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文艺反映论和文艺主体性的统一、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本质化的艺术概括和生活化的艺术描写的统一、对中外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借鉴等四个方面,对周立波的现实主义个性特色进行了探讨。文章从周立波的文学观和创作实践两方面审察,论述了周立波的现实主义的源流、内蕴及其特色,认为它与赵树理的现实主义形成鲜明比照,殊途同归,在“解放区文艺”的作家群中颇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文艺反映论和文艺主体性的统一、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本质化的艺术概括和生活化的艺术描写的统一、对中外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借鉴等四个方面,对周立波的现实主义个性特色进行了探讨。文章从周立波的文学观和创作实践两方面审察,论述了周立波的现实主义的源流、内蕴及其特色,认为它与赵树理的现实主义形成鲜明比照,殊途同归,在“解放区文艺”的作家群中颇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80年代中期以来 ,长期占主导地位的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真实观遭到了先锋派创作和新写实小说的严重挑战 ,真实性观念在两股新的文学潮流那里被赋予崭新的涵义。三种小说艺术真实观共生共荣 ,左右了 80年代中期以后小说创作的想象空间和叙事走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坛对意识流小说的介绍和研究开始于1920年代后期,而中国文坛的主流文学思潮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于意识流文学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了一系列的有意味的"误读".从1920年代基于"现实主义"追求的曲折认同,到1930年代阶级批判式的彻底否定,再到1940年代在二次大战背景下的基于艺术本体认同的急切呼唤,中国现代文坛对意识流文学译介与接受可谓一波三折,其中也折射出中国现代文学自身发展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族文学关注人生、教化社会的强大思想传统与西方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交汇.使得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决定着新时代中国民族文学的基本风貌。现代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滥觞于19世纪末科学主义语境中的“写实”风潮。“五四”十年中,鲁迅、文学研究会及乡土文学作家群引领风潮的小说创作完成了现实主义文学“经典化”模式的历史性铸造。标志着20世纪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美学精神的凝成.经30—40年代的多元化发展.50—70年代的政治蜕化,世纪末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潮浸润下,现实主义文学重新恢复她应有的美学品格。直面人生、以积极干预社会一政治文明构建为历史使命。成为中国民族文学标志性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吴组缃以其融合北平作家和左翼学艺术风格的小说创作引起了坛的关注。吴组缃早期的小说创作对妇女的悲剧命运寄予深厚的同情,同时他以深刻的社会剖析意识,将时代社会变迁与人的生活处境的变动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吴组缃的现实主义创作为现代学史贡献了“量”少而“质”佳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7.
周立波小说艺术的审美价值集中表现在对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的深化和开拓方面:紧跟时代的发展,忠诚讴歌人民的新生活;从矛盾和发展中,深化人物性格的描写;强烈的抒情性,具有明丽乐观的审美情调,这是周立波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的现代性的重要特征。当然,周立波现实主义小说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鲁迅与苏联"同路人"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月革命后苏联出现的“同路人”文学樗着当时苏联文学的最高成就,鲁迅积极译介“同路人”文学,并对这一文学多有论述。鲁迅对“同路人”文学的态度有时也很复杂,这与他对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文学的态度相关,“同路人”文学的现代主义艺术质素,其对陀思孕耶夫斯基心理现实主义艺术的师承,是鲁迅亲和“同路人”文学的又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时期文学,出现了多元化的创作格局,但在文学观念上仍未彻底摆脱革命现实主义加浪漫主艾的政治化严肃传统,文学的真实性和生活的真实性保持了较大的距离。王朔小说的出现,一方面使我们看到了文学生活的另样图景,另一方面也唤起了我们时文学观念的理性审视。本文通过对王朔小说创作幕略的探析.揭示了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学观念嬗变。  相似文献   

10.
卢卡奇和左翼作家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被倡导于不同国度,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个体,但相同氛围产生的现实主义创作有明显的一致性。二者的现实主义学说都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有渊源;坚持艺术“反映论”原则,把现实主义艺术反映论理解为对现象和本质进行综合认识、整体反映的总体观。卢卡奇关注人的整体性,认为文学创作是生活的再度体验;左联注重文学的阶级性,认为文学应为阶级斗争服务。  相似文献   

11.
小说批评中隐含了小说美学观念的变化。内蒙古小说批评在三个阶段体现出不同的美学倾向:1950年代直至1980年代初期,受到生活美学与政治美学的双重制约,以现实主义理论为评价标准,强调真实性与倾向性;1985年起开始对小说审美特性的深入探讨,主要涉及结构形式、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至199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了文化批评与新历史主义批评。  相似文献   

