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树军  小浩 《出版参考》2006,(11):43-43
皇家不仅将故宫称“紫禁城”.还把帝王住的宫廷称为“紫庭”、“紫官”、“紫极”、“紫霄”等,帝都的道路称“紫陌”.皇帝的诏书称“紫诰”、“紫泥诏”、“紫书”,皇帝的车辇称“紫驮”.皇帝的衣服称“紫衣”。  相似文献   

2.
1982年《近代史研究》第1期发表《袁世凯做皇帝天数的订正》,翌年该刊第1期又发表了《袁世凯做皇帝还是八十三天》,这两篇文章就袁世凯做皇帝的天数问题作了探讨。前文认为“102天说”和“82天说”“皆可成立”但“以第一说为宜”;后文认为“82天说”“不能成立”,“83天说”“并无错误”,并赞赏一些史家“称袁做了多少天‘皇帝梦’的说法”。此后,这类问题似乎无人再提,好象“袁世凯做了83天皇帝”(或称“袁世凯做了83天的皇帝梦”)已成定论,然而不竟如此,特陈拙见以求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3.
皇帝的印章称“玺宝”。皇帝的印章有公章私章之分,玺宝属于公章。凡是皇帝代表国家发布诏书或其它文告时,所用的就是玺宝。它是皇权的象征,古人称之为“宝玺”、“御玺”、“御宝”或“国宝”。明清的御宝均根据不同需要而钤用,平时贮藏  相似文献   

4.
古代政制皇帝的称谓是怎么来的? 历史上把君主称为“皇帝”,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在此之前,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王”或单称“皇”和“帝”,如周文王、周武王、“三皇”、“五帝”等。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一些国力强大的诸侯国的国君也自称为王。  相似文献   

5.
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帝驾崩了。在乾隆帝的梓宫(皇帝之棺称梓宫)移往清东陵时,内务府总管大臣布彦达赉、阿明阿、组布等向嘉庆皇帝呈送了一份关于沿途大小官员赐奠的奏折。奏折用满文书写,嘉庆皇帝在审阅时,发现文中将其祖母孝圣宪皇后的“圣”字误写成“贤”字。  相似文献   

6.
相传后土是与皇天(即天神,从前皇帝在天坛祭祀的就是此神)相对的大地之神。有人把它叫作土地神,也有的人称它为地神。“皇”、“后”都有“大”的意思,常用于名称的前辍,以示敬意或赞美。如封建时代人们常把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再如人们早已熟悉的“后羿射日”的故事中,“后羿”的“后”字也是  相似文献   

7.
“公主”,任人皆知是皇帝所生女儿的专称,这名称在我国存在达二千年,起于纪元前的西汉而终于清朝宣统三年(1911),随封建皇朝之覆灭而成为历史名词。公主在清朝,还分两个等级,皇后所生女称“固伦公主”,妃嫔等所生女称“和硕公主”。两者虽同为公主,待遇却有差别,“固伦公主”的品秩“视同亲王”,“和硕公主”的品秩则“视同郡王”,低了一级。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历史就像一串糖葫芦,那么,纪年就是那根竹扦。纪年和纪事,时间和空间,构成了历史的一个个坐标段位。纪年有种种。如在西方,以传说的耶稣诞生年为根据做元年推算,在中国称“公元”纪年;如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以皇帝的年号为纪年根据,到了中华民国,皇帝没了,纪年就称“中华民国×年”或简称“民国×年”。还有就是“干支”纪年,即将“天干”和“地支”相配,六十年一轮回循环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中国纪年从此开始顺用“公元”。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那一年,不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年”,而是称为“公元1949年”。  相似文献   

9.
长春的伪皇宫博物院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183;溥仪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的帝宫,人们都习惯称它为“伪皇宫”。  相似文献   

10.
10年代—— 人物:袁世凯,1916年,选龙年登基,过了83天的皇帝瘾。李鸿章称他为“人才”,康有为等骂他为“叛徒”,孙中山叫他“国贼”,老百姓叫他“袁大头”。 莫索里尼,1919年在一次集会上发起了法西斯运动。  相似文献   

11.
过去皇帝死了,不说死,谓之“驾崩”。因为他讳“死”。宋朝有个叫田登的人做了州官,他的官讳是不准百姓言“登”。因“灯”与“登”谐音,连“灯”也讳。元宵节官府出布告称:“本州依例,元宵放火三日。”当地百姓讽之为“放火州官”。“只  相似文献   

12.
《出版参考》2009,(9):33-33
有“中国打工皇帝”之称的唐骏透露,他在麦道夫事件中共损失约276万美元。唐骏估计,现在委托海外银行理财的中国富豪超过3万人,“这些人这次都会遭受损失,只是没有说出来而已”。  相似文献   

