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文化身份研究的重要内容,翻译的性别化视角日益受到重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肯定了译者性别差异导致的对原文文本意义阐释的不同,肯定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通过比较美国黑人女作家Alice Walker的The Color Purple两个中文译本,女性译者为显现性别差异和性别意识采取的策略得以展现,女性译者的多重身份和角色得到扩展.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文化语境下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翻译观念中,译者作为翻译主体、民族文化构建及文化交流的重要参与者,其身份非但未得到肯定,而且还被边缘化.译者被定位为"仆人",甚至有人认为译者"死"了.文章拟从英汉语互译的实践出发,探讨译者主体性在社会文化语境中的语言语境与非语言语境两大领域的诸多方面,如,英汉句法差异、行文习惯差异、形式逻辑思维差异等方面的体现,从而肯定译者的主体性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文化身份研究的重要内容,翻译的性别化视角日益受到重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肯定了译者性别差异导致的对原文文本意义阐释的不同,肯定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吕晓菲 《海外英语》2012,(20):171-172
作为文化身份研究的重要内容,翻译的性别化视角日益受到重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肯定了译者性别差异导致的对原文文本意义阐释的不同,肯定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翻译理论观出发,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思想的起源及其对翻译、译者和译者风格地位的影响,认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肯定了译者风格的存在,并从三方面对译者风格进行着影响。作者认为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考量翻译中的译者及其风格将会给翻译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高嵩  刘文飞 《考试周刊》2009,(42):39-40
本文从人类翻译活动的历史演化探讨了译者在翻译实践活动中的地位变迁。概括而言,从最初的隐身和蒙蔽.发展到后来的彰显和显现。并认为译者“隐形”下的翻译实践是对译者身份的极大贬低,而译者的显形肯定了译者作为翻译主体的文化创造者身份.彰显了译者的主观能动作用,这对于翻译的深入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译者主体性一直是近年来翻译界的热点话题。在前人对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基础上,笔者首先肯定了译者是翻译的主体,并讨论了译者主体性的内涵及其客观制约因素,提出“忠实”是翻译永恒的基本准则,译者主体性的发挥要在该准则范围之内,因此是有限的。译者主体性与“忠实”准则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辩证统一于翻译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深刻的思想革命,肯定了译语读者在翻译中的重要地位.《围城》英译本之所以好评如潮,是因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发挥了主观能动作用,灵活采取翻译方法对译语读者进行关照.一方面,译者迁就译语读者现有的阅读习惯和接受水平,关注了译文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心理以及认知心理,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另一方面,译者向读者输入异语文化成分,提高读者的认知能力,开拓读者的接受视野.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翻译理论强调译文要忠实于原文.译者要忠实于作者,要追寻作者的真实意图、文本的客观意义.作者与文本的地位高高凌驾于译者之上.译者要压抑自己的主体性,在译作中隐形。本文探讨了古今译者地位的变化、文学作品意义的来源.以及接受美学视域下译者的主体性,把接受美学运用于翻译研究,肯定了译者在作品翻译中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铮  刘瑄传 《培训与研究》2007,24(6):130-132
近年来,国内译界非常重视对译者这个翻译主体的探讨和研究,并凸显翻译过程中译者对译作的决定性作用,译者作为翻译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而译者的主体地位以及文本的开放性为理解文学作品的复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本文从译者角度来分析文学作品的复译现象,认为复译是译者以原文本为基础而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郭玲玲 《海外英语》2012,(24):152-153,169
生态翻译学为译学研究开辟了新视野,其核心概念"译者中心"被反复提到,既受到赞同也受到质疑,该文着眼于"译者中心"翻译观的解构性特征,分析其双重解构性表现,肯定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翻译生态学有着学科交叉的特色,其需要将相关生态学方式与观点应用到翻译学中,这样不仅可以对传统的翻译理论进行创新,而且可以通过生态学理论逻辑来证明与肯定译者的能力。但由于目前翻译生态学视角下译者主体性发挥经常会受到各种隐私的制约,译者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因此,相关人员需要深入分析译者主体性发挥的策略,有效保证译者的主体地位。本文就翻译生态学中译者内涵进行分析,探讨翻译生态学视角下主体性的发挥与制约,从而促进翻译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态翻译学具有浓郁的学科交叉特色。它把有关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引渡到翻译学领域当中,体现了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创新性探索。借用生态学的理论逻辑对译者主体性予以肯定和证明,是译者主体性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一方面,生态翻译学为译者主体性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另一方面,在翻译生态系统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有着具体的表现方式。本文从这两方面出发,探讨了翻译生态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奈达的翻译理论入手,以彭斯诗“ARedRedRose”的三个中译本为例肯定了译者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存在,并分析了译者在翻译时应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后提出译者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应该遵循的两个原则’’忠实原文以及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5.
翻译中译者的能动性与创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几种传统的有关译者和原作者关系的认识提出了质疑,并在此基础上,借助思维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翻译的动态过程、译者的思维、心理与情感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进而对译者和原作者的关系加以探讨,肯定了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介入和译者的能动性与创造性,以期确立译者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译者翻译主体地位的确立,在翻译活动中,发挥译者的主体能动性被视为成功译作的关键。本文在肯定译者翻译主体能动性的同时,作者提出受动中的能动这一观点,认为这种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状态更有利于译者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从这一观点出发,作者阐述了对受动中的能动的理解,提出了怎样从文本的功能分析和创设读者文化知识新意境两方面实现受动中的能动,从而使译者主体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肖燕 《海外英语》2022,(9):74-76
通过对比出版社从两百多份儿童文学《生命之书》试译稿中挑选出来的选定译者和候选译者的试译稿件,发现选定译者的译稿采取的翻译策略有利于提高儿童文学翻译作品的可读性,其中词汇方面,对情态动词采取了肯定化翻译;句子方面,采取了动作过程化策略、增译了时间状语、增译了衔接词、结构重复;意识形态方面,对禁忌语采取了委婉语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肯定译者在翻译过程的创造性,倡导译者将女性特质融入译文。本文讨论的对象是美国自白派诗人普拉斯的自传《钟形罩》的三个中译本。由于译者的性别意识差异,原作诗人的精神崩溃意象、认同危机在翻译操作中亦呈现出差异性,其中以郑至慧、杨靖为代表的女性主义译者通过序言、改写等"她者"操纵方式彰显了性属差异,赢得了女性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4,(A4):28-29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颠覆了传统翻译理论中的"忠实"观,彰显了译者主体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当代翻译理论。但是,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矫枉过正,导致翻译中新的二元对立关系形成。作者在肯定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贡献的基础之上,对其局限性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剖析,期望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能在自我肯定和批评的基础上,对其理论进行有益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的翻译事业在机遇与挑战中蓬勃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翻译,同时也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地位有了新认识.译者地位在新世纪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已不再是从前那种地位低下的“仆人”“传声筒“背叛者”;在新世纪,译者被视为沟通中西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灵魂人物.作为构成翻译史不可或缺成分的译者,其地位在新时期的翻译史研究中以及翻译史编撰中得到了体现.本文从翻译史角度阐述译者地位的变化,希望更多人对译者给予更多关注,充分认识到译者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