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芳 《保定学院学报》2009,22(2):112-114
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把认知应用于翻译研究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翻译是一个包含了拆解原文和整合得出译文的综合过程.该过程在四个空间组成的整合网络里进行.原文在输入空间1中,输入空间2包含了译者思维空间,译文即整合的结果--层创结构存在于交织空间中.认知翻译理论强调了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起到的能动作用,并能更好地解释归化和异化,直译和意译等概念.  相似文献   

2.
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想认知模型理论可以较有效地解决商务翻译中译者由于受源文概念意义的影响而造成翻译中的语义错误这一问题。词语导引的具体理想认知模型决定词语的具体语义,通过分析认知模型即可识解词语的具体语义,从而有效避免由于误解所造成的误译。  相似文献   

3.
文章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认知语言学与翻译的研究,总结了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结合点,总结了主要特点和启示:1.结合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理论框架进行翻译研究。2.研究领域越来越广,涉及翻译教学、译文质量等等。3.需要做细做透的空间还很大。  相似文献   

4.
翻译活动的主体是译者,翻译教学的中心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译者的认知活动与翻译能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为探讨翻译本质和翻译教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建立在认知语言学基础上的翻译教学模式对全面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改进当前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传统语义学,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语义学的翻译现在解释翻译现象时存在的不足之处启发我们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翻译过程.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指出:翻译具有体验性,多重互动性,创造性,语篇性,和谐性.在此基础上笔者运用翻译的客观世界和认知世界理论指导翻译实践,分析译本.  相似文献   

6.
翻译包括对源语篇的理解和表达两个重要的过程。从这一过程来看,翻译实质上就是译者寻求与作者之间的主观化对等。通过对篇章生产机制原理及篇章理解理论与策略的分析,以认知语言学的主观化理论为框架,找到一个切入点,以实现译者和作者之间的主观化对等。  相似文献   

7.
在隐喻的认知观与翻译的认知观基础上,从英汉相同、相似和空缺的概念隐喻三个方面探讨隐喻翻译的认知过程,最后得出结论:在隐喻翻译过程中,译者翻译的是隐喻表达,而不是概念隐喻,所有的隐喻的理解与表达都受到概念隐喻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布洛陀经诗》英译本问世标志着民族典籍翻译又跨上一个台阶。对其进行学术研究有助于探索和研究民族典籍英译规律和方法。本文以概念整合为理论基础,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在处理总体框架、"诗味"整合、语法句式和文化特色词等方面的认知运作过程。  相似文献   

9.
基于王寅先生新近构拟的认知语言学翻译框架,即认知语言学的体验-互动翻译思想,以及当代语言学中的科学语义观,本文探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入语意义的多维建构。即翻译时除传达源语之概念意义外,可能条件下还需在目的语中努力实现其内涵意义、联想意义、风格意义和主题意义等维度的动态建构。分析表明,认知语言学的体验-互动翻译观对翻译实践确实具有一定的阐释意义与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认知语言学是以人对世界认知为基础的,重在对语言现象进行解释的一门新兴学科.本文仅从范畴化、概念隐喻、意象维度、像似性这些人的认知能力或机制来说明翻译过程其实是个认知过程,并以这些认知能力或机制试图对翻译中的原文理解,译文表达,文化介入及审美运用等现象概括到认知上的统一解释.  相似文献   

11.
从认知、语境角度获取翻译的最佳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anSperber和DeidreWilson提出了“关联理论” ,它是建立在人类认知理论基础之上的。他们的学生ErnstAugustGutt又把此理论应用于翻译活动上 ,并提出关联翻译理论 ,这种理论不同于以往翻译界中的“语义翻译”、“交际翻译”等理论 ,给人以一种新的面貌。应从认知、关联与翻译三者的关系及翻译中原作者、译者和读者的三元关系通过语境来寻找翻译的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翻译活动中的一个不易被译者察觉而又对翻译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元素--权力.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是翻译活动受权力影响的理论中的典型代表作.权力、知识和话语是这个理论的核心概念,而且权力是最重要的一个概念.阐述和说明了在翻译活动中译者由于受权力的潜在作用而使翻译活动受到影响和制约,其中包括外来文本...  相似文献   

13.
科技翻译为社会的发展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交际功能。关联理论是近年来应用较为普遍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可运用在交际学、人类行为学等多个领域。本文首先对关联理论以及科技翻译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分析,进而对科技翻译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中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翻译本质上是个人或多人基于体验认知、多重互动和概念整合机制,理解原文化语境中语篇的意义和功能,并将其理解据特定的翻译目的用目的语语篇表达出来的过程、程序、产品.逆向汉英翻译者须充分考虑两种语言在语篇连贯表现上的异同,预测英语读者解读译文时具备的认知世界知识,贯彻句法翻译法并在内容、结构、文体等层面上实施相关、一致的补偿...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主述结构理论对法汉翻译的影响。首先梳理了主述结构理论的提出和发展过程,对主位、主语和主题作了区分。接着,从译者对原文主述结构的分析和在译文中对主述结构的保留或重新构建角度,说明主述结构理论对翻译的影响。最后,结合翻译实例从单句、段落两个层次分析法汉翻译过程中对主述结构和主位推进模式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由于品牌的特定功能,品牌翻译一直是众多学者和翻译工作者研究和探索的领域。"框架"概念来自认知语言学,翻译学者引用了这个概念形成框架驱动翻译法。本文主要讨论了框架驱动法在品牌翻译中的运用,并提出翻译策略,旨在更有效地实现品牌翻译的特定功能与原则。  相似文献   

17.
诗学是翻译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文化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安德烈.勒菲弗尔将意识形态和诗学引入翻译研究,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到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的操纵。本文以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为基础,以《西风颂》的三篇译文为例,来分析诗学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论证基础的语言学知识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语言学和翻译的发展、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流浪者》译文进一步阐明语言学在翻译过程中所起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尝试根据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拟构了翻译的认知语言学模式:翻译是以对现实世界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所参与的多重互动为认知基础的,译者在透彻理解源语言语篇所表达出的各类意义的基础上,尽量将其在目标语中映射转述出来,在译文中应着力勾画出原作者所欲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须兼顾作者、文本、读者三个要素,倡导和谐适切...  相似文献   

20.
在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下,以意义的动态识解为视角,从语境化识解、主旨义、限定和识解四个方面探讨《葬花吟》中“花”意象英译。提出意象在翻译之前,译者需要进行一系列识解过程,动用认知能力来动态解析同类意象,做好翻译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