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作为中国古代语文的启蒙教材,除了以识字为主要功能外,还教给孩子们一些相关的文化知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进行德育的浸染和渗透。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民间识字教材——杂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字是中国古代社会流行于民间的与“三、百、千”并行的一种非正规的识字教材。杂字起源较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其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而在我国民间流传久远、影响深广。本文探讨了明清时期杂字的历史、盛行原因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3.
敦煌出土的唐五代杂字是为适应当时社会需要、而在民间流行的一类非正式识字课本。从唐代一直到明清,皆有其踪迹。唐五代杂字既区别于明清杂字,又不同于《千字文》、《开蒙要训》等同时代的识字课本。杂字不仅是儿童和成年人识字的教材,也是学习和查考时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社会长期浸润于儒家文化中,儒家在教育内容上重人文政务而轻生产技艺,这种价值观念导致中国古代农工商等实科教育的缺失。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冲破儒家思想的约束,编写各种杂字教材,介绍农工商等知识技能,传递生产经验,提高人们实践能力,为我国古代民间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杂字类识字文献是与正统识字文献是我国蒙学识字文献的两大类,两者因教育对象、教学目标、教育内容上的迥异,因而有所区分。相对于正统识字文献少了典雅,在正史中也名不见经传,但是这并不能掩盖杂字类识字文献的光芒。它是真实的百姓生活的写照,是我国古代蒙学教育乃至古代文学的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6.
杂字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流行于民间的一类识字教材。是和“三、百、千”并行的另一路识字课本。杂字之所以能在我国广大农村中流传久远,影响深广。究其深层原因,不仅在于其基本的识字功能,更重要的是它的社会教化功能。因而,挖掘隐藏在杂字读物中的教化意蕴,对于我们今天的农村教育、西部大开发地区的化建设、道德建设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明建设都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徽州《六言杂字》:明清杂字教材的成熟之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发现的徽州《六言杂字》是杂字教材中的成熟之作。其产生年代应为明末清初,作者是徽州本土的一位深受传统礼教影响的士子。将这本《六言杂字》与其他杂字进行比较,可发现其内容与形式呈现出诸多特点,如知识全面,雅俗兼备;内容连贯,承接自然;用语浅易,音韵和谐,堪称杂字教材中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识字教材在识字量、汉字呈现方式、单元编排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要改变这种状况,可以从“文从字”和汉字教育课程的角度编制教材,为识字量的确定寻找一个基点。  相似文献   

9.
张田若 《小学语文》2007,(10):39-41
张田若先生长期致力于识字教材与教学的研究。他曾受业于浙江大学法律系,早年参加革命,曾任第二野战军政治部秘书、中央扫盲委员会编审司教研组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上海师大教科所兼职研究员、集中识字教学研究会会长等。从1954年至今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编有五套小学语文教材,主持“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教学实验,编有实验课本,经教育部审查批准供全国选用。著作有《当代中国汉字认读与书写》《小学集中识字教学》《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国际通用汉字读本》《小学文言文启蒙读本》《小学行书教材》等,为我国识字教材与教学作出了贡献。本期邀请张田若先生撰写有关识字教材与教学的文章,先生就识字教材与教学的重要性、识字教材编写应遵循的基本规律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言简意赅,发人深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识字教学是“人之初”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石,在提高全民化素养、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起着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在我国古代识字教材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由于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相辅相成,使得它们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可以相互配合,不仅取代了以往识字教材,也给后世识字教材的编写开创了先河。  相似文献   

12.
王占有 《学周刊C版》2019,(24):127-127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识字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语文水平的高低。在传统的教学中,把识字教学搞得过于呆板,新课改以来,尽管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增添了新的气息,但识字教学在教材的使用方面仍然不够活跃,使学生的学习仍然束缚在教材限定的范围之内。本文反思了识字教学的不足,研究“把教材当例子”的识字教学策略,从而更新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3.
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来看,教材内容构成了教学内容的核心部分。对于教师来说,想让学生在自己的指导下学好教材,就必须了解教材。其中教材的呈现方式中体现着编者的意图,隐含了所呈现内容的教学方法。本文试图以现行较有影响的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以下简称苏教版)为例,描述当前识字与写字教材的呈现方式,研究其编排与呈现的逻辑思路和理论依据,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在理解其编辑意图、学习教材分析方法、从而优化相关教材内容的教学设计等方面,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14.
15.
16.
陈志华 《教师》2011,(33):71-71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应在低年级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识字,为阅读和写作提供保障。开发教材资源,利用课文扩大识字量,借助每个单元安排的练习拓展延伸识字等,能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掌握大量汉字,为提早阅读铺路架桥。  相似文献   

17.
识字教育不是小问题,值得作大文章。我国自古就秉承着“读书必先识字”的理念,识字教育理应受到重视,尤其在“以识字教育为重点”的小学低段更是如此。目前,识字教学的研究成果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集中识字、分散识字、韵语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已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是,  相似文献   

18.
50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各种识字教材的编辑工作,并组织了长时期的小学语文教改实验。我觉得要改革识字教学必须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即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包括:1.坚持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为重点。2.遵循和利用汉字特点,具有中国特色。3.体现儿童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自主识字。  相似文献   

19.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应在低年级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识字,为阅读和写作提供保障。开发教材资源,利用课文扩大识字量,借助每个单元安排的练习拓展延伸识字等,能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掌握大量汉字,为提早阅读铺路架桥。  相似文献   

20.
“中国成语识字”是一种很有特色的识字方法。其最显著的特色和创新之处是教材的成语性,教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它在教材和教法的结合上突破了传统的识字方法,是识字方法的大胆创新和实践。当然,这一方法中,“识字”教学还不很突出,成语的识字功能也待进一步开发,教材的质量也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