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人说语文教学像面对一盘散沙,看我们教师怎样把这一盘沙子串起来。我觉得这个比喻恰到好处,怎样把这盘散沙串起来,除了认真学习课标、大纲以外,还要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问题。但是,在语文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老师满堂问,学生满堂答,一节课“一问到底”,老师的“问”牵着学生的鼻子,  相似文献   

2.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形式,它贯穿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小学高段的朗读教学,虽然不像低年级那样需要逐字逐句指导,但必要的指导还是必须的。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读、择点读、有感情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悟,读出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演绎语文课堂的精彩。  相似文献   

3.
大气,环绕地球,包容万物,因而总与气魄、恢弘相连。做人要大气。大气的人,宽容,智慧,有魄力。做老师要大气。大气的老师胸怀宽广,高瞻远瞩,不汲汲于眼前利益,而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是学生生命发展的激活者,是学生人生的对话者。”叶澜教授如是说。做语文老师要大气。像窦桂梅老师那样,大胆超越,以具有温度、广度、深度的语文课堂为生命奠基,是一种大气;像薛瑞萍老师那样,扎根沃野,用高品位的课外阅读滋养学生心灵,是一种大气;像王崧舟老师那样,以“诗意语文”自成语文教学之一派,是一种大气;像于永正老师那样,从容淡定,从心所欲…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以更高的目标、更新的意识和架构,给语文教育带来了一股清风,令我们耳目一新。但就目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来看,仍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课堂上学生讨论的泛滥,造成语文课堂教学的肤浅化;重问轻读现象比较严重。事实上,“读”不仅是中国语文教学的传统,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为此,我们呼唤语文教学“读”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常听到有学生跑到办公室问:“老师,今天的语文作业是什么?”A老师说:“预习下一课,读课文三遍。”B老师说:“把今天的字词抄三遍。”C老师说:“把刚学完的一课的《同步训练》做完。”读课文的,多半学生不会去做,这和没作业差不多;单纯的字词抄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同步训练》会做完,但多数同学会抄答案。布置语文作业,还得巧妙设计,既要让学生愿做,还得让学生有收获。一、每早一诗学生人手一本《课外古诗词必背》,如果不布置背诵,没有人自学,这本书一定被束之高阁。每天早上,课代表把今天要背的诗的题目写在黑板上,学生一到校就背诗,背过…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一直在传统与现代之问徘徊,一面是传统的“听、说、读、写”,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一面是“信息论、方法论、控制论”的导入。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材体系、新的评价方式冲击着传统的教育体制,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充分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势在必行。那么如何把信息技术注入语文课堂呢?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究,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7.
王晓媚 《陕西教育》2011,(10):55-55
在教学中我不止一次遇到这样的学生:“老师。我不喜欢语文。”“老师,我不爱上语文课。”怎样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使学生从心底喜欢学语文呢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的传统教法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这样时间一长,学生听着、答着犯困,便或玩、或打盹,或者思想开小差,于是大家在教改中大声疾呼: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地位,改变被告诉、被灌输、被训练的地位。怎样改变 ?我们想出的一招就是:“换个思路备课”。比如教《太阳》这篇课文,老师备课不是像以往那样备自己讲的内容,也不是备自己“问”哪几个问题,而是想,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通读懂,还要提出自己乐于解决的问题。于是教师在备课时备了这样一个自学提纲在课堂上出示:   1自读课…  相似文献   

9.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与思考反思目前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现状 ,我们清楚地意识到 :尽管教师们在教学中主观上很努力 ,但由于课堂教学仍沿袭“一本书 ,一言堂 ,一锅煮”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 ,将备课当成“背课” ,将上课当成“演课” ,将学生当成“容器”。整节课满堂灌———老师讲 ,学生听 ;老师问 ,学生答。加上大量机械重复的练习以及频繁的考试 ,忽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 ,使课堂教学缺乏活力 ,教学效果欠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课堂上 ,大量的时间用在教师串讲、串问理解课文内容上。师生…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指出: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要听到朗朗的读书声,阅读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于是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语文课堂:上课后,老师就让学生读课文,初读感知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等学生简单说出后,又让学生读课文,并告诉学生边读边想:课文是怎样描述这件事或这个人的,读后交流汇报;一生说不到位,别的学生补充;都谈不到位就再读课文,读后再谈。总之,老师是断然不能开口说话的,好像一张嘴就是没有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就没有做到“以读为本”,就会背上“填鸭式”“满堂灌”的黑锅。  相似文献   

