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代高等教育中,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愈加广泛.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模式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客观要求,文章阐述了信息技术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的内涵,比较信息技术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题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差别,提出了信息技术背景下推行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桂百安 《教育与职业》2021,993(17):67-71
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师信息素养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个性化、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化.目前高职思政课教师信息素养存在信息思维意识不强、信息技术应用不深、信息伦理规范薄弱等问题,对此,文章从树立科学化信息思维观、构建个性化数字资源库、融合创新教学技术手段、筑牢规范化信息伦理观四个角度提出了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感染力带来了新的机遇,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极大的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在教和学的双向互动中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自媒体、雨课堂、微课和慕课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模式呈现出朝气蓬勃的景象。同时,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下,过分重视信息技术手段、与相关教学环节协同性不足、忽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的教学规律和师生情感建构等问题,这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功能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牢守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合理协调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间的尺度、不断提升教师技术素养是提升融合有效性的基点。  相似文献   

4.
顺应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必须作出的战略选择,因此,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时代发展趋势。在总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从理念创新维度、方案制定维度、实施模式维度就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作用进行探索和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整合使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课程内容和实施过程融为一体.信息技术不仅作为知识的呈现工具,教学的辅助工具,而且作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优化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完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在新的课程理念的实施过程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已广泛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中,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媒介.本文通过对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的分析,提出了提高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中的运用有效性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维江 《考试周刊》2014,(59):114-115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给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带来了重大影响。颠倒课堂理念是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产物,成为当今数字化时代全球教育改革的一大新模式与新方法,目前在西方国家教育中比较盛行,在我国教育中也日益得到重视并有所实践。本文以颠倒课堂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教学方式颠倒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以期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8.
移动互联网技术与高校教育的深入融合,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在信息技术背景下运用移动智能端来辅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优势明显。为此,针对移动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即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重建教学考核的评价标准与机制。  相似文献   

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坚持"五个融合",即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教学基本规律相融合,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日常管理教育相融合,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与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相融合,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党建研究相融合,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相融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0.
程华伟 《中国电化教育》2022,(7):I0005-I0007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学生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课堂上接受教育,更多的是通过现代技术来获悉所需的信息。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和便捷的教学平台。基于此,本文在研读《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读与重构》(中国纺织出版社2019年版)的基础上,讨论新媒体技术视角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并从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数据中心、教学资源库建立等方面给出了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的有效措施,构建新媒体技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及职业素养教育针对性不足的问题,采用“六字”口诀,按年级分阶段地开展教学设计与创新实践,分析和验证高等教育阶段职业素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结果表明:融合职业素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将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新时代内蒙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学生获得感,本文主要从三方面探索:聚焦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和开展高质量教学;推进智慧教育,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深化和创新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内蒙古高校思政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转变自己的角色和职能,重新审视效率原则,面对教学中现实存在的问题,采用各种积极的应对之策,来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方令 《学周刊C版》2019,(8):28-29
当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不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较低、兴趣爱好广泛、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期待值较高,同时,也受到了不良网络信息和现代网络技术的冲击,使得当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较低。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规范教学工具、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从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多媒体技术已经为越来越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正在改变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而且还带来了教学观念的更新.如何正确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服务?结合自己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实践对多媒体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重大创新。大数据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在变革、激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内在动能、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认识层面、技术层面、融合层面的现实难题。为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亟须培养教育工作者的大数据思维,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数据应用能力,构建大数据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历经电教设备辅助、多媒体技术普及、混合式教学转型、虚拟仿真体验等多个阶段。虚拟仿真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教学是做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有力支撑、拓展社会大课堂的有效路径、创新数字思政的有为空间,有助于构筑“理论课+实践课+虚仿课”协同共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式教学矩阵。在教学实践中,虚拟仿真体验教学具有生动还原历史重要场景、强化虚拟现实情景体验、营造强烈教学互动氛围、精准把握教学效果评估等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素、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变革,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对增强课堂吸引力、扩大教学规模、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将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方式相结合,重新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式、课堂与网络探究学习模式,探索这三种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在运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新时代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实之困表现为:对实践教学的价值与意义缺乏应有的共同认知,实践教学的资源开发与叠加融合缺乏有效路径,实践教学的制度设计与考评方式缺乏实质性创新.需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微...  相似文献   

20.
将教学微视频融入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是应对信息技术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的客观要求。面对新时代大学生异化为"低头族"的现象,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问题破解为着力点,部分教学内容可借助教学微视频精准传输,实现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同向,实现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情感传递、知识授受、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