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宋石经》是宋高宗赵构平日练习书法时抄写的儒家经典文字,后来在秦桧主持下刊刻上石的一部儒家太学石经。《南宋石经》是"四书"形成初期的明显标志,在书法上与两宋刻帖极为相似,是儒家经典与书法结合的较好范本。  相似文献   

2.
《嘉祜石经》按时间顺序为第五部刊刻上石的经典,竣工后碑石立于太学,其功用是正定经典. 《嘉祐石经》一共刊刻儒家经典9部,《孟子》入经就开始于《嘉祐石经》.在中国文化史、书籍发展史以及图书馆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嘉祐石经》是儒家七部刊刻上石的经典之一,立于太学,是用来正定经典、为学子树立典范的石质教科书,共刊刻儒家经典九部。《嘉祐石经》首开《孟子》超子入经先例,其对中国文化史、书籍发展史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熹平石经》是第一部大型石刻儒家经典,也是第一部官方教科书,它的刊刻促进了儒家经学和教育的良性发展,同时,《熹平石经》杰出的书写也使儒家正统教育从核心内容到书写形式实现了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蒋衡用十二年的时间书写完整的儒家经典——《十三经》,在乾隆朝刊刻上石,至今较为完整地保存在北京国子监,成为我国的重要文物。《乾隆石经》既是儒家经典的范本,也是中华文化精神和蒋衡书法水平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宋廷位 《兰台世界》2011,(12):75-76
《孟蜀石经》是儒家七部刊刻上石经典中经注合刻、字数最多、最早汇集“十三经”的一部经典,在中国文化史、图书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现在仍然有少量残石和拓片留存于世。  相似文献   

7.
《孟蜀石经》是儒家七部刊刻上石经典中经注合刻、字数最多、最早汇集“十三经”的一部经典,在中国文化史、图书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现在仍然有少量残石和拓片留存于世.  相似文献   

8.
乾隆石经是历代儒家经典碑刻中最后一部,也是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一部。自乾隆五十九年(1794)刊刻后,历经了嘉庆八年(1803)的磨改和光绪十一年(1885)的奏修,完整保存于北京国子监二百余年。相应乾隆石经也就出现了乾隆版、嘉庆版和光绪版三个版本。通过对比分析,理清了乾隆石经两次改刻的原因、历史背景及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宋蜀石经《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孟子》的文本性质进行了考察。认为蜀石经《公羊》所用底本为蜀刻的可能性较大,《穀梁》底本亦属监本系统。以理推之,二传同时刻石所用底本也应一致。蜀石经《孟子》盖据北宋监本刻石,似可排除底本为蜀大字本。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石刻文字的由来着重探讨了儒家经典石经历代演变的轨迹,其间呈现的规律、特性,指出石经具有重要的文献学、社会学、印刷史、图书史、文字学、书法艺术等研究价值,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七部儒家太学石经时间相距1600余年,刊刻这七部石经所用字体有古文字中的古文、篆书和今文字中的隶书、楷书,从文字学角度和书法学角度均可从这七部石经中看出它们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2.
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宰相毋昭裔在蜀中捐出巨额私财刻立石经、雕版印刷《九经》,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私人大规模刻印儒学经典著作的先例,为我国经典文化在西南偏远地区的传承和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东汉时期经文有今文经与古文经两种,古今文之争促进了版本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广搜异本,择善而从;二是利用考证方法,鉴定版本的真伪。儒家经典标准本的树立对版本学的发展有以下意义:一是树立了我国标准本的观念;二是由于石经的产生,也随之发明了传拓之法;古籍版本(简策)形制研究对版本学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孙启治 《图书馆杂志》1999,18(11):39-40
中国学术史有数千年之久,其中经学占了极重要的地位。在今天看来,经书中含有丰富的人文科学资料,为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文化、经济所必不可少。中国历代朝廷都重视对经书版本文字的整理工作,这给后人的研究带来很大方便。在木版印刷术发明之前,经书经历了一个靠碑版石刻流传的时期,这种石刻的版本,称为石经。现在知道的最早石经,是汉代熹平年间(一七二-一七八)用隶书刻的《熹平石经》,立于洛阳太学。但据汉代人记载,当时还存在用先秦古文字书写的古文经书。这古文经究竟是什么样子的?由于汉代没有刻石流传,至今已不甚…  相似文献   

15.
官刊本指历代官府刻印的本子。根据古文献记载,发现五代后唐明宗时刻本《九经》开官刻本之先河,对我国图书发展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即我国书籍流通和文字传播方式由印刷方式代替过去的手抄、刻石等笨拙的方式,开辟了雕印儒家经典之先河,产生了政府的刻书事业(官刻本),规范了书籍印刷等,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石经山     
杨德 《北京档案》2000,(12):38-39
石经山原名白带山.白带山因山间有白云似带而得名,白带山上因藏有石经,故又称石经山. 石经山位于北京西南部房山区境内.山高450公尺,山腰有九个藏经洞,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七洞,下层两洞.第五洞名为"雷音洞",是九洞之中最大的一个,也是唯一的开放式藏经洞,洞口有门可以进出.  相似文献   

17.
熹平石经《尚书》以东汉末期官学定本欧阳《尚书》为底本,大小夏侯《尚书》异文附于经文、《书序》之后,是研究汉代今文《尚书》的重要文献。1922年后,汉、魏石经残石出土日多,根据《隶释》所载残石、出土残石与汉人引《书》异文对熹平石经《尚书》进行的复原工作也随之展开,代表成果为张国淦《汉石经碑图》。而这一工作由于20世纪60年代洛阳南郊太学遗址两方残石的出土可以得到重大推进。  相似文献   

18.
《汉语大词典》第九卷第862页“经典”条目中,给这个词作出三种解释: 1、旧指作为典范的儒家载籍; 2、指宗教典籍,举例有“三教典籍”的话语,具体指儒释道; 3、权威著作,具有权威性的。  相似文献   

19.
本书从社会史和知识社会学的视角来审视儒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角色,及其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历史命运。作者以儒家经典的经学化、孔子的圣人化、儒家的教育选举制度和政治法律制度的儒家化来界定制度化儒家的基本形态。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废除、现代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建立、新的观念体系的形成等过程的分析,揭  相似文献   

20.
<正> 傣文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文字,据傣族文献记载,傣历669年(公元1277年),“佛爷”督英达第一次用文字把佛经刻写在贝多罗树叶上(因此这种经书也叫贝叶经)。按照这一记述,傣文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 1953年,西双版纳自治州第一届各族各界代表会决定改革原有的傣文。1954年,有关部门提出了西双版纳傣文改进方案。1955年,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