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小说《红楼梦》改编的“红楼戏曲”,为《红楼梦》由单一的小说传播,向多种社会文化传播途径转化提供了可能。众所周知,清代道光年间江苏泰州人仲振奎创作的《红楼梦传奇》是首部红楼戏剧。几乎就在同时,泰州地区又出现了一部《红楼梦滩簧》,无论是其内容还是体制,均说明该书极有可能就是《红楼梦》改编与传播史上的首部曲艺作品。  相似文献   

2.
现代芸芸红学家中,吴世昌至少有四度题咏《红楼梦》的经历。首先是1959年,吴氏《红楼梦探源》英文本脱稿,纪诗五首。此后三度皆与题画有关。1963年,画家刘旦宅为徐平羽绘制《红楼人物图》十二幅,吴氏每幅题诗一首。1978年,吴氏再度应邀,与另外几位诗人为刘旦宅所绘《红楼梦》故事图十二幅题咏,辑成《1979年红楼梦图咏月历》,吴作二首。稍后在1979—1980年间,为程十发所绘《红楼梦人物图》题咏十六首。三度所作题画诗共计三十篇次,诸作皆为七绝。通过此三十篇题画诗的讨论,可以考察吴世昌如何透过诗歌创作与《红楼梦》文本、图像发生互动。  相似文献   

3.
清代乾嘉时期的泰州人仲振奎,作为清代红楼戏曲的首编者,在《红楼梦》传播与改编史上的地位已逐步得到公认。其祖居泰州东乡西场古镇,清乾隆时移泰州城居住。其父子、兄弟皆有著述,其家世对其文学创作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医是中国的文化精髓,中医术语源于生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跨文化交际理论可以有效解决中医术语英译中的许多障碍,从而更好地传播中医知识及中国文化。《红楼梦》中存在大量中医术语,这些案例对研究中医术语的英译具有重要意义。霍克斯的《红楼梦》英译本为中医术语翻译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其翻译方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功能目的论分析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红楼梦》英译本中委婉语翻译,撷取原著中经典因果例句,分别对禁忌语与自谦语、敬语作以讨论。从中看出该译本的翻译注重了保留和传播源语文字信息注重了宣传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有图像的历史已有三百余年,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既有"程甲本"、"双清仙馆本"、《红楼梦图咏》等传统木刻绣像,又有以上海为中心而涌现出的近现代石印、铅印图像,更有受新科技影响而产生的当下多元图像面貌。丰富多样的图像系统与《红楼梦》文本的传播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促进关系,也彰显了近现代印刷科技的革新在书籍传播领域的巨大影响,更凸显出自清中叶以来人们围绕《红楼梦》所形成的社会审美共识。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达到了清代文学发展的最高峰,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学术界出现了大量研究红楼梦的专家,并形成了"红学"这一专门的学问。在《红楼梦》中令无数学者和看客们扼腕叹息的是林黛玉和贾宝玉动人的爱情悲剧。笔者力图通过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揭示《红楼梦》中反映的封建宗法思想对自由人性的扼杀,以期对红学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有明显的受司马迁《史记》及屈原《离骚》影响痕迹。《红楼梦》开卷的“开宗明义”与《报任安书》中的有关段落有异曲同工之妙;其《芙蓉女儿诔》则是直接摹仿屈原的《离骚》,而楚辞中的“草香美人”,与《红楼梦》中的“女儿国”同是文化思想的符号,曹雪芹是古代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9.
戏曲描写是《红楼梦》故事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联全书情节的节关,起着整体推进情节发展和预示人物命运等作用。《红楼梦》中的戏曲"观众",在点戏、看戏、评戏中,充分显露出各自不同身份地位、思想性格和志趣爱好,可谓是"看戏人自己演戏给人看",而她们的"戏中语",幽默而隽永,活泼而厚重,韵味无穷。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语言再创造的过程也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方式。文化的异质性势必会造成翻译活动的不同。本文以《红楼梦》的杨霍译文为载体,比较分析二者在其翻译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力求从生态文化,宗教文化,文化意象以及译者不同的文化背景多个角度探讨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学巨作《红楼梦》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倾其所有精力与毕生经历的一部伟大小说,也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和艺术性的经典文学上的瑰宝,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而《红楼梦》这匹千里马在1987年被著名词曲作家王立平先生挖掘出了巨大的音乐价值,在电视剧《红楼梦》中创作的全剧音乐旋律优美、主题鲜明,将《红楼梦》这一名著的思想与情感重新演绎了出来,被认为是最精彩的红楼主体音乐,至今还被广大音乐爱好者传唱。  相似文献   

