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我们认为,高明的教育者应该懂得唤醒人内在的良知,让受教育者懂得爱、懂得自由、懂得创造,真心热爱并乐于去创造美好的世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生存,还要学会鉴赏生活、鉴赏人。这种鉴赏的眼光是从心底里自然而然流淌出来的,是清澈、明亮的一泓泉水。好的教育应该是把孩子们对善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烈追求激发出来。孩子们在学习独立生活的本领时,在获得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谋生之术时,更应该形成优良的作为“人”的品格与操行,而不是单方面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品行却仍然停留在“虫豸”或者“猴子”的状态,甚至更糟糕的,无论哪一方面都没有得到本质意义上的进化与提升。  相似文献   

2.
我们主张对古今中外一切的经典与智慧,都应该怀有"温情与敬意",而不要求近功、食短利。或许,当我们真正懂得珍视一切塑造过我们精神的前人的智慧和思想,我们才会同时懂得,对它们的任何处置都必须以尊重其原意为前提;至于删改,一定要慎之又慎,能免则免。我们并由衷地相信,生活本身有着更强大的改写力量。对传统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教育中最本质的一种活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无一例外地推崇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是一种劳动,一种创造,是你精神力量和意志的自我教育。"对于青少年而言,阅读不仅必要而且迫切。"阅读首先能在他们面前展现着他们自身的心灵世界。也就是说,能使孩子认识到人的精神的伟大,充满对自身的一种尊重感,使他想在充满文化价值的世界里过着有趣、丰富的生活","一个人在少年时期与青年早期读过哪些书,决定着他的精神丰富性,决定着他对生活目的的认知与体验"。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素质教育再解读》指出:"我们不仅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更要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这也是解决目前社会和教育问题所需要的。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许多人只考虑个人收入和生活水平,出国不是为了学习先进技术和文化后为国服务,而是为了自己的舒适生活……"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现象太普遍了,例如虎妈蔡美儿之所以如此"虎",  相似文献   

5.
任平 《辽宁教育》2010,(4):29-29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使孩子们从小就懂得和领会到:他的每一步、每一个行动都会在他身边的人——同志、父母、教师和‘陌生者’的精神生活引起反响。只有当他不给别人带来灾难,不欺负和扰乱别人时,才能成为一个生活得平静而又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6.
《爸爸爸》被文学界誉为寻根文学的代表性作品,它以其独特的魅力而成为一种文学思潮的开山之作。除其叙述客体所表现的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外,更吸引我们的是作者以一种批判的眼光审视传统文化的愚昧、落后,但并非"一棍子"打死式的愤世嫉俗的疏离,而是以一种宽容的精神去观照传统文化和生活在古老原始部落的人们。《爸爸爸》不仅以其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和强烈的寻根意识而著称,而且其创作主体表现出的精神蕴涵为其创作更增添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经济条件的飞速发展,如今人们的生活质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然而,心理生活的质量同样应当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人们往往满足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缺乏精神生活的净化与提升,这不仅无法保障生活总质量的提升,还容易造成"重物质、轻精神"的情况。心理生活的界定、质量与提升,不但涉及个人的身心健康,对于其周围人同样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儿童生活与儿童教育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儿童的存在不仅具有生物学的意义,还应该具有文化的意义。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教育无疑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具有重建生活的意义。儿童世界是由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组成,而生活世界里内在的精神生活和外在的文化(游戏的、童话的等)交织在一起。关注儿童的生活世界,就应从内至外展开,即从内在的精神生活开始向外在的社会生活铺开。  相似文献   

9.
儿童生活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有其特有的地位与价值.理解儿童生活是由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交织在一起;理解儿童的生活是由内在的精神生活向外在的文化生活不断渗透发展的过程,对于走进儿童生活世界、尊重儿童生活的特殊性,帮助儿童创造可能生活、幸福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农村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滞后、生活单调贫乏、组织不够完善以及各种落后思想和文化的侵蚀等,是亟待突破的难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有组织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因为周公"制礼作乐"而被称为"礼仪之邦",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非常重视"礼"。"礼"起源于保证人类生存繁衍的现实生活,是人类精神特性的产物,是文明和文化的表现。在孔子看来,"礼"不仅是外在的规范,更是"仁",也就是人性的要求。通过"礼",人开展各种社会活动,成就自我。"礼"既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又引领人们走向更美好的生活,追求更高的生存境界。  相似文献   

12.
iPad开创了平板电脑的新纪元,一时间风靡全球。特别是伴随着iPad2推向市场,乔布斯创造的这"神奇而具有革命性的产品"不仅引领了时尚、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在教育领域也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波澜。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教学生活及追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教学是一种精神生活,通过这种精神生活引领学生的发展。教师精神生活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学生的发展及自身的人生幸福。当下的教师教学并非是自主、自由的创造,而是受到种种规约;是教学支配着教师,而不是教师支配教学。教师的生活更少的是人性的表达,更多的是技术、制度和规则的表现。为了获得教学生活的乐趣和幸福,教师要从生活的意义上理解教学的目的,反思教学生活的状况并进行自我拯救,从而创造可能的生活。教师要拥有自己的专业组织、独处和休闲的时间,创造自己的生活空间。这不仅仅需要制度的安排,更需要教师的奋争和教师自身生活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城市精神是城市的灵魂。"厚德、包容、创新、图强"的德州精神,是对德州历史传统、文化积淀、生活实践、人文素质、价值追求、人生信念的高度概括与凝练,既植根于德州作为一个古老城市的长期历史文化传承,又立足于建设现代化德州的生活现实,更着眼于实现未来幸福德州理想的美好前景,是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与完美体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的事实支撑。"厚德"包含着德州的文化根脉,"包容"体现了德州的人文个性,"创新"着眼于德州的现实引领,"图强"彰显着德州的时代追求。这一精神不仅代表了德州的整体形象,而且必将引领德州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5.
齐桂兰 《成才之路》2011,(23):19-19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健康,关心他们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而在当今社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似乎更加突出,突出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利己、缺乏  相似文献   

16.
"世界因您而更美,新年实现新梦想!""生活因勤劳善思而精致温暖;精神由阅读行走至强大自由。"希望通过原创和主题词的方式刷新"新年好"之类的空泛无当、"升官发财"之类的格调不高,以及"龙马精神"之类的套话废话。我们的生活需要创新、创造和开创;我们的精神需要变革、变化和创变;我们的语言需要丰富、发掘和陌生。只有人人多一点个性的思考,语言才能变成更加美好的家园。  相似文献   

17.
教师职业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幸福源泉"、"人生境界",教师不应仅把从教看做是一种工作、一种"谋生手段",更应把教书育人看做快乐的源泉,看做一种事业、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8.
班级文化是指由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全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共同创造并且受其约束的班级生活方式。在新课改形势下,班级建设不仅要为完成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任务创造良好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9.
艺术是用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但比生活更集中、更深刻、更具典型性的意识形态。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典型形象并不等同于生活原形,这就是一种"距离"。只有拉开距离,才能更准确地把握生活,更艺术地表现生活的本质,达到艺术的真实。艺术艺术实践证明,正是有了这种"距离",才塑造了众多不朽的艺术典型。而对创作主体来讲,这种"距离",就是对创作者思想深度、道德情操、生活积累、艺术修养等综合素质的检验。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思想家马克思的话"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作为引文,通过三个点主要论述体会、发现、创造美的过程,更通过课堂教学实例,进一步阐述了"美"在生活里,更在课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