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秘鲁把幼儿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对孩子的感性认识上,由此培养出了众多的艺术家、文学家和科学家。在秘鲁,孩子犯了错误,父母总是先问孩子当时的想法,对孩子就像对成人一样,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听完孩子讲述事情的经过后,父母再对孩子进行教育。即使父母这时指责孩子,孩子也会认识到是自己错了,从而认真吸取教训。孩子和父母的互相依赖关系就是由此建立起来的。秘鲁家长很善于通过对话使孩子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然后主动去做。他们从来不逼孩子做这个做那个,或者应该这样做或那样做,而是把孩子当一个完整的人来尊重。秘鲁的父母认为,让孩…  相似文献   

2.
做父母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可有些家长为培养孩子倾注了全部心血,孩子的表现却仍然平平。是孩子笨还是家长做得不够?我说都不是。凡事皆有个度,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许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结果却走向过度教育这个极端。过度教育,指对孩子的管理、干预、限制、约束过多,或对孩子要求过高,让孩子接受不适合他们心理、生理发展水平的教育。这一般有两种情况。在溺爱型的家庭中,家长在生活上过分疼爱孩子,在教育上要求孩子按家长的意志去做,很少照顾孩子的自身特点。孩子娇生惯养,倔强、任性、依赖性强,在家像条“龙”,在外像条“虫”。在专制型家庭中,家长教育孩子主动认真,但不懂教育方法,对孩子过分严厉,过分干涉。孩子在家长面前缩手缩脚或言行不一,像条“虫”,在外  相似文献   

3.
大多父母教育聋孩子时,不会像教育健听孩子那样严格。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致聋是自己的原因,对孩子一味溺爱;一些家长和孩子沟通有困难,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就行,每天只有几句简单的日常对话。在这些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会认为父母奉献、自己索取乃理所当然,进而没有感恩之心。  相似文献   

4.
凡事都有个限度,对孩子的教育和养育也是如此,不能过度。做父母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可有些家长为培养子女倾注了全部心血,孩子的表现却令人失望。是孩子笨吗?不是。家长可以回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过程,是否  相似文献   

5.
一、进行素质教育也是家长的任务提到素质教育,有的家长认为那是学校的事,与做父母的无关。你学校进行你的素质教育,我的家庭教育从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今后我该怎么教育还怎么教育。也有的认为,学校一强调素质就不抓孩子的文化学习了。学校不抓学习,我就请家庭教师对孩子进行文化学习辅导。  相似文献   

6.
戴红 《宁夏教育》2009,(5):78-78
对孩子拿家里钱的行为,家长轻易不要用“偷”这个字,这样对孩子心理压力小些,有利于教育。 首先,家长发现问题后,不要怒不可遏,连打带骂,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孩子叫来,坐下来认真交谈。让孩子谈是怎样想的,花钱买了什么东西,怎么处理的。  相似文献   

7.
刘老师怎么也没想到,才上初一的孩子竟在房门上挂了“请勿打扰”的牌子刘老师百思不得其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可说是倾尽了心血,然而,孩子却用一块“请勿打扰”的牌子,轻而易举地拒绝了家长孩子在房门挂上“请勿打扰”的牌子,自有孩子挂的道理,关键是家长怎么办?是对“请勿打扰”视而不见,还是对孩子打骂一通强行摘下来?我想,家长不要过多地责备孩子,更多的是应从自身找找问题。一、尊重孩子的“请勿打扰”。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是没有自己的空间的,所有的行  相似文献   

8.
家教莫过度     
这里所说的“教”是指广义的,指教与养,或教育和保育。凡事都有个限度,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不能进行过度教育。做父母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可有些家长为培养子女倾注了全部心血,孩子的表现却仍然平平。是孩子笨吗?不是。家长可以回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过程,是否有下面的教育过度言行。一、过分亲昵。亲昵是亲子之间爱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很自然的。但过分亲昵,会使孩子在情绪上不适当地依恋父母,以致影响个性的发展。这对孩子将来适应社会将产生不良影响。二、过分照顾。孩子的生活需要成人的照顾,这种照顾应随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有…  相似文献   

9.
家长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会有这样那样的焦虑,对于这一点,崔玉涛大夫认为,大部分的焦虑是来自于家长对孩子生长发育没有目标,所以孩子长得再好,家长也觉得不够。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崔大夫给了个科学而简单的方法,就是给孩子画生长曲线,这样,就从将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变成了孩子自己跟自己比,动态地比,发展地比,这样家长的焦虑就能减轻很多。  相似文献   

10.
与家长的一次交流引发的真实感悟 “我家的孩子怎么这么笨”,这是我在与家长的一次交流中听到的第一句话。凡是在农村小学任教的教师对诸如此类的语言应该习以为常了。仔细品味这句话,还真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家长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表现了对孩子的不满意,  相似文献   

