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人性化教育研究是笔者进行的教育改革实验课题.人性化教育是主动地为受教育者提供宽容、支持、和谐的人文环境,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培育受教育者具有完整人格的教育.它是依据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而提出的,其目的就是培养受教育者具有完整人格,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核心是人的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人。全人教育观认为,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不仅要使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和技能,更要掌握科学的精神与方法、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并具有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唤醒人格的自由、人性的渴望。学案导学教学法是目前中学教学中比较惯常、通用的教学模式,教师可通过导学学案的设计,提供人性化的...  相似文献   

3.
教育人性化教育人性化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人性化有利于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并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与创造力,实现人与社会相融。人性化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学生具有完整人格。人性化的核心就是平等和尊严。传统教育模式最缺乏平等和尊严,尤其是传统教育中的填鸭式教学,不仅师生之间缺少平等,而且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正如一些教育专家所言,如此缺乏平等要素的填鸭式教学,不仅使学生与老师产生较大的距离感,而且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没有平等和互动元…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正义是教育人性化的首要价值原则,那么承认正义则是教育人性化的根本法则。教育人性化的承认正义是为了避免羞辱或蔑视,获得尊重和尊严,通过教育交往实现自我发展和认同的伦理形式,较之于分配正义和关系正义,教育人性化的承认正义更具有核心的价值地位。教育人性化的承认正义原则以互动正义和实践性正义为前提,以权利承认、社会承认和爱的多元正义为具体内容和形式,促进平等对待和道德关怀,保护学生的完整人格,维护学生的平等和尊严。  相似文献   

5.
构建人性化教育是当代教育的重要思想之一.它在于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培育受教育者成为完整的人.强调以人为本为目的,对人进行全面的关照,它反映了时代特点,并代表了教育发展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6.
李明春 《中国教师》2013,(20):36-38
一、"人性化教育"的提出"人性化教育",即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具有完善的独立人格。中职教育的对象大部分是刚刚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初中毕业生,他们往往在学习方面缺乏主动性、持久性和创新精神,没有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基于此,我认为,在当今信息社会的背景下,"人性化教育"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迫切。特别是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探索和实施"人性化教育"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和现实需求。二、"人性化教育"的内涵"人性化教育"不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而是教育本义的回归。"人性化教育"是基于人性、提升人性的教育。"人性化教育"的具体实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育行为的人性化,即"人性化教育"渗透到教育教  相似文献   

7.
对德育过程中“人性化”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透过德育过程的表象 ,我们不难发现 ,德育本质上是个体人格和品德的建构过程 ,是学生个性与社会道德规范的对话过程。然而 ,现实中的德育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人格和品德的改造过程。要改变这一状况 ,就应顺乎受教育者的接受机理和内在需要 ,着力贯彻人本原则的精神 ,切实推动德育过程人性化。一、传统德育过程中“人性化”的缺失什么是德育 ?长期以来 ,许多传统德育定义都认为德育只是一种由外而内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 ,认为思想品德、人格等纯粹是从外部转化进学生的头脑的。比较典型的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就…  相似文献   

8.
"尊重教育"的理念,其核心,就是要尊重教育规律,特别是人才成长的规律;强调要尊重受教育者,尊重他们的人格人性,尊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除了要教会学生必要的知识之外,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具有生活的勇气、向上的精神、创造的激情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国家在2000年已完成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但不容忽视的是"反弹"相当严重,农村学生辍学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即使在城镇,也有相当部分学生不愿意读书。  相似文献   

9.
论高校创业教育目的的实质、渊源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某种人格理想,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具有进取心、冒险精神、创新意识的企业家精神的人格理想;教育目的根植于受教育者生活于其中的社会规范文化,教育目的与社会文化传统的异质性是当前创业教育目的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通过对创业教育目的实质、渊源的分析,提出创业教育目的的实现有待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心理品质教育人性化模式是指在心理教育进程中,关注、尊重生命个体;善待、相信每个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模式。一、构建心理品质教育人性化模式的步骤健康的心理品质内涵很广泛。在性格方面表现为诚实、勇敢、勤奋、踏实、认真、宽容、谦虚、谨慎开朗,富有责任感和牺牲精神;在情绪方面,主要表现为坚定不移,锲而不舍;在兴趣方面,主要指求知欲强,广泛涉猎,且在某一方面能保持专一;在气质方面,应该和客观环境保持和谐统一。1.认识自我。正确认识自我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人常会妄自…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中性的,教育可以启蒙人,也可以蒙蔽人。我这里说的“教育”是指明代化教育,即用生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式去传播最现代化的知识,去培养具有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现代文明、道德、情操和人格的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12.
“问题意识”视角下的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人性化教育为中心,实现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核心切入口。通过培育“问题意识”,思考与解决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前沿性的真问题来形成符合社会与时代的价值观,确立人文和科学的理念,从而掌握科学的理论和思想并上升为理想与信念,最终付诸于实践,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这是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弘扬民族精神,着力培养中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最主要的是对青少年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和义利观教育。  相似文献   

14.
教育人性化是人的生物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和谐发展,实现个人自由和社会制约性、个别差异和人类共性、理性与非理性的辩证统一。根据马克思以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其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我们必须从教育人性化所蕴含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的“总体性”出发,理解和把握教育的“人性异化”问题,通过教育劳动、行动、互动、活动等“总体化”实践,实现“总体人”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5.
对理性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理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理性意识、理性能力、理性精神的教育。理性对于个体和社会发展有重要价值,理性教育对于主体人的批判意识、生存能力和完整人格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切实采取措施以改变我国教育中理性教育缺失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从内涵的演进来看,"教育"的实践哲学渊源是"抑恶"与"求善",其内涵经历了从道德人格之善、健全人格之善,到社会人格之善的转变。由于正义源自人性,又是人性的首先价值,而且,它超越人性善恶和人性利己利他问题,是教育人性化的规范性条件和基本法则,所以教育人性化的实践哲学需要在规范伦理学范围内论证如何维护和实现正义。  相似文献   

17.
促进人的人性丰富和完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意义之所在。准确认识和把握人的完整特征,既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又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根本目的。当代人类社会发展观的转变、人的精神失落呼唤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共同呼唤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而人的实践活动及其生成性、发展性、开放性和可塑性的特性,则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艺术审美教育与健全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上的各种不良风气将严重地侵害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与人格发展。如何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使其具有健全的精神人格?教育家们希望通过教育,尤其是艺术审美教育来陶冶学生的人格性情,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从而改变和医治社会的心理变态现象,整合人格功能的某种缺陷。艺术审美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愉悦情怀,充实生命;陶冶情操,升华灵魂;激荡精神,滋养心灵;丰富蕴涵,提高素养。  相似文献   

19.
精神教育具有发展、充实和升华人格以及化解调适功能,建构和实施精神教育在当前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强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20.
人的本性与教育的人性放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生命本质是精神性的;人的个性是人的本性的存在和实现方式;人格受到尊重和维护的人,具有独立、完整人格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人的本质是人的活动本质,人之为人的本质始终处于生成之中;人是自为的生命存在,自为生命的生命体是由自我主宰、自我支配和自我驾驭的;社会发展只有以人为根本目标、基本动力和终极尺度,社会才是人的社会,人的本性才能获得提升;人作为人,其生存从属于生活,其生存是生活化或意义、价值化的生存。但教育却是去精神化的;它将人先验化、储备化;它所培养的人是均质化、共质化的;它总在伤害人的人格,它所培养的是权威型人格和人格分裂的人;它压抑和放逐了人的自主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教育生活都是生存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