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隋唐民族关系探索》是崔明德同志继《汉唐和亲研究》、《汉唐和亲史稿》之后的又一力作。该书是一部断代民族关系研究专著,最近由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通读全书,我以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立论新颖 如关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主要有“平等说”、“战争说”和“共创说”。作者不圃于成说,而是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之后提出了新  相似文献   

2.
崔明德教授是一位非常勤奋也很有思想的民族史学与民族理论研究的专家。他在国内外发表的相关论文,以及已出版的《先秦政治婚姻史》、《两汉民族关系思想史》和《中国古代和亲通史》等多部专著,都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我在自己的论著中也引用过他的学术观点,在为硕士、博士研究生授课时也经常介绍他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3.
汉唐和亲的次数多,范围广,和亲公主的身份及出嫁对象也很复杂,所以,除了几次重要的和亲之外,人们对其它的和亲并不是很清楚。近年来,经常有人问我,汉唐究竟有多少次和亲?××公主嫁给了谁?什么时间?等等。由此,我感到有必要列一“汉唐和亲简表”,为读者提供方便。列表原则有五:一、既有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和亲,也有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和亲。其理由我已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的思考》(刊于1986年第6期《理论学习》)和《汉唐和亲概论》(刊于1988年第2期《民族研究动态》)等文章中讲过,此不复赘。二、史书对有些和亲的记载不明确,该表只列结论,考证从略。  相似文献   

4.
崔明德同志所著《汉唐和亲研究》一书,已由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地论述了汉唐和亲的背景、性质、作用、特点,探讨了汉唐和亲与丝绸之路、西域文明的关系,考证了这一时期112次和亲的时间、出嫁者身份及和亲公主所嫁对象等,比较客观地评介了建国以来和亲研究的成果,并在附录中收集了有关论文目录,为今后继续研究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5.
和亲作为历代统治阶级处理国家和民族间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始于汉代鼎盛于唐代。其本质就是拉近民族或国家间的关系为统治阶级服务,是阶级统治的一种政治工具。本文以唐代和亲政策的研究作为切入点。论述了我国历代的和亲是统治阶级为扩大自己的势力、稳固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政治活动。不同的是和亲能增进民族团结、缓解民族矛盾、协调民族关系、加强彼此来往和经济文化的交流、调和统治阶级间的政治关系、缓和民族关系、平息敌对和战争,达到阶级统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汉唐和亲史稿》是崔明德同志在和亲研究领域辛勘耕耘、执著探索的成果。该书由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约计15万字。作为汉唐和亲的第一部史稿,从总体而论,它堪称是一部填补空白的力著。一史料丰富,内容完备总结以往的汉唐和亲研究,虽已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但在许多方面仍未尽人意,问題不少,尤其是在史料和内容的掌握上不够全面和系统,没有从整体上反映和亲的方方面面,以致于仅限于某一和亲人物或和亲事件,研究不够深入。《史稿》的作者正是抓准这一薄弱环节作为突破口,表示撰写《史  相似文献   

