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非洲丛林里,生活着一种通体毛色黝黑、长相十分滑稽可爱的黑面疣猴,它们数十只、上百只聚为一群,靠吃野果和植物嫩叶为生。动物学家在考察黑面疣猴生活习性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  相似文献   

2.
吴昊辰 《教育》2007,(8S):36-39
“谁愿意天黑了还自己一个人玩耍/没有妈妈在门口大喊着名字回家/谁愿意爸爸缺席家长会/没有了喜怒分明的表扬与打骂//我有爸爸/我有妈妈/他们都在城里/一直生活在我外面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和果子被称为五感的艺术,其外观、名称、材料、色彩和包装都让人联想到四季景观和醇美的口感。由于日本人对于色彩与外观的敏锐直觉,使得和果子从点心的高度上升到艺术品的高度,奠定了和果子在日本饮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果子成为日本独特的饮食文化符号,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生活中,比赛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可怕的是,在很多家长中间,大有把孩子的生活竞赛化的趋势。其表现就是凡事都要比一比,在与学习相关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刘锴 《家长》2013,(5):25-25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胡同里练不出千里骏马,总把孩子当"孩子",孩子就会永远长不大。同事李姐的女儿菁菁参加学校组织的冬令营,没去半天就哭着跑回了家——冬令营里的各项活动内容,她竟然全都不会,甚至连自己的被子都叠不好。老师批评、  相似文献   

6.
何文 《早期教育》2000,(12):36-36
幼儿的生活离不开音乐.幼儿的发展需要音乐,父母们应该积极培养孩子的“音乐细胞”,在百忙中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玩音乐”,带领孩子走向音乐的王国。年轻的父母们不妨试试以下方法来培养孩子的“音乐细胞”:  相似文献   

7.
李学才 《师道》2013,(11):13-14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越长越聪明.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变“笨”,但现实却恰恰与父母的愿望相反.一些孩子的“笨”正是父母一手“教”出来的。不信,我们就来看下面的例子:  相似文献   

8.
有些孩子,缠人、闹事、小题大做,占用了大人们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被称为“难缠”孩子。他们的“难缠”行为往往会让父母大为恼火,父母不光是嫌孩子缠住自己,更担心的是孩子独立性太差,将来难以适应社会生活。面对这样的孩子,在照顾他们生活的同时,父母要怎样做才能让他们的心理逐渐自立起来,让父母从被“缠”的状态里解脱出来呢?  相似文献   

9.
沙庆仁 《家长》2008,(Z1):94-95
如果父母不关心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天天在一起反而更容易造成孩子的失望,更容易诱发孩子的过激行为。当你们真正尊重孩子、了解孩子、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即使是在周末挤出短暂的时间和他交流,陪他玩耍,帮助他学习,他所感受到的浓浓的亲情也足够在离开你们的几天里"消化"、享受。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仙女”是一个美好的化身,她神通广大,总是在人们需要她的时候及时出现。读了本期的《掉牙和牙仙女》一文,您会发现虽然东西方文化有差异,但是人们对于美好的向往却是共同的。读这篇文章,我不止开心地笑过一次,也感叹了不止一声。让我笑的是掉牙竟然能和“  相似文献   

11.
去朋友家玩,她和我坐在客厅里聊天,说起正上小学的女儿,她抱怨说孩子挺聪明的.就是学习不用心。在我们聊天的时候,朋友时不时停下来,一会儿让女儿去看看水开了没有,一会儿又让她去浇花。孩子刚坐下没几分钟,她突然又问:“我昨天买的那本作文书,你看了吗?”  相似文献   

12.
家长会年年举行,这一次,我们的家长会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13.
一九五二年,屠格涅夫无意间被一个初出毛庐的无名小辈写的小说《童年》所吸引。他几经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妈,表达了对作者  相似文献   

14.
对孩子来说,父母离婚是不幸的。但是,有些生活在破碎家庭的孩子,在讲述如何适应单亲生活时,居然使用了“攻略”一词。或许,孩子们真的已经见怪不怪了。  相似文献   

15.
一段时期以来,连续发生明星、官员和富豪教育孩子失败的案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世上哪个父母不爱孩子呢?实际上,明星家庭往往对孩子寄予更高的期望,也有更多的投入,为什么这些明星父母的爱心却酿成一幕幕的悲剧呢?  相似文献   

16.
当前,很多父母把孩子从幼儿园退园到9月份入学看作是入学准备的黄金时期,紧锣密鼓地张罗着为孩子入学做准备。而且。有相当一部分父母更重视入学前物质上的准备。比如为孩子准备书包、笔、作业本等学习用具,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新一轮课改的核心教育理念,它认为学生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究、自主体验、促进个性的自我实现过程。在《语文课程标难》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如何真正落实这一点,笔者认为:教学中应当相信学生,把“发现”留给学生,给予学生这一活生生的  相似文献   

18.
暮雪 《家长》2011,(10):33-34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孩子六七岁时就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所以从这个年龄段开始,孩子就会变得不听话,和父母顶嘴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到了十一二岁的时候,随着孩子接触外界信息的增多,这种反叛精神更加突出,顶撞父母的时候更多,因此,有些父母非常着急,认为孩子跟自己不亲了,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礼仪文化中称谓词语很多,如(“家大舍小令外人”的七字诀:“家”,是自称长辈和平辈家人的谦称,如“家父”、“家母”或“家兄”等等;“舍”,则完全是谦卑的自称,即当着别人称呼比自己辈份小或年龄小的家人,如“舍弟”、“舍妹”等等;“令”,美好的意思。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2008,(6):48-48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虽然72.6%的父母表示“希望孩子和他喜欢的人交朋友”,但事实上,81.6%的父母要求孩子选择学习好的同学做朋友。45.3%的父母会“为了学习。要求孩子减少与朋友的交往”。家长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果对孩子的朋友圈有太多限制,客观上反而会使孩子交不到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