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分析研究了问题教学法的具体方式。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节中,使用问题教学法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分析二元一次方程组是《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二节,是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后续和发展,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有紧密联系,是继续学习一次函数的基础.二元一次方程组在解决生活和生产实际问题中有较多的应用,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这个描述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相似文献   

3.
方程的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板块,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后,如何有效的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并且让学生掌握其解法,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做有效的教学设计.本文将重点谈谈初中数学中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一、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进行问题引入学生们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一元一次方程,对于其中各个相关概念,方程的解法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这是学生接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重要契机,在展开新课程的讲授前,我首先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进行问题引入,我给大家看了如下问题:例题在一个大的笼子里有一定数量的鸡和一定数量的兔子,它们在一起共有50个头和140支脚,大家能分别算出鸡和兔子的个数吗?这是非常著名的"鸡兔同笼"的命题,由这个问题也能够很好的引入方程的思想,是展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4月,笔者参加区里组织的"三有课堂"展示活动,执教浙教版七年级《二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有序、有趣、有效的"三有课堂"是每节数学课堂追求的完美形式.笔者结合该课的教学设计,谈谈对"三有课堂"的一些认识与反思,供同行参考.一、教学设计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1(展示班级学生植树照片)在本次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如何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如何落实学科育人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单元教学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关联性的特点,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数学素养的培养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节是"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章的重点与难点。本节的教学通过对两个探究性例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阅读审题意识,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引导学生找到等量关系并建立方程组。  相似文献   

7.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他们喜爱的教学内容,能够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下面本文就以"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学设计为例,希望为教学工作者提供些许经验。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仪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蝴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三节第三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内容解析 这部分内容建立在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等以一次(线性)运算为基础的数学模型的已有认识上,从变化和对应的角度对一次运算进行更深入的讨论.从函数的角度对一次方程(组)、不等式重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应试为目的的数学课堂呈现的是“一个定义,三项注意,几个例题,大量练习”的教学,品位太低,糟蹋了数学教学的名声,导致有的学生害怕数学甚至厌恶数学,感到“数学难,难于上青天”。如何让学生消除这种感受?作为教师,应竭尽全力构建高品质数学课堂,帮助学生把一个个数学知识理解到位并能用于解决问题,在真实的获得与提升中建立起良好的学科情感,从而摆脱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探究的动力。将“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教学内容以“问题串”的方式呈现出来,既可以暗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线索,又可以有效地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激发他们求解问题的欲望,积极主动地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11.
创新教学的先行者里斯特伯先生指出:“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要解决生活问题,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攻关艰深的高级数学问题,我们不能只为了培养尖端人才而忽略或者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利益,所以数学首先应该是生活概念.”因此,我们应关注身边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常用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课标(2011年版)》倡导过程教育,但在以《一元一次方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中发现,课堂教学普遍与过程教育存在偏差,也没有体现以学为中心思想.鉴于此,笔者在重复式观课与反思基础上,对这节课的教学进行分析与解读,得到了同仁的认可.  相似文献   

13.
《课标(2011年版)》倡导过程教育,但在以《一元一次方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中发现,课堂教学普遍与过程教育存在偏差,也没有体现以学为中心思想。鉴于此,笔者在重复式观课与反思基础上,对这节课的教学进行分析与解读,得到了同仁的认可。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科版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第一节《二元一次方程》内容。本节课的学习是建立方程思想的一个重要过程,只有正确地理解和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才能学好二元一次方程组。因此,二元一次方程的研究综合了前面学习过的方程的知识,同时又为后继的内容做了奠基,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可还原为一句话,"学生已知了什么,从这里出发进行教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必然应基于教师对学生在某个具体内容上的学习心理序列和学科逻辑序列的充分理解.在课堂导入环节我们已习惯于进行情境创设,但情境并非外衣,情境的引入除了激发兴趣外,重在促进学生理解新知,化解难点,故设计情境时要找准新知的"生长点",帮助学生解开学习新知的"困惑点".  相似文献   

16.
数学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知识运用水平。"二元一次方程组"作为八年级学生重点学习内容之一,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教师在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应科学创新此教学内容的教授方式,帮助学生梳理"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张芳华 《考试周刊》2012,(40):55-56
初中学习压得许多学生喘不过气来,对老师也一样。在大谈轻负高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似乎没有体会到它的优越性,反而书包更加沉重,因为他们有着艰巨的任务:考重高,考普高……同样,数学教师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不做或少做作业,学生过于轻松,对自己认识不清,老师对学生掌控也不清,所以适度的练习还是得进行。但又面临新问题:没时间讲评,新课又得上,每星期分配的学时又不够,若一天上两节课,学生又不乐意。怎么办?  相似文献   

18.
从一些教研活动中开设的章末复习课来看,还存在着脱离教材复习的现象.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章末复习为例,强调复习课要重视回归教材.对一些典型方程进行消元时,应根据它们的系数特点灵活选取不同的消元方法,并将典型问题进行形异质同的变式改编,促进学生掌握整体处理的策略,使得解法更简洁,体现整体变形的解题智慧.  相似文献   

19.
l_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的基本概念。(2)会检验一对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能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就是反映现实世界量之间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2012年版)第8.1节《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 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们解的概念,会检验一对数值是否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