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小宇 《现代语文》2009,(10):88-90
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上海的“新感觉派”小说打破了中国缺少都市文学的局面,代表作家穆时英将其发展至成熟,不仅描绘了一幅幅富有现代都市特征的场景,并且深入地探究了都市人的生存状态与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
柳永都市词从北宋的城市风貌、节今风情和市民休闲文化三个方面,记录了北宋承平之时繁华多彩的都市风情.不仅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繁华,同时也开拓了旅游文学的表现领域,留下了一幅幅都市风情图。  相似文献   

3.
邱华栋的文本展示出一幅特有的都市意象.都市是欲望得以膨胀的场所,是扼杀个性的刽子手,是死亡的憩息之地.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上海为代表的呈现畸形繁荣的中国都市成为中国新感觉派作品表现的主题。新感觉派作家们透过都市繁华的表象看到了其背后的阴暗和凄惨,并以其特有的恰当的叙说方式,形象逼真地描绘出一幅繁华落尽的都市图像。  相似文献   

5.
邱华栋的文本展示出一幅特有的都市意象。都市是欲望得以膨胀的场所,是扼杀个性的刽子手,是死亡的憩息之地。  相似文献   

6.
邱华栋的小说直指都市 ,描写了都市青年的生存状态 ,着重展示了欲望的膨胀 ,同时也记载了一位都市实际生活者在欲望的逼仄下向往和谐而不能、最终无可避免地走向失落的心态  相似文献   

7.
彩笔街景     
艺术家Guy Dessapt的这一系列作品主要描绘法国都市街景,特色在于用彩色的笔触把城市点缀出华丽的效果,尤其是对植物的用色上非常饱满,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幅温馨的  相似文献   

8.
穆时英小说在欲望化表征下,运用现时性叙述方式、特写、陌生化等多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手法充分表现了现代都市特有的符码、生活状态以及现代情绪,反映了都市中个体的生存体验,为都市文学提供了式样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小说中的地域景观保留着山野的古老、原始、厚重、神秘,民俗风情反映着商州山乡人们固有的道德伦理与质朴的生存方式。在一幅幅商州山水的画卷中,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奔涌于贾平凹心底、流溢于他笔端的那份强烈的恋土恋乡之情,甚至在他的都市小说中,从描绘的都市景观到对所表现的都市人物的选择都有着摆脱不掉的乡土气息。商州,是贾平凹创作上“心灵的根据地”,也标志着在乡土情感上,作家已找到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10.
柳永以都市为题材所创作的词,或者描写都市风光,展现承平繁华景象;或者再现都市生活,揭示崇奢竞侈的社会风气;或者描写时令节序,展现风俗民情。读柳永的都市词,令人宛如在欣赏一幅都市风俗画,同时使读者对北宋的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有生动具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昆汀·塔伦蒂诺的《好莱坞往事》将过往的影像穿插于1969年的洛杉矶都市空间想象中,打造出一幅流动的“电影绘图”,呈现出一系列充满怀旧色彩的景观拼贴。影片对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城市地理想象构成了一种意味深长的景观书写:通过对城市景观的怀旧式再现,对过往精神进行重新阐释,建构出一种“想象都市共同体”,以唤起当下社会的文化认同感。这种对后现代都市地理的反向书写,折射出全球化语境下文化疆界的瓦解所引发的都市文化焦虑,并影响着现实中的都市空间建构。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以"乡下人"特有的眼光,观察着都市文明,嘲笑着都市的丑恶,认为都市的人生形式远远不及湘西的生活状态。而事实上,沈从文在极力批判都市文明"病相"的同时,无意间却向读者展示了城市文明的进步所在。这些进步,正是湘西世界所缺少的。  相似文献   

13.
市民阶层和城市知识分子群体是都市的两类感知群体,也是都市诗中的主人公。中国现当代城市诗更为深刻而真实地透视出中国上个世纪都市生存的基本状态,抒发了中国知识分子复杂难辩的都市感受。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崛起的都市文学真实地表现了后工业社会中心理负重的现代人对复杂多变的现实的体味。村上春树的作品密切关注后工业时代年青一代的孤独、空虚和失落的生存状态,折射出对现代世界中的都市青年生存状态的关照和反思。  相似文献   

15.
新诗产生以来,都市诗歌一直处于一种边缘状态,对于都市诗特别是初期都市诗的研究工作远远不够。从众多的都市诗定义中提取共性因素,以此对其定义进行界定,并从历史轨迹、主题思想、艺术形式三个方面对初期都市诗进行了深入探讨,从中得出其在整个都市诗歌发展史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晚饭后,随意翻看女儿的绘画簿,突然发现,近百幅画面,每幅的左上角都有一个鲜红的太阳,光芒四射。阳光下,有茁壮成长的庄稼,郁郁葱葱的树林,争奇斗艳的鲜花,烟囱林立的工厂,炊烟袅袅的村庄,车水马龙的都市,还有成群的小朋友在游戏……一幅幅多彩  相似文献   

17.
《我是波西米亚人》运用简洁的文字,通过对女孩小培成长经历的叙述,细致真实地描摹了居住在上海这个都市中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面貌,揭开了上海浮华与虚幻的面纱。小说的表现范围虽然有限,却透露出实实在在的有关这个都市,有关这个都市的人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内蒙古少数民族作家所创作的以都市为背景的小说,从生态危机的视角揭示现代文明的精神缺陷和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状态,体现了作家强烈的生态批判意识和对都市精神生态的忧思。  相似文献   

19.
美点赏析春天,常常意味着阳光明媚,草木返青,百花盛开,蜂飞蝶舞,它是万物萌动的季节,是大自然的盛日。而住在远离大自然的都市里的人往往麻木了感觉,除了气温上的差异,四季已变得不分明。诗人细心地捕捉到了都市里春的信息,并用四幅图画勾勒出了都市里的春。首先是一只风筝的特写,在没有红花绿草,只有光秃秃的电线杆的背景下,它孤零零地缠绕在电杆梢上,只能随风轻轻地摆动,再也无力飞上蓝天,但它却是“一个春的幌子”,在“没有一条红,一条绿,做一道清线记春的来去”的都市里,它是春的象征。是谁已觉察到了季节的变化并将它放上了天?第二幅图…  相似文献   

20.
张相宽 《考试周刊》2007,(18):74-75
沈从文以其笔下的湘西世界与都市世界构筑起他的文学大厦,并期图以湘西理想的人生形式与生存状态来抗衡来对抗都市的虚伪、腐朽与堕落。但由于他信仰“真实”的写作原则,又使他痛苦地发现了湘西的缺失与都市的丰富,从而在无奈或无意识中悲哀地颠覆了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