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际文凭组织是一个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非赢利性的国际化教育基金组织。其最初目标是为那些长期不在本国居住的外交官和其他流动人员的孩子接受中等教育提供一个国际课程标准,颁发能够被世界各大学承认的文凭.进而让他们升入大学继续深造。目前在国际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小学项目课程是国际文凭组织三大课程之一。文章通过对IBO小学项目的课程进行述评,从而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国际文凭组织中学项目课程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国际文凭组织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行为以及跨学科、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实现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结合,为学生就业创业或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借鉴国际文凭组织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经验,我国应加快中职教育的国际化、推进职业教育的终身化、注重课程改革的适应化、促进教育与产业融合化、实现质量评价的体系化。  相似文献   

4.
IBO国际文凭组织是世界公认的国际教育领跑者,它提供了三大课程项目,分别是大学预科文凭项目课程DP、中学项目课程MYP和小学项目课程PYP。IB课程被全球教育界认可为具有较高学业水准的教育项目,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壮大。通过三大课程的国内外研究述评,寻求IBO先进教育理念与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结合点,以期对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P YP课程是国际文凭组织为3-12岁儿童提供的国际化教育课程。本文分析了这一课程体系的基本理念、学习者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内容特点和教学方式等,并阐述了其对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国际文凭组织倡导国际理解和多元文化,注重中学项目与其他教育体制的兼容性,给国际文凭学校提供了创造性地实施的空间.项目以学生为学习中心,以平衡为基点,追求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课程理念、体系框架和案例的引导,外部评估和督导的指导,以及培训和资源的支撑来推进书面课程、实施课程和评估课程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需要,我国沿海大城市中实施国际文凭项目的学校变得越来越多。为了培养出更适合于全球化发展所需的人才,笔者结合我国实际对国际文凭项目实施的课程内容和评价系统进行分析,得出了有条件的高中应考虑开设多层次的课程、完善评价体系、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王艳 《中国考试》2006,(1):48-50
国际文凭组织(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 zation,简称IBO)成立于1968年,是一个非营利性、非政府性的国际教育机构。该组织的总部设在瑞典日内瓦,课程与考试中心设在英国。 1 国际文凭组织概况  相似文献   

9.
国际文凭组织针对3~12岁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况和长远的教育需求设计了PYP课程。文章通过探析PYP课程的学生培养目标和学生应具有的态度、评价主体、评价等级、跨学科主题探究评价、各学科评价要求,总结出PYP课程评价对我国中小学学生评价的启示:丰富评价形式,标准化考试与档案袋评定相结合;评价主体多元化,形成多评价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丰富评价标准,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0.
pyp课程是国际文凭组织为3-12岁儿童提供的国际化教育课程.本文分析了这一课程体系的基本理念、学习者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内容特点和教学方式等,并阐述了其对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国际文凭项目的学业评价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国际文凭项目的学业评价模式,分析了其特点,并指出该课程的评价模式对我国当前新课程学业评价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际文凭项目是在国际预备课程基础上获得的世界范围高等教育的入学资格,被誉为进入大学和其他相关机构的“国际通行证”。该项目学生评价采用的是内、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模式。本文以该项目不同学科的评价为例进行分析,试图较为全面地展现内、外部评价的实施情况,以期更深入地了解国际文凭项目的学生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3.
美国国际文凭项目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文凭组织是一个国际性的教育组织,它通过成员学校向高中生开设内容丰富的文理科选修课程和大学预科课程。在课程设置和学习评价上以学生为本,针对不同动机和能力学生的培养模式的多样化,体现了现代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相似文献   

14.
国际文凭课程起始于欧洲,正兴盛于美国.通常它被认为是私立的精英教育,唯独在美国有大批公立学校开设.本文梳理了国际文凭课程在美国的发展路径,探讨了课程发展的特点、兴盛的原因以及引发的争议.国际文凭课程在美国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同美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现有着必然的联系,应对我国高中教育改革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国际文凭(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简称IB)课程是国际上领先的课程项目,以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严格的评价体系著称,为世界上大多数教育机构、大学所认可。IB的文凭项目(Diploma Program,简称DP)是针对16—19岁的中学生开设的,  相似文献   

17.
谢蕾 《上海教育》2014,(4):40-42
课程决定着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教育的品质。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在用今天的课程培养着明天的人。从我们课堂走出去的学生能否适应处于变化之中的世界,能否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能否实现属于自己的幸福与成功,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迅速发展的课程,对学生使用计算机能力的评价仅仅靠教学结束后的纸上测试是难以衡量的。近年来,过程性评价逐渐融入现有的评价体系,如通过学生制作的课题或作品评价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等。然而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往往感觉过程性评价实施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缺乏成熟的评价方式可供参考。笔者长期从事国际文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认为国际文凭计算机课程的评价系统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文凭组织(IB)五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理想主义与工具主义的意识形态博弈从未间断,并呈现出历史阶段性的演变特征。理想主义与工具主义的摇摆与交织主要体现在IB服务目的、课程标准以及公民教育三个维度,国际关系理论演化下的IB国际教育实践、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下的IB学校规模扩张、IB课程全球化带来的民族国家教育体系消解以及工具主义人才评估标准冲击下的IB外部评估体系是形成两种意识形态张力的四个关键因素。在当代全球化时代,理想主义与工具主义逐渐形成一种共生关系,并且工具主义的市场逻辑逐渐掩盖了IB原初的国际教育理想主义精神。因此,新时期的IB致力于超越经济全球化逻辑推动全球公民教育发展、重新激活国际教育的世界主义话语、增加消除阶层教育的国际学术机会以及合理平衡IB课程评估标准的全球普遍与本土个性关系,以回应最初的国际主义精神,达到理想与现实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国际文凭课程在美国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争议,这个源于欧洲的国际教育项目被指控是“反美的”和“违宪的”。本文探讨了引发争议的种种原因及其背后的深层逻辑——国际文凭课程鼓励批判性思维、培养世界公民和国际情怀以及倡导多元文化的特质是其遭受反对和抵制的重要原因。人类社会面临众多全球性挑战和危机,亟需一种超越民族与文化的思考方式,以国际文凭课程为代表的国际教育或许能够成为驮着“世界精神”的马背,与地方文化和民族国家教育产生互动,促进其世界维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