然花了很大力气去改,学生未必都愿意花大力气去看。教师批改作文的目的在于给学生以有力、有效的作文指导,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在以后的写作中克服不足,发…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对于职业中学来说,犹如李白的“蜀道难”.假、大、空的现象到处都是,套话连篇的现状随处可见,究其根源.来自于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传统化、模式化;来自于职业中学学生的懒散化和写作方式的大众化。许多年来,我们教师只要求学生去完成作文,却不注重让学生如何去完成。学生的作文极少有真实性、情感性、独立性、独特性和独创性。因而要想改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作文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过程。它直接影响着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全面素质的发展。因此,改革作文教学,构建实施素质教育的作文教学体系,已势在必行。素质教育的作文教学体系,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个主体。“一个主体”就是作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传统的作文教学,从命题到指导,再到讲评,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根据老师的命题去选材,根据老师的指导去写文,根据老师的讲评…  相似文献   

8.
作文低效的原因之一是“忽视对作文主体———作文者的个性的保护、培植和开发”,这已经成为众多作文指导者的共识。但试想如果我们教师对学生个性心中无数,从何谈起去重视对学生个性的保护?教师只有对学生个性有了一定的储存量,心中才会有学生的个性,才能从学生的角度去评价学生作文,指导学生作文,才能使作文训练达到应有的张力。因此,保护学生个性的前提则是对学生的个性事先得有个储存。由此,我们为储存学生个性想了个办法:让学生对教师的评语进行评定,让学生也给教师当回评委。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是教师评定。这时教师的评定…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在每次批阅学生作文时深感学生作文的空洞、苍白,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单纯的去指责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水平。而更应该思索一下如何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有啥可写,使学生的作文做到言之有物,使学生的作文有血有肉,有个性、有生机、有灵魂。那么,如何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还是应从源头抓起。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在每次批阅学生作文时深感学生作文的空洞、苍白,作为老师不能单纯的去指责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水平。而更应该思索一下如何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有什么可写,使学生的作文做到言之有物,使学生的作文有血有肉,有个性、有生机、有灵魂。那么,如何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还是应该从源头抓起。  相似文献   

11.
作文离不开生活,拓展作文素材和人生体验的积累空间,把学生引入校园内外那片沸腾的生活海洋,在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等学校、家庭、社会、自然各种情况中,引导学生用童心去感受生活,用童眸去观察生活,用童心去体验生活,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是决定学生自由表达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真 《甘肃教育》2001,(4):16-17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但学生们总觉得作文难,压力大。怎样才能减轻学生作文的压力呢 ?我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第一,以纲为本,转变观念   教师首先要树立大语文观,明确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即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要单纯地去抓作文教学,也不要以为对学生的作文从高、从难去要求就能提高质量。而要在学生基础素质有了一定发展的基础上,再去要求提高学生的创意思考、语言表达及组织能力。这是一种适应现代化进程的语文学习观,教师的教学观念只有这样转变,才能设法…  相似文献   

13.
作文是学生心灵的释放.作文教学是教师用心去开垦每个学生心中的一方田地,而辛勤的老师又像一个探索者,一个开垦者。在作文教学的道路上要用智慧和理性去努力探索一个个斑斓的世界,保护每一片灵性的火花,呵护每一腔真情的倾诉。为此,我们的作文课堂应该充满人文的光辉。让学生的思想在个性化的天空自由飞翔。  相似文献   

14.
让学生从盲目作文的状态中走出来─点改法(二)吉林李元昌运用点改法批改学生的作文,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改好作文。写好作文的途径和方法。运用点改法批改学生作文,也利于学生对作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让学生能够在一定的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去练习写作文,使学生摆...  相似文献   

15.
周新生 《学苑教育》2012,(16):34-34
作文教学的改革,观念是最重要的,观念不改变,所有的施教手段都有可能成为空谈。指导学生作文,关键是指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把生活中的各种材料通过精心取舍变为清新流畅的作文: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材料,使他们找到要写的东西。有效地引导、创新的评价和观念的更新都有利于学生作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作文也是如此,只有学生对作文产生内在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探求,发挥聪明才智,进而提高写作水平。近几年来,我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尝试,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不少学生对作文存在着自卑、厌烦、畏难心理,把作文当成一个包袱,消极应付。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需要是动机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任何一件事,先要愿做,有兴趣做,才可能积极去做和认真去做。因此,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成绩先要从培养作文兴趣,激发作文动机入手,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里,作文教学在交流思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作用日益提高。就作文教学的地位而言,应该把它放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去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也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作为语文教师,必须通过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素质,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我们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等问题,因为我们的作文,无非想着这原料是合理的、完好的,才去动手作的。”随着作文教学实践的丰富,我越来越深刻地领晤到了这句话的内涵。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不仅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而且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再发展,从而增强学生自觉锤炼语言文字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内部语言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作文内容体现的是真实的现代社会生活,使学生真实的感受生活是创作的一种先决条件,因此如何使学生能真正的感受生活、培养学生去感受生活当然就成了作文老师的首要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