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焦丽梅 《教书育人》2007,(12):100-101
生态批评是研究文学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批评,是由生态视野观察文学艺术的一种批评模式,是生态文艺学的批评实践,或称生态文学评论。由于生态批评的对象首先是揭示自然生态危机的文学作品,如果从表面上看,很容易误以为生态批评的对象只是环境危机与自然保护,而将生态批评浅层化为“环境批评”。其实环境并不能代替生态。[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生态批评的视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当代生态批评的视闽着手,在对古今中外大量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就生态批评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如生态批评思想史、直线社会进步论、理性主义与科技文明、生态解因与精神革命、生态政治与生态教育、重振文学艺术的自然之雏诸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从而断定人类文明历史已经进入生态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因此揭开新的一页,21世纪的作家、艺术家再也不能漠视地球生态现实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当前,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话题,生态批评的理论与实践也由此而成为一个现实性很强的前沿课题。目前流行的生态批评往往还只是将目光投注在文学作品的题材上,局限于“环境文学”、“自然写作”、“公害文学”的范围内,这虽然是必要的,但毕竟狭窄了一些,只能算是一种狭义的生态批评。然而,生态批评如果仅仅止步于此,那它的生命力也必然会大打折扣。拓展研究的空间,赋予其更加深广的内涵,是生态批评走向成熟的必然选择。苏州大学鲁枢元教授近年来一直在为此而呼吁、倡导,其新著《生态批评的空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以下简称“《生》著”)正是他辛勤探索、孜孜以求的成果。这是一部集厚度、深度、广度、新度、趣味于一体的学术力作,同时也是鲁教授学术人格的再一次聚焦。  相似文献   

4.
徐刚是我国生态报告文学创作的一面旗帜。他始终坚守着拯救大地、守望家园的绿色情怀。他的生态报告文学的美学风格主要体现在主体亲历参与的真实美、叙事形式的诗意表达美以及文本内涵丰富的理性美三个方面,时时闪烁着理性和人文精神的耀眼光芒。  相似文献   

5.
生态批评是在全球性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日益深化的生态危机的语境下、在目前风起云涌的绿色运动的感召下,在文学批评领域掀起的一股“绿色”批评浪潮。其目的在于通过文学批评来重新审视文化,进行文化反思、文化批判,颠覆、挑战、揭露和批判导致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人类中心主义,唤醒人类的生态保护意识。生态批评的理论内涵是:重新阐释文学作品,挖掘生态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批判渗透着人类中心主义的反生态文学作品,重新建构文学经典,促成生态文学的繁荣,重新铸就一种生态文明时代的生态人文精神.并担负起引领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历史重任。从而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物种平等、生态平衡的社会.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视角下的生态女性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批评是对文学、文化与自然的关系的研究,而生态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的结合是文学研究在“向外转”的过程中找寻到的一条独特的道路。它可以涵盖的意义包括:“对将自然作为女性的父权式再现的批判、对女性在博物学史、科学研究、自然写作上扮演的重要角色的修正式再发现;针对开采或利用的伦理学提倡一种‘关心哲学’;对所谓存在于女性与自然间(在生物学或精神上)神秘的亲和关系的复原。”虽然在这场运动内部有众多持不同立场的派别,但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家有如下基本共识,即对自然的占有和对女性的占有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联,对前者的理解必然有助于对后者的理解,反之亦然。换句话说,人类对自然的统治来自一种父权制的世界观,也正是这样的世界观确立了统治妇女的合法地位。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学界也在迅速地响应国外的生态女性主义。一批重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成果正在显现出来。一批原本并不受特别重视的写作在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下能够赋予新的意义。生态女性主义与生态批评类似,在参与经典的重构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有着良好的前景,这恰恰因为中国的女性还同时背负着历史的负荷和现实的环境压力,而生态和女性运动的结合也特别成为中国妇女解放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7.
《生态批评读本》(1996年)是国际学界第一本生态批评研究资料汇编,是公认的生态批评入门参考书。这本书对生态批评的基本思想、主要术语和批评规范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生态批评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生态批评的界定、人类中心主义批判和生态责任是这部资料汇编所提出的最基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红字》的生态批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批评理论是西方最新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潮流。从生态批评理论这一崭新的视角,结合生态批评理论要旨,通过对霍桑的小说《红字》中的主要人物的分析,可以揭示出霍桑对极端科学主义、人类欲望膨胀的批判以及他对人类返朴归真,重返与自然和谐的美好理想。  相似文献   