13.
有明一代,历朝皇帝均“命儒臣编纂实录”,将前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活动作详细记载,并在《实录》的基础上,“采辑皇考言行政事之可师可法者以为宝训”。“实录以备纪载,宝训以贻典则”,当朝皇帝“既以存诸心,力诸行,又望后之子孙皆尊之如典谟,一代之制存焉,不可或废也”。《宝训》“盖取诸实录所记”,集《实录》之精华汇编而成,既便于当朝皇帝“朝夕览省”,又可垂教于后世。 明代皇帝,除了被成祖篡位的惠帝、被英宗“夺门”废黜的代宗和“亡国之君”思宗崇祯三人外,其余历朝均有《宝训》。万历三十年春付梓的《新镌官板皇明宝训》辑录自太祖(洪武)至穆宗(隆庆)十朝皇帝的》。其后又续修了神宗(万历)、光宗(泰昌)、熹宗(天启)三朝的《宝训》。其中太祖的《宝训》篇幅最长,达253页;在位仅一个月的光宗(朱常洛)《宝训》最简,仅存6页。 《明熹宗宝训》是从《明实录·熹宗实录》87卷中选粹而成的。现在见到的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明熹宗宝训》(载《明实录》之100册,下称“校印本”)是个残本,计53页。旅顺博物馆藏之《明熹宗宝训》(下称“馆藏本”)计17页,皆为“校印本”所未收者,故而弥足珍贵。今述其要以使世人知其梗概,俟《明实录》有再版机缘,或可尽补缺之绵薄。  相似文献   

14.
有关“父母官”的称呼问题,其实是新闻媒体上的一个老话题了。随着各级领导干部执政水平的提高和公仆意识的增强,以及新闻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新闻媒体称地方领导为“父母官”的现象越来越少了。然而,就像有些人对于皇帝情结总是难以割舍一样,“父母官”情结在某些人的  相似文献   

15.
特简“简”为选择之意。文官由中央政府选择任命的称简,如简授、简放。清代,外官道府以上须由皇帝特旨授任,称特简,亦称简放。(心昊)祝文 清代国家举行祭祀典礼时的祝辞。清代每年定期举行的各种祭祀时的祝文,都有固定的格式,  相似文献   

16.
圣旨是古代皇权的象征,大家所熟识的圣旨的开头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此件圣旨为何以“皇帝制曰”而不是“皇帝诏曰”?据考证,皇帝的命令有“诏书”和“制书”两种,“命为制,令为诏”.“诏曰”是诏告天下,凡重大政事须布告天下臣民的,使用“皇帝诏曰”.“制曰”是皇帝表达皇恩、宣示百官时使用的,凡是圣旨中表达皇恩浩荡时,都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开头.“制曰”只为宣示百官之用,并不下达于普通百姓.此件圣旨是一件敕命圣旨.敕命,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古代皇帝的委任令、嘉奖令,按品级填写颁发,除了授给官员本人外,还用于封赠其先祖或妻室.一般来说,官员如果政绩突出会得到皇上的封赠,五品及以上的官员封赠的文书为诰命,六品及以下的官员为敕命.这种文书对格式要求非常严格,文书的起句、事迹的叙述以及结尾的褒奖句式上都有严格规定.  相似文献   

17.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后,炮制了一个傀儡政权,即所谓“满洲国”。“满洲国”1932年3月在长春成立,挟溥仪为“执政”,年号“大同”。1934年3月称“满洲帝国”,“执政”改称“皇帝”,年号“康德”。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时被推翻。 吉林省档案馆存有“满洲国”国务院总务厅档案资料,《政府公报》就是其中一部分,现经整理缩微成胶片,以利开放利用。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新闻知识》1988年第11期第44页《历代皇帝拾趣》一文中称:“从秦始皇到宣统2000多年里,经历14个朝代: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按照《辞海》和《新华字典》的称呼,其中的“魏”应为“三国”(即  相似文献   

19.
“颠倒”是产生幽默的一个因素。什么是“颠倒”?《辞海》说,“颠倒”是上下倒置。其实不止于此,主客的错位,词序的变换,本末的倒置都是“颠倒”,不一而足。世事中有很多因“颠倒”而产生的趣事,创作中有很多因“颠倒”而产生的妙文、妙画。我说个有趣的故事。传说有一次康熙皇帝去郊游,当走到一座设有石人石马的古墓前时,问一位翰林:“这石人是否就称石人呢?”翰林匆忙回答说:“不叫石人,叫仲翁。”他把翁仲错说成仲翁了。皇帝很不说。其实康熙是晓得石人叫翁仲的,他不过想试试翰林的学识,没想到碰上这么个胡涂人。皇帝第二…  相似文献   

20.
庆丰司,清朝内务府的直属机构之一。内务府是掌管清代“宫禁”事务的机关,举凡皇帝的衣、食、住、行等,都由它来承办。其中所需牛羊的饲养、放牧和供给,也是庆丰司的职掌。清初,庆丰司称三旗牛羊群牧处,康熙十六年(1677年)归并掌仪司,二十三年(1684年)始另设庆丰司。其最高职官为值年大臣1人,由皇帝在内务府总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