11.
家长“软暴力”现象及其心理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家长“软暴力”的表现类型1.过度否定型讽刺挖苦、数落训斥,乃至于辱骂,这是家长“软暴力”最常见、最典型的行为表现,是家长对孩子某方面或整个人持否定态度的体现。一些调查表明,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满意度普遍偏低。孩子在哪个方面不和父母心意,就对孩子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你怎么这么傻?”“你怎么这么笨?”成了一些家长经常脱口而出的口头禅。更有甚者,有的家长为了发泄对孩子的不满情绪,讥讽孩子说:“连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上来,简直是个榆木脑袋!”“你连狗都不如,狗还可以看家护院,还可以宰了吃肉;你既不能看家护院,又不能宰了吃…  相似文献   

12.
常听到一些家长在孩子有过错时说:“别管他,让他自讨苦吃,下次才不敢这样做。”这里,家长自觉不自觉地采用了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过的一个著名教育法则,即“自然后果惩罚”。这就是用儿童自己行为的过失所造成的“自然后果”,直接限制他们的自由,使之得到不快的体验,甚至得到痛苦,从而迫使其改正过失,让孩子在过失所造成的后果中受到教育。这一教育法则可取否? 一个教育方法是否正确可行,要看它最初的动机和最终的效果是否统一,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自然后果惩罚”的教育法则,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  相似文献   

13.
一、家长“软暴力”的表现类型 过度否定型 讽刺挖苦、数落训斥,乃至于辱骂,这是家长“软暴力”最常见、最典型的行为表现,是家长对孩子某方面或整个人持否定态度的体现。一些调查表明,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满意度普遍偏低。孩子在哪个方面不和父母心意,就对孩子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你怎么这么傻?”“你怎么这么笨?”成了一些家长经常脱1:3而出的口头禅。更有甚者,有的家长为了发泄对孩子的不满情绪,讥讽孩子说:“连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上来,简直是个榆木脑袋!”“你连狗都不如,狗还可以看家护院,还可以宰了吃肉;你既不能看家护院,  相似文献   

14.
现代孩子的家教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家庭,而是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积极地组织家长与幼儿园老师对话,也是家教工作的重要内容。家长与老师的家园对话,将非常有利于对孩子的培养。有一些家长与老师正在尝试进行这样的交流,从她们的对话中,您一定会有所启发。 老师的话: ★放手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  相似文献   

15.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这是迄今为止我所知道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教育言论之一,也是常常为人们所忽略的一个问题。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都希望孩子成长得更加优秀,都对孩子的未来抱有美好的预期。热心的教育家们也总是千方百计地为家长出谋划策,提供各种各样的教育计划和方案,这些计划和方案甚至可以细致到每一天的具体活动内容和每一个细节的具体处理方法。但是,为什么结果还是经常不如人意?为什么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呢?答案其实很简单,不是孩子没有做到,而是家长没有做到;不是孩子做不到,而是家长做不到。教育并不仅仅…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岂止如此。可以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其地位和重要性非学校教师可取代。家长在孩子面前往往以两种面目出现:一是对孩子实施家教的“老师”;二是本色的人和家长。当家长以“老师”的面目对孩子进行家教时,概而言之就四个字:言传身教。“言传”一则是给孩子指导学习,做老师的助手,或指导孩子专长的发展,其角色和作用相当于家庭教师。二则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做人教育、意志教育等。对没有直接指导孩子学习能力的家长而言,家教主要是后者。许多有见地的家长越来越重视“身教”这种无声的教育的作用。但“身教”关键在于“做”,“做”一时容易,  相似文献   

17.
家庭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为此我们做家长的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讲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学习指导的5个误区张永泰笔者是一名中学校长,在自己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经常听到一些家长埋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不爱学习,无论怎么管教,功课还是上不去。在这些家长看来,自己该做的,都做了,孩子学习不好,只能责怪孩子。家长们,请您反思一下,下列种种教育不当...  相似文献   

19.
现在,一些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搞得很紧张,一谈话就吵。家长大惑不解:我们真心实意为孩子好,可怎么出现了这样的结果?其实,问题还是出在了家长身上。家长普遍认为既然是教育,就必须采取训导的方式,于是对孩子的批评、指责整日不断。家长采用刻板、乏味、重复的说教模式,根本不给孩子思考和理解的时间,也不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不但收不到正面的教育效果,而且长此下去,孩子的逆反心理会表现得越来越强烈,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后果。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孩子也是一样。家长只有尊重孩子,所说的话孩子才会听,教育才会有效。有的家长没把事…  相似文献   

20.
学生负担过重这把火越烧越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在这把火上"添了柴"。综观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三大误区:一是特别关注学校的文化成绩。现在的家长特别关注学校的文化成绩,总是以文化成绩去评价学校、教师和孩子。家长们不仅介意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还很关注孩子所在班级和学校的成绩,积极地给孩子排名次,将教师分好坏,给学校定位次,这样做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教师、学校的压力。二是一味增加孩子的家庭作业。许多家长不加选择地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有些家长自己缺乏专业知识,并不了解知识体系,只是一味地布置孩子做一些机械重复的作业,这种做法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身心负担。三是过分注重孩子的课外家教。家长们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