9.
徐刚是一位专注于生态报告文学创作的作家。其作品植根于敬畏大地和守望家园精神背景,显示出强烈的现实救赎意识和文化批判愿景。恢宏壮阔的生态视野,构筑起有别于此前以及他人的生态伦理观,而宏大的叙事结构、海量的生态信息以及诗意化的言语表达则成为徐刚生态报告文学独特的审美诉求。这一切,铸就了徐刚生态报告文学不可替代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2 0世纪 90年代至今 ,伴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以及现代人精神危机的日益加剧 ,生态批评受到了文艺界的日益关注和重视。资料表明 ,我国的生态批评已开始了理论上的争鸣 ,在引进和评介西方的生态批评理论、挖掘和解读当代文学生态意蕴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2 1世纪将是生态学的世纪。  相似文献   

11.
徐訏是著名的小说家,同时在诗歌方面也有很高的建树,著有《灯笼集》、《借火集》等九部诗集,试从诗歌创作的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诗歌内容、意象、语言等方面,评析他的乡情诗,从而深切体会徐訏先生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思乡情怀。  相似文献   

12.
许国为炎帝之裔的姜姓诸侯国,周武王初封文叔于许,至战国初为楚所灭。在西周时代许人生活较为安定,而至春秋时期,为郑、楚两国所压迫,在70年时间内竞致5次举国迁徒,分别迁至叶、城父,再至叶、白羽、容城。5次举国迁移承载着许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太多的痛苦、屈辱、悲哀与无奈。许国的历史经历固然因为郑国之侵扰、许人自己的选择等原因,但最主要的是因为其处于楚、晋两大国交界处,这就使得它在南北纷争激烈的春秋时代不可能得到安宁与保障。同时许人数次移徙也体现出楚人在春秋时期的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13.
鉴于近年来旅游研究开始着手从历史的角度探讨现代旅游业的形成,主张其起源应可上溯到"前现代时期",因而有必要以"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为文本分析对象,就具体涉及到沿途公民的旅游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的考察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在"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2006)的参照框架下进行详细的解读;并对犹如"浊流中的一股清流"的徐霞客的嘉言善行作比对阐发,以期将关注与探求的触角适时延伸到晚明这部奇书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徐訏是后期浪漫派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他40年代的浪漫小说承继了早期浪漫派的风格传统,又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创造性突围。  相似文献   

15.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传达作家思想的重要载体。在徐訏的小说创作中,占据作品主体层面的人物形象无疑是一群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徐訏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在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也正显示出他灵魂的这种特点,有着执着追求爱与美的唯美倾向,呈现出一种超尘脱俗的出世之美。  相似文献   

16.
平颖 《凯里学院学报》2012,30(1):105-107
第一层面徐訏从其生活经历的特定性切入,在城乡之间对“旧地”进行回忆;同时因为徐訏永久伫留在都市的夹缝中,从而具有深重的历史流离感.这种对乡间的深挚情感和对城市的追寻却不得的冲突便成为其作品的主流意识,最后解决的办法只有努力超脱.这也是中国文化人的共有特质.第二层面徐訏以其不疾不徐的叙述模式来将其作品的深层意蕴传达,再现对象与表现情思在作品中达到统一,将那种文化的沧桑在作品中一一体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小说与民间宗教及帮会之关系研究》结构宏大,视野开阔;材料丰富,融会贯通;旁征博引,互为发明;论证缜密,新见迭出。既有助于深化对相关小说思想、艺术的理解,对教门和帮会的研究也不无裨益和启发。填补了该一研究领域的空白,有着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华岗"把革命实践同理论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民族问题有深入研究,包括对近百年来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研究,对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西康乌拉差徭的研究,对土地改革、民族独立与民主运动三者关系的研究和关于民族问题的论辩.这些研究成果,体现出华岗对民族相关问题的探索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