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二次长征"中险丢一条命1944年11月,李清随359旅南下,任南下支队政治部秘书。路途遥远,环境恶劣,他除了和战友们一样背负行装外,还要身背部队用的很多银元。每次部队行动前,他总是跟战友说"我先走一步",就先于大部队出发去打前站。当时部队没有统一的被服,没有布鞋只能穿草鞋,行军打仗,翻山越岭,山路曲折泥泞,鞋子  相似文献   

2.
厚厚的3个稿件剪贴本,可圈可点的数10篇获奖作品,是李清飞4年来辛勤耕耘的结晶。李清飞认准了的事,就鼓足勇气去做。新闻稿件需要政治机关盖章证明,有的战士写了稿件是“丑媳妇怕见公婆”,结果在自个)[手里就夭折了。李清飞不怕,隔三差四往机关跑,人家盖汇款单,包裹单,他盖个故事、小消息。跑得多了,机关干部都认识了他,有人开玩笑说:“小李,好勤奋,什么时候报纸上见大名啊?”“会见的,会见的。”’他二脸真诚。只要有环线索,不管是本单位的,还是外单位的,李清飞都敢去采访。他采访的对象,F到列兵,上到将军,对事不…  相似文献   

3.
《湖北档案》2001,(11):4-8
1989年6月1日,是张学良89岁大寿,王冀教授来看他,出乎意料,张学良谈起了他最讳谈的"西安事变"话题.  相似文献   

4.
卜金宝  祁林 《湖北档案》2006,(11):44-45
2006年7月12日,记者在无锡干休所见到了87岁的老红军丁德山.下面是记者对他的采访实录.  相似文献   

5.
国庆前夕,回乡台胞李清先生美术作品展览会座谈会在祁东图书馆举行。李清先生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学界多以为《(?)杌闲评》的作者是李清。本文认为,《(?)杌闲评》对党争 的描写与李清《三垣笔记》并不一致;《(?)杌闲评》没有特意为李清祖父李思诚辨冤;小说中地 理和方言描写并不能说明作者一定是扬州兴化人;李清的经历、思想、文学主张与《(?)杌闲评》所写有较大差距。这些方面说明李清不可能是《(?)杌闲评》的作者。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综述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地区丝绸老专家口述档案采集实践,从概念、价值、规范等理论源头对口述档案采集实践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更富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口述档案定义,分析了口述档案及采集工作的特殊价值,以及规范性操作在实践中所包含的两层含义。最后,文章指出,当现有理论不足以指导实践时,应该反思理论,给予"新生事物"相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唐榕 《出版参考》2011,(1):24-25
近年来,随着蒋介石日记的解密和蒋纬国口述自传在内地的出版,蒋纬国的身世之谜已经拨开了迷雾。对于自己的复杂身世,蒋纬国从不在意,虽身处重重迷雾之中,他迷而不惑.反而从中培养出丰富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在唐德刚教授努力下,借助晚年张学良的讲述创作完成了《张学良口述历史》,再现了他所历经的百年岁月,更让我们看到了他逐渐展现的现代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10.
从编目工作"查找"和"聚合"的基本功能出发,分析了口述档案编目工作的紧要性和迫切性,并简要概括了国内外口述档案编目工作的基本现状。然后分析了口述档案与传统印刷资源相比较,其编目工作的独特之处,比如载体形态多元、没有现成的规则可以独立适用、著录信息源获取难度大、需要进行"前端控制"等。最后,从指导工作实际出发,给出了不同层级口述档案的著录方式和主要款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口述档案”一词的来源出发,通过全面分析研究国内外有关“口述档案”一词的定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从口述档案产生的领域、口述档案的形态、口述档案的来源、口述档案的本质四个方面对所下定义进行了解释。同时,对有关口述档案形成过程与合法性的质疑进行了辨析,进一步阐明档案的本质属性应是历史记录性。  相似文献   

12.
《南渡录》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家抄本现藏兴化市图书馆.编撰者为明代兴化史学家李清.考述了李清的生平、其著作《南渡录》在当时的境遇以及《南渡录》的各种版本.  相似文献   

13.
我的事情就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入呀,失败成功不知道,了不起的人一样会有失败。我的一生是失败的,为什么?一事无成两鬓斑。最近,有个好朋友见我.我就跟他说,你不要再说那个话了,英雄?什么英雄,泄了气的英雄!  相似文献   

14.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于2002年6月1日公开了张学良的口述历史。其中包括了张学良与蒋介石、宋美龄、孔祥熙等人的来往信件、1937年至1990年的日记,还有访客记录以及他撰写的章等,从中我们可以真切了解到张学良的幽禁生活。1990年对张学良访谈录音的整理稿。当年89岁的张学良向历史学家郭冠英和旅美学唐德刚亲口追述了西安事变的心境和缘由。这是张学良第一次就西安事变接受访问。张学良先生谈起了他最讳谈的“西安事变”话题,成为这场口述史访谈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声屏世界》2013,(5):88
编者按:从田间到城乡都有他的身影,他倍受十几亿农村、城市观众的信任和喜爱,他能帮助品牌深耕中国三四线市场——他,就是CCTV-7农业频道。他的脸庞写满真诚与质朴,他的身躯担负责任与道义,他的背影留下人文与公益,他的心中怀揣"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相似文献   

16.
从河北省新农村农情出发,引进ERP理论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高效型、实用型、特色型河北省新农村图书馆(室)战略管理体系,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为农村读者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7.
尽管在一些人眼里,弗洛伊德自己一生都是在说梦话,但直到今天,人们还在聆听他的梦话1895年夏,在维也纳森林天空大街旁的观景宫里,弗洛伊德完成了《伊尔玛注射的梦》。在后来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弗洛伊德写到:“你相信吗?有朝一日,这间房子旁的一块大理石板上会写着:希格蒙德·弗洛伊德博士于1895年7月24日在这里揭开了梦的秘密!”又花费了五年时间后,弗洛伊德完成并出版了《梦的解析》。2000年美国特纳出版公司做《20世纪人类全纪录》时,把1900年《梦的解析》的出版作为20世纪人类大事记的开端。第一个把梦引入科学的人弗洛伊德之前,梦先是在…  相似文献   

18.
194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室的建立,正式标志着现代口述史学的诞生,它专门制订了“中国口述历史计划”。  相似文献   

19.
一个春风拂面的三月里的一天,我要完成一项辑录“口述档案”的任务,采访对象是曾任中共包头市委副书记的离休干部色吉拉胡老人,话题就从1957年他初到包头时说起。  相似文献   

20.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建设亲历记》是一部科学口述史作品,口述者柳怀祖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的全程参与者,他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前世今生向读者娓娓道来.这部书既在宏观上展示了国家的重大科技决策,又在微观上展示了每一位参与者的人格与风采,从一个难得的角度和窗口,向读者呈现了那段令人振奋、令人感怀的科学事业发展史和那个时代的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