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新闻教育的四大缺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据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何梓华教授介绍。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新闻学类专业点(新闻学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广告学专业、编辑出版学专业和传播学专业统称新闻学类专业点)开始了“超常规”发展。据统计,1994年以前。全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共有66个:1995年~1999年。5年共增加58个专业点,平均每年增加10个左右:2000年~2004年,5年又增加335个专业点,平均每年增加170个;  相似文献   

2.
《新闻爱好者》2010,(1):F0004-F0004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是河南省第一所培养新闻与传播学专门人才的学院,设有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五个教学系和编辑出版研究所、传媒研究所。学院拥有河南省唯一的国家级传媒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闻学与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相似文献   

3.
黄丹 《中国广播》2007,(3):46-46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组织策划的“广播电视艺术系列教材”之一、仲富兰新著《广播电视新闻学》2006年10月出版。  相似文献   

4.
构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春泽 《新闻界》2008,(5):186-187
本文在充分考察全国高校同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对广播电视新闻学人才的需求模式和要求,从全新的角度和视野认识和梳理了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路,并最终确立了我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新闻前哨》2004,(12):70-70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华东师范大学日前成立传播学院。该学院下设广播电视学系、新闻学系和传播学系三个系,包括“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学”、“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五个本科专业。传播学院在校本科生、硕博研究生近400人。  相似文献   

6.
《声屏世界》2006,(12):35-35
近日,一本新颖的《广播电视新闻学》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正式推出。这本《广播电视新闻学》是“中国最年轻的传媒博士生导师”蔡尚伟着力打造的一部“新概念广播电视新闻学”教材,全书包括九大部分,共40万字。为适应时代的需要,本教材的写作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其一,体例新。该书按照广播电视行业从业者职业发展的大体顺序来布置章节,力求突出“人生与专业共同发展”的“人本化”的教材写作理念。全面系统地向读者剖析了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各主要环节,希望给予读者完整、系统的职业指导,并力图将职业指导与人生激励结合起来。其二,理念新。本…  相似文献   

7.
陈玲  张洪华 《东南传播》2012,(1):106-107
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阵营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本文立足于民办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专业建设现状以及社会需求现实,提出了一些适合于民办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特色培养方案,力图在教学实践中解决专业建设遇到的现实问题,希望对广播电视新闻学教学改革提供现实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新闻学概论》(二版)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新闻学概论》(二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者李良荣曾在其“再版前言”中说:“……自2001年3月出版以来,承蒙读者的厚爱,两年多重印6次。”可见在当下新闻学界,尤其是新闻学高等教育界,这是一部有重大影响的新闻学理论教材。  相似文献   

9.
罗兵 《传媒观察》2010,(3):37-38
1982年在北京举办第一次传播学研讨会,被视为传播学正式引入中国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此后西方传播学研究成果被大量急速地引进,中国本土传播学研究如火如荼地开展,在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等新闻传媒类专业中,传播学(或称传播学概论、传播学理论、传播学导论)课程成为必修课,传播学的科研与教学成为新闻传播类专业重点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视听界》2006,(5):I0007-I0007
“十五”期间,盐城市广播电视局(台)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舆论宣传上水平。广播电视自办节目播出能力比“九五”末鄱了一番,且质量显提高,获国家级奖项19件、省级一等奖22件、二等奖126件。事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县(市)新建和扩建广播电视中心,  相似文献   

11.
学校概况西南大学是2005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学校位千重庆市北碚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缙云山簏、嘉陵江畔,占地9000多亩,至今已有百年办学历史,学校现有97个本科专业,19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4个博士点,师资力量雄厚,办学规模和质量居西部高校前列。学院简介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组建于2006年4月,由原西南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以及原西南农业大学信息中心等合并而成。学院现有三个系:新闻学系,广播电视系、传播学系:设有三个本科专业:新闻学、广擂电视编导、播音与王持艺术;現有一个传播学硕士点(包括新闻传播、新媒体传播、影像传播、网络传播四个研究方向),另有三个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理当代叙事文学、电影艺术理论、传媒教育技术。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588人,研究生84人。师资力量学院现有教职工3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博士9人(包括在读),专任教师分别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日本信州大学等海内外著名高等院校,是一支充满蓬勃朝气、有较强教学与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学院教师主持并出版了国家级教材5项:高等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国家级立项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等。学院聘请了原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党组成员、原国际广播电台台长、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副会长、《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主编张振华教授担任名誉院长。聘请了清华大学刘建明、北京大学影吉象、中国传媒大学胡智锋等12位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兼职教授,还聘请了著名主持人汪涵等一大批传媒业界精英任指导教师。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日前,教育部新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了新闻专业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的名单,本刊被评为“核心期刊”。本次评选是在“2006年-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基于2004年版《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及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相似文献   

13.
学院概况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现有三个系:新闻学系、广播电视系、传播学系,有三个本科专业: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有一个课程与教学论  相似文献   

14.
广播电视新闻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社会学科,实践教学作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检验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新闻采编等业务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广播电视科技是广播电视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推动和引领着广播电视的发展。“十五”(2000年~2005年)期间,是我国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准备和启动阶段。而“十一五”时期(2006年~2010年)则是我国广播电视向数字化全面过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媒科技》2007,(5):45-47
广播电视科技是广播电视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推动和引领着广播电视的发展。“十五”(2000年~2005年)期间,是我国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准备和启动阶段。而“十一五”时期(2006年~2010年)则是我国广播电视向数字化全面过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传媒名家     
赵玉明:1936年生,山西汾阳人。1958年由北京大学中文系转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59年毕业后在北京广播学院任教至今,曾任新闻系副主任、主任,副院长等职务。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广播电视年鉴》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顾问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中国新闻史、中国广播电视史教学研究工作。现任主要社会兼职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闻学学科规划评审组成员,国家哲学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广播电视学会…  相似文献   

18.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传播学课程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陆爱 《新闻界》2009,(1):190-191,182
传播学理论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理论基础课,它为进一步全面、深入学习和掌握广播电视新闻学的其它课程奠定理论基础.传播学教学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丰富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以及培养学生质疑、思考问题的能力,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彭立  陈佑松 《新闻界》2004,(2):22-23
1999年秋,我们所在的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始招生。至今已经招收了五个年级的学生。在我们的教学结构中,广电新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研究,我们也总结出了一些自己的心得。我们认为,把树立学生的新闻意识与培养学生的艺术感觉结合起来,应该成为广播电视新闻教学深入探讨的课题。广电新闻尤其是电视新闻的教学,既具有一般新闻学教学的共性,又带有不同于此的个性。这种“个性”特征,在我们看来,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新闻意识”与“艺术感觉”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交,为了推动我国美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并使之与广播电视艺术学、新闻学等学科形成良性互动,由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文学系蒲震元教授、杜寒风副教授等筹划、组织,在北京广播学院研究生部设置了2000级博士生课程“美学前沿”,邀请中华美学学会部分专家主讲。这是全国高校非美学专业博士生首次开设美学课程,该课程面向北京广播学院各层次学生开放。 从2000年9月至12月,“美学前沿”课程共进行了十个专题的讲授,包括:“美学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北京大学哲学系阎国忠教授)、“百年中国文艺学美学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