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题由来同学们在作文中常常会写到各种各样的场面。如何写好场面呢?抓住典型、渲染气氛,是一种最基本的写法。抓住典型,就是写好“点”,就是写好有代表性的个别人、事、物;渲染气氛,就是写好“面”,就是从整体上写出那个场面给人的感觉和印象。如果能做到这两点,你笔下的场面就“活”了。  相似文献   

2.
杨朔的《荔枝蜜》、《雪浪花》等散文脍炙人口 ,“北杨南秦”是对杨朔、秦牧散文的共识与赞誉。但也有人批评杨朔散文艺术表现的不足之处 :一些作品在构思上还未能做到独出心裁 ;没有掌握多副笔墨 ,在文字上微露斧凿的痕迹 ,失之太做。《荔枝蜜》是由蜜蜂写到人 ,由赞蜜蜂的要求人的甚少给予人的很多到赞劳动人民忘我劳动无私奉献 ;《雪浪花》也是由写雪浪花到写人 ,由赞浪花撞击岩石到赞劳动人民铸造江山的伟力———笔者认为 ,这不叫“微露斧凿的痕迹”“失之太做” ,而是一种创作的思路 ,谋篇的格式———“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一种值…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写记叙文,一般说来比较简单,无非是这么两种:一种是记事,另一种是写人。其实,这只是一种大致的说法,表达得不够精确。因为“叙事”作文中必然要写到人,而“写人”的作文也必然要叙到事,所以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记叙文有以叙事为主的和以写人为主的两种类型。如何写以叙事为  相似文献   

4.
现在,陈亦新已经开始了长篇小说的写作。我发 现,他的创作,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有些独特的东 西。 对于作文,我一向提倡写“虚”。一个人,从小学 二三年级写到高中毕业,甚至写到大学毕业,却写不 好文章的原因,就在于不会写虚。写“虚”不易,只  相似文献   

5.
那天语文课刚开始,纪老师对大家说:“默写《沁园春·雪》。大家把字写小一点,只许写在上半页,千万不要写到下半页去。”好奇怪的要求。不过,因为是纪老师提出的要求,所以没有人说什么。因为他原本就是个很有个性的老师。  相似文献   

6.
一提到描写,有的同学就说:“我不会,我没那么多形容词。”在这些同学看来,好像描写就一定要多用形容词。其实并非如此。过去流传着一首有趣的打油诗《咏雪》,诗曰:“江山一笼统,井口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打油诗,虽属说笑话,它本身也没有什么诗意,但它确实是在描写雪景,而且描写得还很有特点。它全篇写雪,由面到点,从静物写到动物,描写了一场大雪,却没用一个描写雪的形容词,也没用一个“雪”字。细细品味一下,这种具体描写,还是很能给人一点启发呢。像这种朴实的描写例子,我们还可以举出许多。作家冰心也讲过一个描写雪的例…  相似文献   

7.
《第一场雪》(五年制第九册)是按照下雪的过程,从雪前写到雪后,从景物写到人,并由瑞雪联想到小麦的丰收,注意了在写景和议论中抒情。教学时,如何引导学生领会这一写作方法? 一、写写——列出阅读提纲。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学生会写简单的记叙文。就记叙而言,它自然包含着“记事”与“写人”两大基本内容。可现在的问题是这样:不少教师看重“记事”指导,而忽视“写人”指导,更忽视“写自己”的指导。其理由大致认为事中有人,也可以有自己;学会“记事”也就学会了“写人”、“写自己”。说到人与事,没有人会怀疑“事因人而生、人由事而显”这个常识,但具体到作文领域,以事为主写到人和以人为主记到事终究各得其宜。前者重在记清事情的演进过程,此时写到人是为了体现事情意义,润滑事情环节;后者重在写出人物的各自个性,此时记  相似文献   

9.
<正>一、记泰山旅途中的由“动”至“静”“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这句话给人的感觉是静止的。此时,姚鼐感受着万物俱寂,雪已到膝盖,万物停滞于此,除了那不时飘落的雪花,不知作者此时内心是怎样的?但是从“雪与人膝齐”的描述可以发现,大雪纷飞,姚鼐站在那儿时间已经不短了,但是他似乎恍了一下神,便发觉雪已埋到膝盖的位置,那么厚的一片雪,只是姚鼐恍了一下神吗?估计“这一下”是天地流转,是曾经的时光飞逝,  相似文献   

10.
白鹭之邀     
《小学科学》2013,(1):16-17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前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四首绝句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的春景,其中写到了两种鸟类:黄鹂和白鹭。  相似文献   

11.
谁阻碍了写     
谁阻碍了写王首程常有人抱怨说:从小学写到大学,从少年写到中年,终究还是不会写,还是写不好。久而久之,更有人开始对写作技能的提高丧失了信心,变得害怕提笔了。“干点别的什么都行,就是别让我写。”在许多和写相关的职业岗位上,此类“声明”并不鲜见。是谁扼杀了...  相似文献   

