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倾城之恋》所使用的电影叙事语言、电影线形结构和电影造型手法等特点,都表现出这部小说的电影叙事策略。小说通过电影叙事达到了特殊的艺术效果,充分展现了张爱玲杰出的叙事技巧和独特的艺术理念。  相似文献   

2.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重要代表作,后被香港人文导演许鞍华改编成电影。许鞍华在改编过程中,虽然忠实了原著的情节,但是对作品的人物形象把握有误,导致电影整体风格改编发生偏差,人物形象突出的是对爱情的渴望,而不是原作中对爱情的算计。这种误读式改编的原因在于小说的心理描写很难通过画面表现出来,误读使原作的苍凉意识削弱了,而苍凉意识是小说原本的精华。  相似文献   

3.
时间和空间是小说叙事的重要元素,作家对时空的处理方式背后隐着其特定的人生观念和审美趣味。张爱玲对时空的幻化有着异乎寻常的敏感与关注,她不仅在小说中尽抒生命流逝、世事乱离之感,而且以灵活多变的时空变换机制描摹现实人生,表达苍凉的况味,时空在其小说文体中显示出审美与叙事的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4.
《倾城之恋》中,张爱玲借助“男女间小事情”视角,透视了一个苍凉的大社会,特别是写出沪港大都会中已呈颓势的陈旧生活、道德观念与日渐浓重的资本化碰撞的情况,通过与金钱利害死死纠缠的男女婚姻的描写.揭示出金钱令女性沦为商品、又令她们成为商品的推销的可悲之处。在大团圆的“喜剧”背后,人们所感受到的却是浓浓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5.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成名作,也是《传奇》中惟一以团圆结局的作品。但是这种团圆却又并不属于喜剧范畴,反而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它想讲述的并不只是俗世男女的婚恋,而是战争与爱情交织中命运的偶然与必然。在创作艺术上,《倾城之恋》采取了参差对照的手法,结构则显示了非封闭性回环特征,在高潮中沉入反高潮的渊底。  相似文献   

6.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有名的作品。胡琴这一意象串起了一部《倾城之恋》。这是一种中国封建化衰落、颓靡的意象,一种没落社会存在状态的意象。这”生命的胡琴”是苍凉的胡琴,不仅回荡在《倾城之恋》中,也回荡在张爱玲所有的作品中。  相似文献   

7.
比较张爱玲《倾城之恋》与黄碧云《盛世恋》,会发现惊人的相似:同样述说女子对于情爱的追求,同样是城市女子物质性生存本质的认同与揭示,兵慌马乱与太平盛世的背后又同样是苍凉与坚定。  相似文献   

8.
卢长春 《现代语文》2007,(12):51-52
反讽是张爱玲小说鲜明的艺术特点。《倾城之恋》这部小说,主要使用了结构反讽、情境反讽和模式反讽的手段,讲述了一对俗世男女的爱情攻守战,以超然的态度解构了人性的神话,显示了作者独特的精神空间。  相似文献   

9.
电影《山楂树之恋》用政治语境下的"纯爱"故事展现人性,其叙事手法与海明威"压力下的光辉"及"冰山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山楂树意象蕴含着三个维度的隐喻:政治和人性、生与死、人与物,从而使影片形成一种富有张力的叙事结构。影片用政治色彩的解构反衬至美的人性光辉,用生命易逝的缺憾凸显人类存在的悲剧宿命,用灰白色调衬托自然永恒的空灵之美。该片是张艺谋艺术风格的转型之作,也是对当代大众娱乐文化的反拨。  相似文献   

10.
《倾城之恋》是一代才女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收入《传奇》。张爱玲本身就是一部传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她的小说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当代的很多文学评论家对张爱玲文学的研究和关注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达到了和鲁迅相提并论的程度。她的小说自有其独特的魅力。本文试图从叙事学角度对她的中篇小说《倾城之恋》作一技术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在小说创作中有着卓越的时空叙事艺术,在<倾城之恋>中,她时而天马行空,超然度外指点人生;时而深入人的内心,千回百转浅吟低诉,诉说看中国女性的哀与乐,讲述着上海都市女性的悲与愁.这种叙事艺术使小说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复杂的内涵,有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非凡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西线无战事》的战争叙事与叙事视角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线无战事》是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名著,它以普通士兵的叙事视角颠覆了非正义战争中的“英雄主义”,它以人道主义的情怀展示了极限状态下生命被扭曲时所体现出的虚无。这一叙事典范深刻地揭示了侵略战争给人所带来的毁灭感。  相似文献   

13.
小说《倾城之恋》以上海外来者的身份对香港进行了重新审视:在张爱玲的视野中,香港对于上海而言是一个充满色素相冲的异域都市;而香港导演在《倾城之恋》中又以文化寻根者的身份对上海的旗袍、上海菜等具有上海特色的元素进行回顾.张爱玲文本中上海是本土中国的象征,但在许鞍华的影片里上海只是香港回忆自己的底本,香港比上海更加自由与开放.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是一个对人生充满悲剧感的人,她的小说无一不带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她笔下的人物周身围绕着脱不去的苍凉底色.《半生缘》是张爱玲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动荡不安的旧上海为背景,讲述了以顾曼桢和沈世钧为代表的几对男女的爱情纠葛和他们悲欢离合的命运.本文旨在通过对《半生缘》苍凉感的来源探析,来探讨其中内含的属于张爱玲的苍凉美...  相似文献   

15.
秦雪 《现代语文》2008,(6):18-19
“言语美策略”是钱冠连在《美学语言学——语言美和言语美》一书中提出的。这一策略包括提供意象,意义上求新,说白话,语不及,调动感官美好感受,反说碰撞等等。本文就是运用其中的策略分析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中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16.
《五号屠场》与反战争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当代小说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以反战小说著称于世。这部作品的反战性不仅在于其鲜明的反战主题,更在于冯内古特对传统战争小说的叙事模式所作的颠覆性尝试。如果我们可以把传统战争作品的叙事方式称为传统战争叙事的话,那么冯内古特在《五号屠场》中所采用的模式则可称为反战争叙事。《五号屠场》叙事的特点是它从"战争场面"、"英雄人物"、"敌我界限"、"情节与高潮"等战争叙事的基本要素出发,对传统战争作品进行全面的颠覆和解构,以碎片式情节、非线性叙述、跳跃剪辑、嘲弄性模仿、作者自述、虚构与历史及虚构与事实的混淆重叠等反传统手法来表现战争的荒诞与残酷。反战的主题和反战争叙事模式的匹配使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反战主题的确立为反战争叙事模式的形成打下基础,而这一模式的运用又反过来深化了反战主题。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以女性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世间的华丽与苍凉、繁华与落寞,无不体现出一种苍凉美学的韵味。  相似文献   

18.
19.
陈子善先生在2005年9月8日做客人民网文化论坛时说:"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假定说20世纪中国文学史最伟大的作家只有一个的话,那当然是鲁迅,但假定要举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第二位优秀的作家的话,我就举张爱玲.  相似文献   

20.
《保卫延安》是“十七年”一部反映革命战争的史诗性巨作。由于革命意识形态的规限和战争宏大目标的现代性想象的原因,使得战争文化思维和宗教逻辑具有了互通性和可转换性。革命战争叙事不可避免地流露出世俗的宗教情怀。具体而言,革命叙事中的朝圣般的崇拜情感、布道式的广场效应、宗教化的言说姿态三方面是对宗教仪式母题的某种转嫁和借用。这种战争的宗教情怀的叙事方式是对战争记忆和新社会秩序的“合法性”的一种文本体认和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