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我馆所存满文档案中,有天聪朝七、八、九年及崇德元年以后各年的满文国史档。这些档案史料,记载了清入关前皇太极执政时期的政治活动、经济状况、军事制度、民族关系、阶级矛盾、对外关系,乃至宫廷生活、社会习俗、天文、地理、气象等内容,多为清《实录》、《东华录》所不载,或载而不详,或有出入。因此,它是研究清初社会性质,早期满族历史,和我国东北地方史的珍贵文献,同时也是研究我国满族语言文字发展史的重要资料。当前我馆正在翻译这些档案史料,准备于数年后全文公布。现选译天聪七、八两年的部分史料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接修清史工程·纂修清史工程与档案邹爱莲4.3·档案史料·有关南明尹三聘的儿件史料1.3雍正朝会考府汉文档案全编(上)1.7乾隆朝释递史料(上)1.24乾隆朝中晚期科举考试史料(下)1.48清末开办陕西延长油矿史料1.62雍正朝会考府汉文档案全编(下)2.3乾隆朝释递史料(下)2.17光绪朝各省绘呈《会典·舆图》史料2.37光绪帝被囚滚台医案2.60夭津《大公报》载孙中山佚文2.72乾隆朝刑狱管理史料3.3乾隆朝甘肃电垦史料3.23晚清各省铸造银元史料续编(上)3.44光绪年间美国女画家卡尔为慈禧画像史料3.61光绪二十八年四川总督岑春煊“劝戒缠足告示”3.69清…  相似文献   

3.
崇祯十三年辽东战守明档选(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太宗皇太极几次派兵入关,均因通往关内的咽喉宁锦一线为明军扼守,清军后路时刻有被切断之虞,无法勾通关内外联系而难以立足。因此,皇太极决定首先占领锦州重镇,为入主中原打开大门。崇祯十三年五月,清军大举进攻辽东锦州、松山、杏山、宁远一带,但遭到明守将祖大寿等的抵抗,清军失利。本专题史料,反映了当时明、清军队的战斗及明军的防守、调遣、运粮、筹饷等情况。这些史实,《明史》、《清史稿》等虽有提及,但均不详,或为清方一面之词。为了提供这次战役较翔实的史料,特从馆藏明档中编选有关档案,予以公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清代,中央政府所形成的档案(包括皇家档案)主要保存在北京之内阁大库、皇史宬等处.但除此之外,也有相当一部分档案材料保存在当时的陪都——盛京宫殿中.这部分档案材料是现存清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研究、介绍,使世人能够更多的了解它、利用它.本文试将清盛京皇宫档案的一些基本情况介绍给读者,愿这部分档案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清盛京皇宫档案的由来清盛京皇宫是清入关前的旧宫.清入关后,盛京被尊为留都,盛京皇宫仍具有较尊崇的地位,并因此而得以收贮一些清代的重要档案.总的说来,清盛京皇宫档案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三大部分:1.盛京旧档.清人自建立政权之初,即从太祖努尔哈赤始,就很重视档案,并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  相似文献   

5.
乔治忠先生编纂的《清文前编》历经寒暑,已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这是近年来对清朝入关前文献搜集整理的一项重要成果。一、清朝入关前文献概况清朝于17世纪初兴起于辽东半岛,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沈阳称"天命汗",建立金国(史称后金)。1636年,其子清太宗皇太极改汗称帝,又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清朝入关以前,历经太祖、太宗两朝,在几十年的军政活动中,形成了数量可观的文献资料。保存至今的主要有满、汉文档案和太祖、太宗实录。  相似文献   

6.
广西少数民族档案史料编纂历史悠久。明代以前,少数民族档案史料编纂成果较少,直到明、清、民国时期,在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纸质和石刻档案史料的编纂方面才有了大量优秀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西少数民族档案史料编纂取得了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清入关前由一个偏居东北一隅的少数民族政权逐渐发展壮大,最终夺取了全国政权,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努尔哈赤能够采取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措施,正确地处理了民族关系,其中努尔哈赤在入关前对蒙古关系的处理尤为成功,堪称典范。  相似文献   

8.
满人入关前是一个特殊的历史发展时期。它既是一个从游牧社会向农业社会快速演变的典型 ,又与满人入关后有清一代的延续相关联。因此 ,对其档案工作的产生与发展的研究就显得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通过满人入关前各种社会管理活动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这两个基本逻辑线索 ,阐述了以满族为主体的满人入关前统治者档案意识的产生与发展以及清前档案工作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迅速而独特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满文老档》是以满文书记的记事性档册。它是研究清入关前满洲社会、后金汗国的兴建、扩张以及满族语言文字发生、变化的第一手材料 ,具有重大的价值。《满文老档》有原本与重抄本之别。原本成于清入关前。明万历二十七年 (1595年 ) ,额尔德尼等奉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命创制满文 ,此即无圈点的老满文。满文创制以后 ,后金汗国的记注官遂以该种满文来记注当时的各种活动。这些记录作为后金政权的官方文献保存下来 ,形成记事性的满文档册。这些档册以记事为主同时也选录公文、案牍的内容和抄载其它档案的资料 ,内容宽泛 ,载记全面。但由于这…  相似文献   