12.
王健龙 《现代语文》2003,(11):26-26
《醉翁亭记》历来为人们所推崇,不仅仅是因为它表现了欧阳修有与民同乐的思想,重要的是它在艺术方面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色,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结构严密,层次井然。文章采用“层层脱卸,逐步顿跌”之法,由远及近,步步深入,由四方皆山写到西南诸峰,写到诸峰中的琅琊山,酿泉,亭子。写亭子,先写亭子的修建者,再写命名者,命名原因。写了景和亭,才写出一个“乐”字。借“山水之乐”,明白地道出全文的主线。然后又贯串这“乐”字,与前面“醉翁之意不在酒”相呼应,一气贯穿。到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乐”统一起来,画…  相似文献   

13.
曾有“提高阅读能力四转变”,我们不妨来个“写作教学四境界”:一是由要我写到我要写;二是由我要写到我爱写;三是由我爱写到我会写;四是由我会写到我写得好。怎样达到这“四境界”呢?我认为:在对话中学作文,是一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吴冠中是很有成就的美术大师,散文也写得很好。《观瀑》一开始从我国传统山水画常以瀑布入画说起,并以国画大师李可染的画为例,说明无论老少,都喜欢观瀑,画家也每每以此为题材表现之,因为瀑布的流动之势容易成为“画面最活跃的命脉”。接着作者从画家喜欢画瀑布,写到游人喜欢去  相似文献   

15.
语文如同一棵树,教学生长点就是树的枝杈,枝杈位置生得恰当,长得遒劲有力,大树才会绿盖如伞,生机盎然.如何巧妙地抓住生长点,让语文这棵大树蓬勃生长、四季常青呢? 一、拓展广度,把握知识生长点 学者林清玄曾说过一句话:“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教师应是一个既能“观鹭”,又能“看雪”,还能“见白”的“大智若愚”者.  相似文献   

16.
人们把“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比喻为阅读理解的三种境界,贴切而形象地说明了阅读由浅入深,由易及难的过程。只有经历了这三种境界,读书才会深入到位。本人认为小学生习作也有三种境界,即“想写”“会写”“乐写”,分别是“物境”“理境”“情境”。  相似文献   

17.
心态是一弯明月倒映在水中,让你在平淡中体味“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雅趣。心态是一轮旭日照耀在身边,让你在失意时看到“阳春回雪时,万物生光辉”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随身带着一种看不见的法宝,一面写着“积极心态”,另一面写着“消极心态”。一个心态积极者常能心存光明远景,即使身陷困境,也能以愉悦的心态走出困境,走向光明。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地方写到了雪,由于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不同,使相同的一种事物——雪,有了不同的含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诗作《长征》中的一句。岷山,山高地寒,荒无人烟,千年积雪,飞鸟难  相似文献   

19.
唐代有个叫张打油的人,惯以俚词俗语作诗,所作诗歌幽默诙谐,自成一体,人称“打油诗”。有一首题为《雪》的打油诗是这样写的: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乍一看这下里巴人的诗作实难登大雅之堂,可细细玩味却觉它别有情趣。作者无非要表现“雪大”这一景象,可既不用“燕山雪花大如席”般的夸张,也不用“银装素裹”类的比喻,甚至通篇竟不写一个“雪”字,而仅取雪天两种物象——井和狗,就它们因雪而造成的视觉形象的变化简单勾勒,便境界全出。“江山一笼统”总写天地之间大雪漫飞苍茫迷漾之雄浑景象:“井上黑窟窿”色彩对比强烈鲜明;“白狗身上肿”,一个“肿”字绝妙无伦,无可更替,极具浮雕性。全诗无一处写雪又无一处不写雪,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正是作者巧妙地运用间接描写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芹红新语     
一、“白雪歌残梦正长”——漫谈《红楼梦》稿本抄本及雪芹文物“文星陨处西山动,——灯火人间守岁声”!①一代文豪曹雪芹在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离开了人世。②——下一年初秋,雪芹生前友人张宜泉从居处海淀③去西山,凭吊雪芹故居,写了《伤芹溪居士》一首悼诗,中有“白雪歌残梦正长”之句。④这句诗里的“梦”宇,红学研究者认为与《红楼梦》有关联,而在诗句里用了“歌残”、“梦正长”字眼,可说异乎寻常,是否张宜泉在雪芹逝世半年后,就得知雪芹遗稿发生了意外之事?发此慨叹;还是寓有其他意思。观察一下时代背景:一是,几处记载,乾隆帝弘历曾“索阅”《红楼梦》槁;⑤二是,弘旿批永忠《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诗,认为“其中有碍语”;三是,脂评提到八十回后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