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年级精读课堂上时常出现教师、学生互不干涉抑或教师自问自答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缺乏认知文本的语感图式,因而无法实现与课文、教师之间的真正互动。本文将王尚文先生语感图式理论引入精读教学,探讨如何通过构建和完善英语专业学生的语感图式来提高他们的英语语感素质,并以此帮助高年级精读课走出所谓"枯燥乏味"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2.
对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一些精读篇目,教师将怎样指导学生阅读呢?我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采用"五步"读书法,实现精读的目标,使学生养成"五步"读"书"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章似文 《广西教育》2014,(21):78-78
叶圣陶先生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精读指导必须纤屑不遗,发挥净尽;略读指导却需提纲挈领,期其自得。"这就是说,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做到"提纲挈领",让学生"粗知文章大意",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掌握的学习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因此,在小学高年级的略读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握的大方向为"整体求略,部分求精",抓大问题、放小问题,抓难解之处、放易学之处,抓语言学习、放情节分析,课堂教学力求"精略相辅,略中有精",做到精读与略读交互,整体感知与重点感悟交融。  相似文献   

4.
提到语感,我想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不陌生,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也不言而喻,但如何增强学生的语感呢?通过实践,我认为一定要"读"占鳌头。一、精读增强语感精读,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经过编者的精心打磨,非常适合精读。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揣摩课文的遣词  相似文献   

5.
内容图式对大学英语精读有很重要的影响。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做好内容图式的准备,以利于他们全面深刻地理解大学英语精读文章。对文章深入的理解有利于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内容图式对大学英语精读有很重要的影响。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做好内容图式的准备,以利于他们全面深刻地理解大学英语精读文章。对文章深入的理解有利于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初中文言教学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学生不愿学,教师教不会"的尴尬局面中。有鉴于此,笔者对文言教学陷入尴尬局面的原因,以及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教学效率的问题做了一次极为有益的思索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的各个学科中,思想政治课是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的课程,长期以来,政治课教师难以走出"课难备、书难教"的困境,而学生也面临"不好学、不想学"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9.
张媛 《考试周刊》2011,(35):220-221
目前中小学教学存在着"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课堂为什么会出现耗时多、收效低,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这一"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局面?是什么因素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对这些问题作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师院校"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教学存在着学生不重视和教师教学"知""行"不一的尴尬局面。为改善教学现状,培养能够胜任新课改的新型信息技术教师,尝试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对课程进行"混合式学习"的探索。实施结果表明:"混合式学习"的开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效果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1.
诵读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养成多读、多看、多思考的好习惯。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充分自读、细致精读、反复诵读,让学生在深度感悟、比较揣摩中学会移情,从而获得语感。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至今仍存在着不少令人困惑的问题。本文以教师应该怎样组织阅读教学为切入点,着重从"培养语感的重要性"、"养成语感需要什么"和"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三个方面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重又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追捧。然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这样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往往更多的烙上了教师思维的烙印,而缺失了自己个性的,独特的东西。本文试着从自读感知阶段朗读的"量",精读领悟阶段教师指导的"度"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朗读的"质",这三个方面谈一些自己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传统教学中教师"唱戏"、学生"听戏"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反思过去的数学教学,学生问得少,教师问得多;学生悟得少,教师牵得多,从而导致学生缺乏主体意识,被动应付。使课堂教学失去生机,出现“启而不发”“引而不达”的尴尬局面。数学教学要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就必须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到教学...  相似文献   

15.
张文中 《考试周刊》2010,(38):10-11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素质相对较低,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对数学课缺乏兴趣,教师如果仍沿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教授传统的教学内容,不仅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使数学教学面临更为尴尬的局面,因此职高数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汉语本科高年级精读课是提升学生汉语水平的关键课型,然而目前的高年级汉语精读课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既有教材的问题,也有教法的问题。如何调整和提升教学效果,文章指出在目前高级精读课教学面临教材、教学模式等诸多因素制约的情况下,发挥教师主导者的作用才是突破外部局限、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专业高年级精读课是英语专业重要的基础课,随着时代的发展,该课程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过时,课堂教学应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来。通过课堂观察、典型实例分析与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尝试,阐明英语专业高年级精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并运用汉语语言以及文字,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在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对学生进行语感的训练,要鼓励学生精读与范读相结合,增加语感的积累,要培养学生善于在文章的情境中感受语言的语感,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地将语感的培养带入语文的教学中,增强学生对汉语直觉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科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重视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就是要他们践行"读书三义",即多读、精读、熟读。通过多读,学生可以获取大量语文知识;精读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熟读则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语言材料,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语文的核心是语感。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王尚文先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语感素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极为重要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感悟,不能做过多繁琐的分析,应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鼓励下,自主用心思考、咀嚼、体验语言文字的魅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各阶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户,也是感受语言,培养语感的基本方式。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