12.
"垮掉的一代"文学与现实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20世纪的文学主潮,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具有鲜明的反传统的特征,但它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并不完全对立。以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和流派——“垮掉的一代”文学为例,对社会现实激烈的反叛、对自身命运清醒的认识以及特定的文学观念等方面都能够证明现代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之间既互相区别、各自独立,又互相渗透、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周立波十七年时期的短篇小说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审美变迁,这种变迁与当时主流意识形态所推崇的"英雄典型"话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他在此阶段的小说创作风格的变化是对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来自己创作风格的反拨.1949-1955年,周立波响应号召创作反映工业题材的小说.但败笔明显,其短篇小说创作实践碰壁,促使其开始审美反思,其中,1954年回乡后短篇小说<盖满爹>的成功.从正反两方面促使他重新开始了艺术探索;1956-1966年,周立波凭借对乡村生活的熟悉与文学修养的积累和对文学审美的重新认识,其短篇小说创作表现出明显的个人独特追求,但时代的限制使他的艺术探求出现反复.这种审美观的变化可以从他对于延安讲话精神的不同侧重阐释发现端倪.  相似文献   

14.
阎连科是当下国内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其创作以传统现实主义为标靶,反对外在化、政治化对真实性尤其是个体生命、灵魂之"内真实"的戕害。置于文学史视野整体观之,这种被阎连科命名为"神实主义"的文学观,事实并非是对现实主义的离经叛道,相反可以深化我们对现实主义文学真实的理解,让文学告别矫饰与庸俗,更加贴近现实人生。  相似文献   

15.
赵红 《文教资料》2006,(19):68-69
关于如何定位“先锋文学”概念的内涵,批评界有多种不同意见。本文在这里所接受的是为批评界所识的看法,即指在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思潮。从思想内涵上来讲,先锋作家们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潮主题,还是在形式技巧、创作理念方面都集中地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想和艺术技巧,表现了与中国传统文学不同的艺术特征。对于中国新文学历史而言,这种创作具有浓烈的创新和挑战意味——正因为这一点,80年代文学评论界就借法国“先锋小说”之名为它命名。笔者认为这一范围的概…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现实主义在批评和创作上倾向于为某一社会问题提供出路 ,而非细致地展现矛盾 ,这就削弱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性与真实性 ,从而使现实主义文学陷入困境。本文认为 ,真实地展现当下现实生活矛盾才是现实主义的主要任务 ,而一味“提供出路”反而会走向伪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7.
“亲历其境”说揭示文学源于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一种生活体验论,是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体现。本文主要讨论脂评“新历其境说”的内涵和审美意蕴。对亲历其境说进行阐释,以探讨脂砚斋小说美学思想和《红楼梦》成功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8.
路翎作为七月派重要的小说创作成员 ,追求创作主体对创作对象深入把握的主观战斗精神 ,将笔触深入到人的精神和心灵世界中去 ,创作出一系列颇具独创性的现实主义作品。路翎从事创作的 4 0年代是政治位居社会中心地位 ,政治话语代替一切话语的时代。路翎文学创作的独创性是以与主流文学疏离为代价的 ,这代价是惨重的 ,直接导致了后来路翎的悲剧命运和对其艺术生命的残酷扼杀。文章意从路翎创作的现实主义成就与 4 0年代政治文化语境的分析入手 ,重现路翎当日独特、深远的艺术理想和执著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学以近代西方异质文化的侵入为契机,开始了新的文学的现代转型.从此,二十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形成了三个相对完整的创作高潮,即1919年至1942年的新文学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期;1942年至1976的当代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期;1976年至1995年的新时期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期.现实主义小说的三次创作高潮,经由分化而独立,由独立而强化,由强化而断裂,再由断裂而强化,体现着作品质体文本求异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0.
巴尔扎克是西方现实主义大师,在中国新旧文学交替的时代,他的《人间喜剧》传进中国,对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惊服巴尔扎克小说写对话的巧妙。他们在塑造人物、提炼典型上有相似的追求、相同的手法和相通的感受。茅盾则不仅在创作方法上,而且在创作主旨和总体风格上都和巴尔扎克有相通的地方。茅盾尊巴尔扎克为“写实主义的先驱”,折服于他“洞瞩一切”的“锐眼”。他们的创作都具浓厚的历史趣味和历史意识,重视社会全貌和历史全景的再现,都以经济为切入点来深刻解剖社会。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艺术还深深感染了路翎、胡风、端木蕻良、周立波、王蒙等一代代中国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