7.
诚信问题是唐代民族关系处理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以诚信抚夷狄"是唐代政治家的思想共识,"以信臣驭边"是唐代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和亲、结盟以示信是唐代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形式,"无诚信"是唐王朝谴责和攻打夷狄的重要口实。诚信在唐代民族关系构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民族发展历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和亲次数众多,与其它历史时期相比有很大特点。第一,开放的通婚观念导致魏晋南北朝和亲繁盛,且涉及众多政权、民族;第二,魏晋南北朝和亲受少数民族婚俗影响大于汉唐统一时期;第三,魏晋南北朝和亲通婚的政治层次比汉代和隋唐高;第四,隋朝与后梁皇室通婚是唯一一次汉、汉和亲,成为分裂时期汉族政权间关系的特例,是南北统治集团中高门大姓的联合,有助于减少统一的阻力。总之,和亲各项主要特征在魏晋南北朝已完善齐全。魏晋南北朝和亲不比汉唐逊色,而且影响着以后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9.
和亲,作为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几千年来史不绝书.解放后,对其研究和讨论更加广泛和深入,有关专论文章至今已达几十篇之多,然而倍感不足的是,这么多文章竟极少论及少数民族之间的和亲(就本人所知,仅一篇“略论辽夏和亲与辽夏关系的变化”①),这对于全面反映和亲的历史面貌以及和亲这一历及现象所反映的古代各族人民在共同创造祖国历史所作的贡献和它们之间血乳交融的紧密关系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0.
高中《中国古代史》(选修)第28章《清朝前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共分两节,第一节《清朝巩固统一的斗争》,讲述了清朝平定少数民族贵族发动的叛乱,土尔扈特部归国和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等内容,显然属于“民族关系”;第二节《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的侵略》显然属于“对外关系”。我以为第二节把第一个子目“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置台湾府”列为清朝的“对外关系”范畴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11.
宋仁宗至宋神宗统治时期存在两种不同的民族关系思想流派:一是以不事四夷、重内轻外理论为支撑,以安静边鄙、息事宁人为最终目标的主和派;二是以多事四夷理论为支撑,以兼制夷狄、恢复汉唐疆域为目标的主战派。这两大思想流派之间的斗争不但直接影响了当时民族关系的发展,对北宋政局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将北宋时期中国民族关系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必须明确认识,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关系的正确估计,也是三十二年来民族工作经验的总结。正确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3.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进入21世纪以来,学术界对贵州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较为关注,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贵州古代、近现代的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及民族区域自治问题等几个方面对近十年贵州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研究作一略述,并指出研究的不足与缺憾,以期进一步推动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4.
民族关系无论在中国古代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都是关系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明英宗正统至天顺年间是贵州地区历史上民族矛盾尖锐、民族冲突十分频繁的一段时期。文章以明朝郭子章所著《黔记》为窗口研究这一时期贵州地区民族关系的变化及其影响,进而为当前贵州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大化瑶族自治县北景乡主要由壮、汉、瑶和极少数的毛南族构成。壮、汉、瑶三个民族间的关系特点主要表现在不同民族的他族观上,如其他民族称汉族为"大汉族",瑶族被壮、汉族认为是"不讲究卫生、无生育计划"的民族,这种看法曾一度影响了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此外,还表现在有限的族际通婚及瑶族与壮、汉族的融合等方面。大化瑶族自治县成立后,随着瑶族地位的提高,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日益频繁,民族关系越来越和谐融洽。  相似文献   

16.
崔卫国同志在《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1期上撰写了《民族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的一文(以下称《崔文》)。该文对民族关系为何是一种社会关系这一问题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然而,再三拜读,又觉得有几个问题值得商榷,以下笔者拟就这几个问题谈点  相似文献   

17.
唐代与吐蕃的两次和亲联姻,分别以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嫁入藏地。她们不仅是汉藏人民心中的和平使者,还为双方民族带来亲密友好的交往,文化交流融合等方面。《全唐诗》中存有少量记载两位公主的诗作,本文以唐代涉蕃诗为入角点,在分析唐蕃和亲诗的基础上,探讨两次和亲联姻对唐蕃关系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促进民族共同繁荣《民族教育研究》编辑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教育研究》编辑部负责编辑、出版、发行的《民族教育研究》,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国家民委主管、中央民族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以学术性、理论性、综合性为特色的民族教育刊物。...  相似文献   

19.
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和《宿舍人际关系诊断量表》对西南民族大学65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社交回避及苦恼状况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并且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年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寝室关系质量良好,仅在性别和经济状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社交心理状态与寝室关系之间以及内部各因子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唐代是我国繁荣昌盛富强的一个朝代。它推行三大民族政策:羁縻制度、和亲以及茶马互市。唐朝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通过设置羁縻府州,起用少数民族首领,担任行政长官,管理本民族人民的内部事务;通过和亲,搭起民族大融合的彩桥,沟通中央与地方民族首领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茶马互市,搞活民族经济,开放边塞关卡,打开国门,搞活边疆民族地区与境外、国外的贸易,兼容并蓄,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增强综合国力,达到了治国安邦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