11.
通常有人对语文教学有误解,认为语文课程是死的,只要学生肯读肯背就行了,很多家长这样说,不少老师也这么讲,而我作为语文老师却无法苟同。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我的理解是:语文阅读教学应在“活”字上下工夫。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可是当下我们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多弊端,老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老师在台上泛泛而谈,学生在下面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这样的语文教学让学生的思维处于"停滞"状态。要改变这种现状,则应将"读"切实落实到实处——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会以"漁"某"鱼"。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思维。在这种新的教学要求下,语文教师通过不断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让课堂有了实质的改观,但很多方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完善,以改变语文教学效率低的尴尬处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引”、“读”、“碰”、“拨”四字,可以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  相似文献   

14.
“文本”教学中的两个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开始日益强调“文本”或“文本思想”,但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在“落实”上还存在问题。笔者此举二例,谈谈粗浅的认识。一、“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在笔者读中学的时候,一位语文老师就曾经谆谆告诫我们:学习一篇文章要解决三个问题———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时间已过去20年,自己从事了教学管理工作,这样的“教诲”,在语文课上仍然能够听到,没有先前那样“权威”,只是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时候,偶有发问:“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看来,“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在教师的“文本”教学中是一个要解…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起作文,许多老师都感到困难,甚至力不从心,而学生更是头痛。很多语文老师、专家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许多经验。吴忠豪先生认为是“读和背”;朱作仁教授说是“大量读写,读写结合”。经过多年作文教学的实践,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16.
开原市民主小学在语文教学改革方面,步伐较快,构建并实施了“一二二”教学模式,即加强“一读”,突出“两写”,坚持“两背”,取得了良好效果。一、加强“一读”,促进语言内化民主小学的领导和教师认识到,读书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他们提出,语文课上,学生读书量要足,面要宽,目的要清,形式要多,效果要好。1.量要足。他们让教师牢记:书是学生自己读会的,不是老师讲会的,更不是老师问会的。他们要求每节语文课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把读贯穿全过程,环环有读,把书读熟。2.面要宽。他…  相似文献   

17.
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培养学生的五种意识,即文体意识、文本意识、语境意识、方法意识和时代意识,并且把这五种意识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文体意识。从有些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的文体意识普遍较差,文体概念混淆不清。课堂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当老师问表达方式时,学生答说明方法;当老师问表现手法时,学生答修辞方法;当老师问记叙的顺序时,学生答说明顺序……这种啼笑皆非的现象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8.
最近读肖家芸老师《语文教学的质量意识和效率自律》一文,颇有感触.“没了琅琅书声,没了唰唰书写,没了孜孜思索,没了细细咀嚼,没了欣欣顿悟,总之,没了语文课的况味,何谈语文实效?”肖老师的叩问恰与我听课后的一些思考不谋而合. 先谈谈语文课堂上的“琅琅书声”. 听了两节《将进酒》,评课时围绕诵读有两位教师谈了这样的观点: 一位老师说:“这节课的诵读是不够的,我教学生学习《将进酒》的时候,就是让学生读,反反复复地读,一遍一遍地读……”  相似文献   

19.
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写”尤为重要。“听说读写问”是语文学习应该培养的基本能力,也是学习语文的主要方法。应将“写”贯穿于其他四个方面之中,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唐四春 《现代语文》2011,(10):87-87
古典诗歌鉴赏是初中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加上学生和老师的简单“处理”,致使这个难点难以突破。一方面是学生从小养成的习惯,能背就过关,不懂意思没关系;另一方面是因为小学升初中考试不考古诗词鉴赏,很多老师在古诗词教学时只重视学生的背诵默写,而不注重引导学生对古诗词有更深层次的品析和感悟。在教学中,许多老师也认为诗词教学无外乎就是要学生背一背,默一默。其实古典诗词对于语文学习十分重要。在古典诗词教学中,笔者觉得有以下几点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