12.
以《红楼梦》的相关章节为研究对象,与《大清律例》相对照,对薛蟠的两次杀人案件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薛蟠杀人案件事实表明,审判结果与预期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当事人的阶级特权、司法裁判权的滥用和审判依据模糊不清.薛蟠杀人案作为清代司法审判制度的缩影,既有消极的一面,如人情错杂、重实体轻程序、极端的"慎讼"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在创作中呈现出浓郁的戏曲化特点,是文学与戏曲之美兼而有之的典范。本文着重就《红楼梦》由小说改编为戏曲作品,主要是改编为越剧所取得的成就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以酒为契机 ,生动而细致地描绘了社会人物的众生相 ;以酒为话题 ,广泛而深入地展示了酒文化的丰富内容 ;以酒为灵感 ,巧妙而曲折地显现了作家的思想境界与高超的艺术修养 ;酒文化丰富了《红楼梦》的社会和历史文化的空间 ,《红楼梦》拓展了酒文化的艺术天地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宋代出现冰嬉”这一观点及其依据、来源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宋代出现冰嬉说”在当代流传甚广;但该论断的史料依据不实,为误传;“宋代出现冰嬉说”最早可能来自于清代的《通俗编》.在国内承办冬奥会、发展冬季运动如火如荼之际,该研究对深入探讨我国古代冰雪运动,使世界各国正确认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可以说是诗话小说,诗词的大量运用是《红楼梦》的一大亮点。诗歌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在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特征,由于中韩两国的语言文化差异,对韩国译者来说,诗歌翻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本文以崔溶澈,高旼喜两位韩国当代学者的《红楼梦》最新韩语全译本为例,具体分析《红楼梦》中诗词的韩语译文,进而了解中韩语言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南海《更路簿》在元代已有雏形,形成于明代初期,并在明清及民国时期得到广泛使用。其文化价值在于它是南海渔民航海的重要法宝、我国自古以来管辖南海的重要证据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海《更路簿》的文化传播途径包括历代渔民传承、学术研究、大众传媒等。对其传播存在的主体较少、传播渠道较窄等问题,提出扩大媒体对内传播和对外传播、加强全国学术层面的研究、建设《更路簿》博物馆和数据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等路径,以提高南海《更路簿》文化的传播水平。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是对时代文化精神的文学表达,作者通过文化批判的方式极其深刻的表现了此时中国的文化生命方向,其描写的家族悲剧同时也是此时我们民族文化生命的真实写照。此外,《红楼梦》对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依然具有深刻的揭示作用,中国文化精神仍然面临着返本开新的历史任务,中国文化如何自觉依然是摆在今天国人面前值得深思的时代话题。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呈现上淋漓尽致,在思想意识上也极具先进性,其中体现的女性观以及呈现出的女性意识便超出时代束缚,不仅在当时造成了巨大反响,对于当下社会的女性价值判断和纠正也极具参考价值。本文以《红楼梦》彰显的明清时期女性意识为主题进行探析,首先分析明清时期的世俗女性观,进而探析《红楼梦》彰显的女性意识以及明清时期的女性意识觉醒,同时指出其女性意识存在的遗憾之处。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通常意义上的翻译牵涉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关于《红楼梦》的文化,我们知道,《红楼梦》有着极其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的奇妙的格调和气质、风格和手法。假如我们不能理解作者对这种文化的造诣和修养之高深,也就谈不上理解和欣赏他们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