10.
治明史者,一般都根据《明实录》、清政府官修的《明史》、清入关前的史料以及某些野史笔记。但是,《明实录》主要记录的是各朝皇帝的言行,很多重要的史实并不记录;清人修的《明史》,对女真是中国的臣属、女真侵扰、掳掠中国、朝鲜的事实讳莫如深;清入关前的史料,以个人见闻为根据,也有相当的片面性。所  相似文献   

11.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的《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十辑,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本辑共有六个专题的档案史料:第一,《顺治年间茶马之制》,反映了清初沿袭明代以茶易马制度遇到的种种问题及解决办法。第二,《顺治年间逃人问题》,反映了满贵族入关前后迫使汉人为奴,汉人不甘奴役,以逃亡作为反抗,清政府对逃人  相似文献   

12.
一、清代档案史料编纂成因探析清代档案史料的编纂与发展 ,受中国文化传统以及中国古代档案史料编纂史上所取得的各种成就的影响 ,并与清代政治、经济的盛衰密切相关。中华民族注重传统和“博古”的文化心理以及中国封建社会以政治和道德伦理为本位的文化特征对清代档案史料编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的统治者虽是以少数民族崛起于中国的东北地区 ,但受汉族文化传统的影响 ,与历代封建王朝一样 ,出于对历史所怀有的深沉的认同感和对传统文化近乎崇拜的心理 ,对档案史料的编纂倾注了巨大的热情。早在入关前 ,满族就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  相似文献   

13.
清入关后,依恃武力,采取一系列强制措施,以加强对全国各族人民的统治。顺治二年六月发布的薙发令,强迫汉人依照满族习俗薙发留辫,就是这些强暴的措施之一。这一命令,引起了汉族人民的强烈反抗,成为清初政治上的重大事件。但此事在当时是与圈地、逃人等残暴事件一样,属于不准议奏的事件,故留传下来的史料甚少。现从本馆所藏档案中,选出有关剃发史料十四件予以发表,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盟誓贯穿清入关前满洲与蒙古政治外交生活,是双方政治、军事关系之主线。盟誓在蒙古归附、满洲入关这些重要历史事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满文老档》是满文书写的档册,成帙于入关前,到乾隆时重抄,得以流传。它是将各种档案原件摘编而成,其史事距事件发生时间颇近,史料原始,翔实可靠,多为其它文献所未载,或载而不详、不确者,是研究入关前清史和满族语言文字发展史不可或缺的第一手材料。近年来,清史研究蓬勃开展,特别对入关前的清史研究有很大进展。国内学者利用《老  相似文献   

16.
盟誓贯穿清入关前满洲与蒙古政治外交生活,是双方政治、军事关系之主线。盟誓在蒙古归附、满洲入关这些重要历史事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科举,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途径之一。清入关后,承袭明制,在开设文科的同时设立武科。后者亦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进行。这里选发馆藏宫中朱批奏折中部分有关乾隆朝武科考试的史料,供研究参考。——编选者 王澈  相似文献   

18.
正法国国家图书馆(以下简称法图)珍藏汉文档案、文献100余种,共2万余件册。这部分文献,主要是欧洲传教士、外交官和汉学家带回法国的。法图藏书中明正统《道藏》、明万历刻本《元曲选》《十三经注疏》、清雍正四年(1726年)铜活字《古今图书集成》等典藏对于法国汉学研究,具有一定推动作用;《圆明园四十景图》、册页本《皇清职贡图》、太平天国官刻书、《缙绅录》等档案文献为中国大陆所阙藏,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档案史料.雍正朝箭毒及解毒药方史料1.3马嘉理案史料(四)1.14胡适史料拾遗续编(上)吴元康辑2.3清末各省兴办农林实业史料3.3胡适史料拾遗续编(下)3.7雍正年间清廷办理西路军需钱粮销算史料4.3光绪帝大婚备办衣料等件数目清单4.19.专家论坛.《中国通史目录》和《新史学》汤志钧1.28晚清满汉关系与辛亥革命朱东安1.36《清史.报刊表》中有关古代报纸的几个问题方汉奇2.10张伯苓与南开精神魏宏运3.19.学术论文.记注档案及其史料价值倪道善1.44从居延三简档案史料论“民爵”刘敏1.49史部目录的形成与确立刘蓉王东维1.55论明与中亚帖木儿王朝的关…  相似文献   

20.
“新满洲”是清大宗时期值得认真探讨的重要问题,搞清这一问题,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太宗时期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特征。本文拟通过清入关前的有关档案,结合清代官修史书和私家著述,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