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语文课应注重朗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人周密所著《齐东野语》卷二十载,从前有一名书生带着自己写的诗去拜见极负盛名的大文豪苏东坡。他在朗读了诗作后,便请苏东坡予以指教,并问:“这首诗有没有分数呢?”苏东坡回答说:“有十分。”这书生听罢分外高兴。东坡先生随后徐徐地说:“此三分诗七分读而已。”此虽一时戏语,却说出了善于朗读的积极效用。《齐东野语》同卷又载,王楚望素日善于朗读,纵然是篇文采一般的文章,他都能够抑扬顿挫地顺其辞句而读来,使听者陶然其中。  相似文献   

2.
如歌的慢板     
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有一首著名的弦乐曲《如歌的行板》。“板”是音乐中的节奏,我国古代就用拍板来控制音乐节奏,唐代崔钰《和人听歌》中有诗曰:“锦莲歌板拍清秋。”《如歌的慢板》中情感真挚、哀婉缠绵的文字恰似《如歌的行板》那漫黯淡、如泣如诉的乐声。有的文章读来仿佛欣赏一幅画,有的文章读来好似聆听一曲歌,下面的文章,应属后者。  相似文献   

3.
文章的生命在于真实。“假大空”的作文读来令人生厌,其根本原因在于它远离了自己真实的生活。何谓“真实”?真实就是它完全属于你自己.别人不会有:就算有,也和你的感觉体验不一样。写作时,要回顾和审视自己的真实生活,选取那份“独特”的生活经历或“独到”的感悟体验,而这些.恰是你“与众不同”的作文材料.定能让你的文章真切感人,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4.
诫子书趣话     
古代人留下了许多教子女如何为人处世的诗。这类诗均发自肺腑,诚挚感人.被称为“诫子书”,读来饶有趣味。  相似文献   

5.
陆游是我国南宋时期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他一生创作了为数众多的诗词.其中大部分为慷慨悲壮之作,我们很容易就能够联想到他的“楼船雪夜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读来催人向上,激人奋发。也有描写农家生活之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然而下面这首诗.读来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6.
杜桂强 《课外阅读》2011,(11):340-341
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久而弥香,缺乏真情实感的文章读来味同嚼蜡。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只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学会一定的表达方法,才能细致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营造出感人的效果,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7.
小题·大做     
写贺卡互发贺卡已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交流形式。好的贺词。不仅能传达自己对对方的祝福,还能表现自己的才情志趣。比如有一则贺卡这样写道:“春夜灯花,几处笙歌腾朗月;良宵美景,万家箫管乐丰年。”用对偶的形式,节奏明快,韵律优雅,读来琅琅上口,听来和谐悦耳,给人以美感。还有一则这样写道:“悠悠的云里有淡淡的诗,淡淡  相似文献   

8.
我想由生物学的观点看起来,人生读来几乎像一首诗。它有其自己的韵律和拍子,也有其生长和腐坏的内在周期。  相似文献   

9.
一、鼓励修改的积极性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不是写好的,而是改好的.每逢教鲁迅先生《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时,教师总不忘举文中那首七律诗词语改动的例子.诗里有这样两句:“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1932年7月11日鲁迅日记上写的是“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边觅小诗”.而1933年作者写《为了忘记的记念》一文引用这首诗时,把“眼看”改为“忍看”.“刀边”改为“刀丛”.两字之差,表现出鲁迅先生对革命青年被虐杀的无限痛惜,对嗜血成性的刽子  相似文献   

10.
本一开始,采用诗一般的语言,引出本的观点:抓住“真实”的手,秀出真实的自己!接着列举社会生活中“秀“的现象,对本观点分别从反面、正面进行分析。最后结尾总结概括,呼应开头。作对生活有敏锐的感受力。善于从平凡的生活现象中发现其内在的哲理,读来令人信服,并能产生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11.
“剥皮诗”通常以前人较有名气的诗做基础,运用颠倒、删除、增添或者改动数字等手法,使原意更好或与原意相反,借古讽今,读来妙趣横生,诗意盎然。  相似文献   

12.
“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这是作家杨朔同志对散文的一句评价。的确,优美的散文,不仅有缜密、凝炼如诗的语言,更有着美妙动人的诗的意境情致,读来令人陶醉。现代作家鲁彦的散文《听潮》,正是通过运用诗的语言、诗的意境和诗的情致,来体现其艺术  相似文献   

13.
裁判亮分     
韦冬丽的文章 ,用几个排比的段落 ,写出青春期的女孩子在生活与心理上的变化 ,笔触细腻而又有所概括 ,是篇不错的散文。冯越超的这篇“日记”则对自己的心理做了较深的发掘。大女孩有自己的主见了 ,有朦胧的爱情了 ,但这一切又成了“成长的烦恼” ,于是作者渴望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 ,作者写出了自己内心的矛盾与困惑 ,并在其中自然地显出了自己的“变”。王这篇记叙文重点是写渐有主见的大姑娘与母亲的冲突 ,读来能让做父母的人有所思考 ,文笔比较真挚。根据主持人对题目的解说 ,判给韦冬丽 92分 ,冯越 95分 ,王 90分裁判亮分@黄曼君…  相似文献   

14.
<正>写作点拨何为“好”文章?有人认为是立意健康,思想深刻的文章;有人认为是言之有物,不空洞的文章;也有人认为是能够让人读来回味悠长、意犹未尽的文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阶段作文教学的目标: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所以,我认为,中学生笔下的“好”文章应该是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真实看法和真实情感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春望》这首诗,是杜甫在至德二载(七五七)三月唐朝国都长安沦陷时写的。他精于写律诗,他自己也说“老来更于诗律细”。这首律诗,就是他有名的诗篇,读来沉郁悲痛,令人回味。  相似文献   

16.
农历腊月三十(月小二十九),是一年的最后一天,称为“除日”,这天的晚上,也是一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所以叫“除夕”。古往今来,我国民间流传不少关于“除夕”的诗话,有些诗,今天读来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如:  相似文献   

17.
歌颂母亲的诗很多。诗人李国良把孩子比作青春的小草,把母亲比喻为广博的大地,读来亲切又贴切。这首诗不但可以在“妇女节”、“母亲节”等场合朗诵,而且可以由孩子当着母亲的面,动情地朗诵。——尹世霖  相似文献   

18.
《桃花源记》是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诗》前的“小序”。文章虚构了一个宁静美丽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美好生活图景,以此来寄托作者的崇高而美好的社会理想。文中虽不着一“美”字,却使“美”尽得风流。细细读来,让人得到多种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9.
语文里,把先用几句话作 道:“发配在勋阳,见舅如见娘衬托,然后再急速地转变跌落 两个齐下泪,三行。”这个人作的修辞方式称为 “衬跌”。“衬 的“三句半”诗,前 三句采用五跌”运用得好,可以起到出人意 言诗的形式, 最后一句却突然变料,又在意中的效果,为文章增 成了两个字, 这是数量上的由多色不少。 往少的跌落,读来令人苦笑不 请同学们先来看一首唐代 得, 诙谐有趣。的打油诗:“天出飘飘降九霄, 再请看凌飞、文闽《爱情与街前街后尽琼瑶。有朝一日天 幽默》中的例子:晴了,使扫帚的使扫…  相似文献   

20.
《特区教育》2011,(9):20-20
同一个主题可以写出多少首诗歌?五园小学的同学们以“我想”为主题写出了一首又一首小诗,读来真是让人感叹不已。同学们的思维灵动想像丰富,各个都身怀绝技,所以,就有了这样多不同的“我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